第三章
两晋南北朝时代的美术
导读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的绘画艺术。
一、魏晋之际的著名画家。王逊指出,中国最早的画家是曹不兴、张墨、卫协。他们既不是传说故事中的画家,也不是文人兼有画名。他们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绘画艺术进入新的阶段。曹不兴被认为是佛画之祖,卫协当时有“画圣”之称。因为他们无作品传世,王逊从题材方面对他们进行了阐述。
二、顾恺之和戴逵。顾恺之是美术史上最早有经典作品传世的大师,王逊对他进行全面、细致的介绍。王逊介绍了顾恺之的生平、理论著作、代表作品,并整理出顾恺之的艺术风格和突出面貌。戴逵是著名的雕塑家,王逊认为戴逵是首先创造中国式佛像的艺术家,他还创造夹纻漆像,把漆艺和雕塑结合起来,取得了极大成就。
三、陆探微、张僧繇和其他南朝画家。王逊指出,陆探微的绘画风格为“秀骨清像”,并因用线连绵不断被称为“一笔画”。张僧繇的艺术风格被称为“张家样”,他的笔法被称为“疏体”,王逊由此认为,古代为了表现对象已经有了很多不同的笔墨技法。王逊提出所谓的“凸凹花”似乎是装饰图案中的“退晕”的方法,这也解释了中国美术史一直以来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
四、谢赫的“六法论”。王逊集中阐述了“六法”的要义,认为“六法”是由古代绘画实践经验提高为理论的。他澄清了许多关于“六法”的混乱看法,对“六法”进行了科学的评议。
五、北朝的画家。王逊主要讲了杨子华和曹仲达。重点讲述“曹家样”和“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区别。
六、北朝遗存的绘画性作品。王逊主要讲述洛阳龙门宾阳洞的供养人浮雕、宁懋石室。他认为敦煌壁画和中原绘画,南朝和北朝的画风。民间的知名画家,都有很大的一致性。
第三节 敦煌莫高窟壁画等北朝佛教美术。
一、敦煌莫高窟简介。
二、莫高窟的北魏洞窟壁画。王逊重点讲述几个代表作品,《尸毗王本生图》《萨垂那太子本生图》《鹿王本生图》《须达那太子本生》,在批判这些佛教麻醉老百姓的内容的同时,也总结了佛教壁画的艺术特征。
三、莫高窟的西魏二八五窟及隋代各窟壁画。
四、新疆境内的佛教壁画遗迹。
五、关于我国早期佛教美术的几个问题。王逊指出,一是外来佛教形象的仪轨限制与中国画家对构图及环境、道具的描写的发挥。二是域外美术对中国美术表现能力的提高所起的作用。描写现实生活是宗教美术的进步。
第四节 云冈、龙门的北朝石窟造像。
一、北魏佛教及石窟造像的历史。
二、云冈石窟的雕刻艺术。王逊重点介绍了云冈石窟的代表石窟“昙曜五窟”,并分别从美术史的价值、制作工艺、艺术形象多方面阐述了云冈石窟的艺术魅力。
三、龙门石窟的雕刻艺术。王逊分别从代表洞窟——宾阳洞、莲花洞、古阳洞不同的艺术特征探讨龙门石窟北朝时期独特的艺术魅力。
第五节 炳灵寺、麦积山及其他北朝末期的石窟造像。
一、炳灵寺石窟雕刻艺术。王逊发现炳灵寺的造像除了延续北魏的秀骨清像,也具有自己的特点。
二、麦积山石窟雕刻艺术。王逊分别从北魏、西魏、北周不同时期的代表洞窟来分析麦积山石窟的艺术魅力。
三、南北响堂山、天龙山北齐石窟。
四、南北朝的石刻造像及造像碑。
五、南北朝的陵墓雕刻与陶俑。王逊发现墓室雕刻与当时的绘画有很多的相同点。
六、南北朝雕塑艺术的发展。王逊把这一阶段分为四期并分别作以阐述。
第六节 南北朝的工艺美术。
一、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工艺。王逊指出,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是越窑。他从窑址、出土作品等方面介绍了越窑瓷器。
二、南北朝时期的丝织工艺。王逊介绍了邺城的丝织工艺,介绍了新疆发现的绞缬以及“径锦”。
三、南北朝时期的装饰纹样。王逊指出最大的变化是出现植物纹样。王逊重点介绍了卷草纹的来源、组织形式、艺术特征。
第七节 南北朝时代宗教美术的成就。
王逊指出,宗教美术是南北朝美术的主要方面。宗教美术,一方面体现人民深厚的精神力量和强大物质力量,另一方面也是借鉴外来艺术的重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