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研究
- 李新英
- 4760字
- 2021-03-15 17:50:41
三 本书结构
本书拟以美国多元文化主义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多元文化主义在美国的兴起、实践、争论以及效果来分析多元文化主义在美国的发展状况以及发展趋势。共分七章。
第一章为导言,主要从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等方面对本书进行介绍。
第二章是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研究的切入点,是整个问题研究的基础。全章从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渊源出发,重点论述与多元文化主义相关的“非洲中心论”、女权主义以及“政治正确”运动。通过研究这三个概念的历史、理论与诉求探讨它们与多元文化主义的关系,厘清多元文化主义社会学内涵。此外,本章专门对多元文化主义的定义进行了阐述,从字典含义、批评者、支持者视野中的多元文化主义以及多元文化主义包括的内容、分类等角度探讨多元文化主义的定义。
第三章是关于多元文化主义的理论概述,探讨多元文化主义的政治哲学内涵。全章对当前比较盛行的多元文化主义政治理论进行了总体介绍,接下来对这些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进行了简要叙述。其中包括社群主义多元文化主义代表查尔斯·泰勒的“承认的政治”,自由主义多元文化主义代表威尔·金里卡的“多元文化公民权利理论”以及激进主义者詹姆斯·塔利的“歧义(多元化)时代的宪政主义”,从普通宪政主义的角度解析多元文化主义。
第四章至第七章着重以案例研究的形式研究多元文化主义在美国的实践,是多元文化主义的实践内涵。其中,第四章对“肯定性行动计划”的相关政策进行了历史梳理。从白人、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以及州的角度研究了“肯定性行动计划”在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尽管备受争议,“肯定性行动计划”自实施后,少数族裔和妇女的受教育程度、入学率和就业率得到了提高。另外,本章还通过盖洛普和皮尤两家民调机构的统计数据分析了美国民众对“肯定性行动计划”的态度。
第五章主要以美国《双语教育法案》及其五次修订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本章把美国《双语教育法案》的发展历史分为快速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发展初受阻(20世纪80年代)、发展强阻期(20世纪90年代)和发展终止期(21世纪初)四个时期。通过对法案的研读考量每一个时期的政策变化对少数族裔群体认同和少数语言的影响。双语教育政策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论,争论双方主要探讨的是双语教育政策是否促进了学生的成绩,是否降低了学生的辍学率;双方争论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双语教育是否阻碍了语言少数族裔学生融入主流社会。最后通过文献阅读得出了双语教育仍然是一种语言同化政策的结论。
第六章从课程改革研究多元文化主义在美国高等教育和初、中等教育的实践。通过大学中的“西方文化经典”之争解读女性研究、族裔研究的发展对美国传统课程的挑战;通过学者们对历史的解读阐述女性研究、族裔研究在中小学课程设置中的成就与挫折。此外,本章又从性少数群体的视角详细论述了同性恋研究在高等教育、中小学教育的发展。通过研究发现,少数族裔、群体通过多元文化主义教育获得了一定的认可与承认,这样的承认只是有限的承认。
第七章以美国穆斯林族群为研究个案,以“9·11”事件为节点,研究美国政府在“9·11”事件后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穆斯林群体身份认同的影响。本章着重研究了《爱国者法》和“国家安全入出境登记制度”中涉及美国穆斯林的内容,并通过“9·11”事件结束后较短时间内以及较长时间后美国民众对美国穆斯林态度的变化、美国政府政策的变化以及穆斯林族群自身态度的变化以及他们对恐怖袭击的回应分析反恐政策对穆斯林身份认同的影响。
第八章以拉美裔移民为视角,从拉美裔人口数量、语言以及身份认同三个角度评析了保守派、民粹主义眼中的拉美裔威胁论。继而探讨了在多元文化主义背景下移民对美国社会的影响,如“熔炉”理论已经消失,“主流文化”得到进一步扩展,移民逐渐融入主导性文化,并为美国文化注入多样性,美国国民特性也得到重新界定,同时移民也与当前美国政治极化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最后为结论部分。总结和评价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回答多元文化是兴衰福祸的问题。多元文化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促进了美国少数族裔、群体的身份认同,但其并未实现自己的终极理想,即少数族裔、群体在美国社会得到充分的承认。当前,多元文化主义在美国仍然面临社会层面以及理论层面的诸多挑战。但是多元文化主义并未削弱美国的国家凝聚力,多元文化主义仍将在挫折与反复中逐渐完善其理论与政治建构,实现多元与一元的动态平衡。
[5].王希:《多元文化主义的起源、实践与局限性》,《美国研究》2000年第2期。
[8].Horace M.Kallen,Culture and Democracy in the United States(New York:Boni Liveright, 1924),p.114.
[9].葛东升、周小宁:《冷战后极端民族主义与世界安全》,《军事历史》2006年12期。
[10].Horace M.Kallen,“Democracy versus the Melting Pot”,The Nation,(February 18,1915), pp.190-194.
[11].笔者通过以multiculturalism和multicualtural为关键词,查阅JSTORE和ProQuest等数据库有关多元文化主义的研究归纳后得出该结论。
[12].Allan Bloom,The Closing of the American Mind(New York:Simon & Schuster,1987).
[13].王希:《多元文化主义的起源、实践与局限性》,第44页。
[20].Nathan Glazer,We Are All Multiculturalists Now(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7).
[23].David Miller,On Nationalit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Chap.5.
[24].Arthur M.Schlesinger Jr.,op.cit.
[25].Samuel P.Huntington,Who Are We?The Challenges to America’s National Identity,op.cit.
[26].仇朝兵:《一个被撕裂的美国社会?——评亨廷顿的 〈我们是谁?〉》, 《美国研究》2006年第3期。
[27].SamuelP.Huntington,“The Hispanic Challenge”,Foreign Policy,Vol.141,No.2(2004), p.32.
[28].[美]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大失控与大混乱》,潘嘉玢、刘瑞祥译,朱树飏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25、118、126页。
[34].Alvin J.Schmidt,The Menace of Multiculturalism:Trojan Horse in America(Westport,CT, 1997).
[54].阮西湖:《多元文化主义:西方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新政策》,《民族研究》1985年第6期。
[56].李其荣:《从同一到多元的历史轨迹: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管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57].王恩铭:《也谈美国多元文化主义》,《国际观察》2005年第4期。
[58].沈宗美:《对美国主流文化的挑战》,《美国研究》1992年第3期。
[59].王恩铭:《也谈美国多元文化主义》,《国际观察》2005年第4期。
[60].高鉴国:《试论美国民族多样性和文化多元主义》,《世界历史》1994年第4期。
[61].王希:《多元文化主义的起源、实践与局限性》,第44—80页。
[62].董小川:《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再认识》,《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第2期。
[64].王希:《多元文化主义的起源、实践与局限性》,第62—63页。
[65].李其荣:《从同一到多元的历史轨迹: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管窥》,第148页。
[66].余志森、包秋:《试论美国文化多元性的成因与特征》,《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67].吕庆广:《20世纪90年代美国多元文化论争述评》,第46—51,71页。
[68].韩骅:《90年代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第6期。
[69].董小川:《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再认识》,第5—14页。
[70].周莉萍:《美国多元文化教育政策探析》,《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第6期。
[71].朱全红:《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及其历史演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 2004年。
[72].李乔杨:《美国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73].滕星、苏红:《多元文化社会与多元一体化教育》,《民族教育研究》,1997年第1期。
[74].周采:《多元文化主义视阈下的美国教育史研究》,《教育学报》2015年第3期。
[75].万明钢:《从“差异”走向“承认”的多元文化教育》,《教育研究》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