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吴兴原乡蝴蝶小镇

一 原乡蝴蝶小镇的形成

(一)小镇形成的理论背景

湖州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念的诞生地,生态文明既是湖州的金字招牌也是湖州的内在特质。2019年,湖州将以争创全国践行“两山”理念先行示范区为载体,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要求,以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为路径,在“全域美”上再攻坚,在“产业绿”上再发力,在“制度优”上再创新奋力开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境界,努力使样板地更具示范、模范生更加优秀,不断彰显“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的美好意境。当前,湖州正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在既有的旅游资源之外,大力发展引进新型旅游产业与项目,为旅游产业在全市的各处开花结果,奋力前行。

(二)小镇形成的当地因素

1.蝶飞凤舞满山谷

妙西镇森林覆盖率高达80%,拥有千亩梅园、500多亩桃园以及毛竹林和茶园。小镇蝴蝶品种多样,拥有斑蝶、粉蝶、凤蝶等几十种蝴蝶品种。规划建设长三角地区最大“蝴蝶生态园”,是游客亲近大自然绝佳之处。

2.青山绿水原生态

妙西镇享有“七山二田一分水”和“天然氧吧”之称。小镇所在地为省级西塞山旅游度假区,也是浙江省小流域治理示范区。

3.文化荟萃底蕴深

西塞山文化、园林文化、法学文化汇聚地,更是茶文化和宗教文化发祥地。茶圣陆羽在此撰写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妙西曾是“僧儒道合一,诗茶禅一体”的“东方佛国”。

4.区位独特宜旅游

小镇位于长三角地理中心,区位独特难觅。湖州市是浙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经济较发达。小镇位于湖州市西南10千米处,旅游开发远近适宜,既有利于自然生态景观风貌完整保护,又有利于打造城市近郊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

5.交通便捷广通达

小镇位于湖州城乡接合部,通过省道与中心城区紧密连接,距高铁站10分钟车程,申嘉湖妙西出口3分钟车程。有利于发挥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小镇旅游发展提供餐饮、住宿、购物和娱乐配套服务。

6.项目汇聚后劲足

妙西是湖州市本地唯一主打生态品牌乡镇。海亮康养小镇、国际乡村精品示范区、大师智慧谷、长颈鹿庄园、花盈原乡塘里古村落等14个优质生态旅游项目入驻。

(三)小镇形成的过程

1.生态化景观风貌营造

充分融入蝴蝶要素,设计蝴蝶小品,主打“蝴蝶世界、原乡文化”主题,展现原乡特色,营造蝴蝶特色风貌。基于原生态保护与修复,因地制宜建设公共绿地,稳定水土流失,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2.智慧化景区设施建设

提升小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对内部主要道路进行拓宽和绿化,实行雨污分流制,落实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的各项措施。完善旅游配套服务中心,游客生态停车场,推进“智慧景区”建设,按5A级景区配置设施。

3.特色化文化科普宣传

增设蝴蝶博物馆、标本馆、体验馆等载体,举办参观鉴赏、科普讲座、文创体验等活动,科普蝴蝶文化。开发农耕文化展示、农事活动体验、茶文化研习等多种产品,宣扬原生文化。

4.品质化社区提升建设

整合原有散乱小村小户,保留原乡风貌,融入蝴蝶特色元素,打造原始人情风味,提升社区环境。以便民利民、服务完善为定位标准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丰富社区服务。

5.创新化市场营销推广

进一步整合优势特色,精心组合旅游线路,通过主题化、品牌化的节事活动,加大对原乡蝴蝶小镇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小镇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6.参与式小镇开发建设

鼓励社区村民参与小镇旅游开发,将农产品转变为旅游商品、将新型农村转变为旅游景点、将农民转变为旅游从业者,让小镇与农民形成共生经济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二 原乡蝴蝶小镇的特色

(一)科普蝴蝶文化

依托与中国林科院院士合作建设的蝴蝶生态园,增设蝴蝶博物馆、标本馆、科技馆、体验馆等载体,举办参观鉴赏、科普讲座、文创体验等活动,在自然研究的同时,传播蝴蝶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蝴蝶。如出版《飞进小镇的蝴蝶》等科普著作,记录在小镇出现的蝴蝶种类、名称,同时对该种蝴蝶的特征、分布地区等作简明扼要的文字介绍,创造极具文化特色的科普品牌。

(二)宣扬原乡文化

早在汉代左右,安吉长兴妙西交界一带,就有一处与安吉县、长城县齐名的原乡县。我们打造的原乡小镇,几易其名,是有历史依据的。恢复历史盛景,打造中国原乡第一镇,是宣扬原乡文化的重要使命。小镇是陆羽《茶经》的创作之地、唐代隐士张志和的隐居之地、陆氏状元的耕读之地,湖剧、湖州三跳、抬阁、旱船等湖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之地,依托于这些深厚的历史文化,开发农耕文化展示、农事活动体验、茶文化研习等多种产品,还原了原汁原味的原乡生活,提升小镇建设的文化内涵。

(三)宣传湖州特色文化

在融入蝴蝶和原乡文化的同时积极融入湖州本地特色文化,例如丁莲芳、周生记等传统小吃的入驻推广,湖剧等传统戏曲节目及非遗展示的展演等。进一步整合优势特色,差异化发展,主打特色产品,精心组合旅游线路,通过主题化、品牌化的节事活动,进一步提高小镇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完善合作机制,加强产品(线路)共整、市场共拓、客源互送和信息互通,不断扩大促销合作领域,提高旅游联合促销水平。邀请长三角大型旅行社来小镇踏线考察,确保30家以上旅行社把蝴蝶原乡小镇景点纳入旅游推介线路。大力举办推介会,充分发挥《湖州日报》等新闻媒体宣传造势作用,以及吴兴西塞山旅游度假区的官方网站,加大对蝴蝶原乡小镇的宣传力度,积极利用城际公共交通工具和户外广告宣传小镇旅游形象,不断扩大蝴蝶原乡小镇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吸引周边更多游客来小镇旅游度假。

(四)参与式小镇开发建设

鼓励社区村民参与小镇旅游开发,将农产品转变为旅游商品、将新型农村转变为旅游景点、将农民转变为旅游从业者,让小镇与农民形成共生经济关系,实现共同发展。以便民利民、服务完善为定位标准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开设多种服务,形成“15分钟”服务圈,实现“一站式”服务;重点推进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社区治安、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劳动保障、法律服务等公共服务进社区,注重开展生产性服务,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农业增产增效,形成政府公共服务与农村居民自我服务以及市场服务相衔接的格局。

(五)建成美丽宜居生态社区

整合原有牌明桥、陆家庄等自然村,合理规划布局村庄,建设形成人数较多,规模较大,居住较集中的新型农村社区;按照蝴蝶原乡小镇自然原生态的建设规划和建房要求,注重体现农村特色、乡土味道、特色风情,保留原乡风貌,融入蝴蝶特色元素,打造原始人情风味;改善人居环境,重点实施农村环境清洁、人畜分离、垃圾污水处理、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等工程,对小镇内生态环境进行专项治理,建成美丽宜居生态社区。

(六)带动周围经济发展

鼓励社区村民参与小镇旅游开发,利用闲置的资产、富余的劳动力、丰富的农事活动,采取国家、集体和农户个体合作形式,把旅游资源、特殊技术、劳动量转化成股本,收益按股分红与按劳分红相结合,进行股份合作制经营,从而保证小镇旅游良性发展。引导村民按规定负责维护和修缮各自的传统民居,维护周边环境卫生,参与蝴蝶养殖,标本制作,苗木管理,工艺品制作,地方戏表演等工作,为游客提供参观、体验、接待、导游等服务,实现百姓参与旅游活动,游客走进百姓生活,在城乡游客互动中带动小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 原乡蝴蝶小镇的发展方向

(一)已有的工作成效

2016年7月,湖州原乡小镇通过国家4A级景区景观质量和专项规划审评,正式列入浙江省“坡地村镇”建设用地试点项目。2016年8月获批2016年湖州市农业“大好高”项目。2016年9月29日,原乡小镇正式被授牌“观赏蝴蝶科研示范基地”。2016年12月30日,湖州原乡小镇正式列入浙江省重大产业示范项目。

2017年7月19日,湖州原乡小镇一期开园。2017年8月2日,湖州原乡小镇列入浙江省级特色小镇第二批培育名单。2017年12月,湖州原乡小镇成为“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企业”。2017年12月29日,湖州中国原乡小镇正式被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8年3月3日,湖州原乡小镇正式开园,形成“一馆、两园、五区”的空间布局,期间日均人流量达5000人次。

2018年7月,确立湖州原乡小镇作为同年10月25日举办的第三届世界乡村旅游大会暨“一带一路”世界乡村旅游湖州亚太峰会主会场。2018年9月,迎来湖州原乡小镇开园以来首个中秋、国庆假日,9月中下旬日均人流量达5000人次,最高峰值近万人。

(二)今后的工作重点

1.着力抓好生态化景观风貌营造

充分融入蝴蝶要素,设计蝴蝶小品,主打“蝴蝶世界、原乡文化”主题,展现原乡特色,营造蝴蝶特色风貌。基于原生态保护与修复,因地制宜建设公共绿地,稳定水土流失,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2.着力抓好智慧化景区设施建设

加强小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对内部主要道路进行拓宽和绿化,实行雨污分流制,落实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的各项措施。按国家5A级景区配置,完善旅游配套服务中心,游客生态停车场,推进“智慧景区”建设。

3.着力抓好特色化文化科普宣传

增设蝴蝶博物馆、标本馆、体验馆等载体,举办参观鉴赏、科普讲座、文创体验等活动,科普蝴蝶文化。开发农耕文化展示、农事活动体验、茶文化研习等多种产品,宣扬原生文化。

4.着力抓好品质化社区提升建设

整合原有散乱小村小户,保留原乡风貌,融入蝴蝶特色元素,打造原始人情风味,提升社区环境。以便民利民、服务完善为定位标准建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丰富社区服务。

5.着力抓好创新化市场营销推广

进一步整合优势特色,精心组合旅游线路,通过主题化、品牌化的节事活动,加大对原乡蝴蝶小镇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小镇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6.着力抓好参与式小镇开发建设

鼓励当地村民参与小镇旅游开发,推动农产品转变为旅游商品、新型农村转变为旅游景点、当地农民转变为旅游从业者,让小镇与农民形成共生经济关系,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