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唐之际山东士族的文化传承与变迁
- 路学军
- 2352字
- 2021-01-05 15:54:35
序
士族约形成于汉魏时期,发展壮大于两晋南北朝时期,衰落于隋唐时期。士族是在中古时期享有很高社会地位的一个特殊阶层,他们在政治上标谤累世公卿,在经济上拥有雄厚的实力,在文化上强调诗书传家,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当时的社会风尚,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分裂战乱所导致的人口迁徙和民族融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鲜明地域色彩的士族群体。唐人柳芳论氏族,有山东士族、江左士族、关中士族、代北士族之划分,其中山东士族以崔、卢、李、郑、王为五大姓,与关中士族韦、裴、柳、薛、杨、杜等并称为“郡姓”,江左士族则有王、谢、袁、萧等“侨姓”与朱、张、顾、陆等“吴姓”之分,代北士族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等则称为“虏姓”。他还分别指出他们的特征是:“山东之人质,故尚婚娅,其信可与也;江左之人文,故尚人物,其智可与也;关中之人雄,故尚冠冕,其达可与也;代北之人武,故尚贵戚,其泰可与也。”(《新唐书·柳冲传》)在这四大士族地域集团中,尤以山东士族最为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隋唐之际,革故鼎新,大一统王朝的相继建立,焕发出来了崭新的社会面貌。门阀士族虽然从整体上来说呈现出衰落的颓势,但具体到各地域集团的情况则还不尽相同。江左士族与代北士族,在唐初已经没落,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以李唐皇室为核心的关陇贵族,则是融合了关中士族与部分代北士族所形成的一个胡汉集合体,他们在相继建立起来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王朝之后,盛极一时,但在唐初该集团也开始瓦解;只有山东士族,势力虽然有一定的削弱,但其社会影响力仍然非常巨大。唐初,太宗下令修订《氏族志》,有意压抑山东士族,结果由高士廉等人主持修撰的《氏族志》仍列山东士族崔民幹为第一等。唐太宗对此大为不满,说:“我与山东崔、卢、李、郑,旧既无嫌,为其世代衰微,冠盖全无,犹自云士大夫,婚姻之间,则多邀钱币。才识凡下,而偃仰自高,贩鬻松槚,依托富贵。我不解人间何为重之?”(《旧唐书·高士廉传》)他命重新刊定《氏族志》,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崔民幹被降为第三等。尽管如此,贞观重臣房玄龄、魏徵、李勣等都争相与山东士族联姻,说明山东士族仍然保持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到唐高宗时,出身门第寒微的宰相李义府为其子求与山东士族攀婚竟然遭到拒绝,而出身于关中郡姓的宰相薛元超更是将未娶到“五姓女”列为人生三大憾事之一。于是,唐高宗以“关东魏、齐旧姓,虽皆沦替,犹相矜尚,自为婚姻”为由,下令太原王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清河博陵二崔氏、赵郡陇西二李氏等七姓十家,禁止自相婚嫁。(《旧唐书·李义府传》)然而此举似乎收效甚微,因为“族望为时俗所尚,终不能禁,或载女窃送夫家,或女老不嫁,终不与异姓为昏(婚)”。高宗的“禁婚令”不但没有降低山东旧族的身份,反而抬高了他们的身价,甚至自称“禁婚家”。(《资治通鉴》卷二百唐高宗显庆四年十月条)一直到晚唐,山东士族在社会上仍然享有很高的声望。唐文宗想把公主嫁给士族,士族却不愿为婚,为此文宗曾感叹地说:“民间修昏(婚)姻,不计官品而上(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新唐书·杜兼传附从侄中立传》)山东士族之所以屡经重创而仍然保持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不能不说与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关。隋唐以来,随着士族阶层特权地位的丧失,在缺乏政治、经济地位支撑的情况之下,文化因素对山东士族这一群体的维系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关注隋唐之际山东士族的文化变迁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于士族的研究一直是中古史研究中的核心议题,以陈寅恪、唐长孺、田余庆等为代表的一批前辈学者,对中古士族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开创并奠定了中古士族研究的基本理路,即以政治史脉络为研究取向,以士族个案考察为研究方法的范式。尤其是墓志材料的大量出土与发现,并被应用到中古士族的考察与研究之中,更加增进了中古士族研究的深度。随着社会史、文化史等新史学研究方法的相继兴起,也不断传导到了中古士族研究领域之中,如对中古士族的日常生活、信仰、性别(女性)、社会关系、交往、迁徙等等的研究,都极大地拓展了中古士族研究的视域与维度。
在中古士族的研究中,学者们较多措意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对隋唐时期的重视程度则相对不够,尤其是对山东士族在隋唐之际这一历史大变动时期的走向更是缺乏深入的探究。因此,路学军博士的《隋唐之际山东士族的文化传承与变迁》一书,选取社会文化史的视角,将山东士族置于隋唐之际社会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之下,考察了其家风、家学、信仰、女性、教育模式、婚宦观念等等方面的文化演变,说明了在隋唐之际社会剧烈变动期山东士族的文化坚守、文化变迁与文化适应之间的关系与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唐代的文化结构与社会价值体系特征,并为深化对士族文化功能的认识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范本,对于中古士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
路学军曾在2007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即以山东士族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并于2010年顺利获得博士学位。在我的印象中,学军是一个十分努力上进的年轻学子,当时他已经有家室幼子,求学之路颇为艰辛,但他却从未有过任何抱怨,而是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踏踏实实地钻研学问,认认真真地做人。学军治学,勤于思考,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学军为人,诚恳厚道,具有可贵的朴实品格。他毕业之后,回到家乡的一所高校工作,每次给我来电或来函谈论的都是自己的教学与科研问题。经过十年的打磨与提高,他终于在自己博士论文的基础之上推出了这部著作。作为他曾经的导师,我曾经在他毕业之际答应在他的大作付梓之时,为之作序,除了表示欣喜祝贺之意外,主要也是想借此勉励他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是为序!
王永平
2019年12月26日于北京西府景园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