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对突发事件的弹性供应链研究
- 朱新球
- 3326字
- 2020-11-29 17:01:17
第二节 突发事件的演化规律分析
自2003年SARS疫情以来,各式各样的突发事件越来越频繁,2008年春节前的雪灾,尤其是5月12日的汶川地震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使有序的供应变得混乱紧张,因此应对突发事件的演化规律作深入研究,以了解其机理、扩散规律及演化周期,以指导社会和企业的应急管理实践。为此,选取了2008~2010年发生在各类场所的98例突发事件进行调查,这类事件有来源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网站上对安全事故的统计、互联网及相关数据库上的搜索。调查的范围包括企业生产车间、商场、超市、娱乐场所等,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演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
一 演化机理
以突发事件的发生、演化过程为对象,对其整个环节设计了一份量表,以探寻突发事件的演化机理(一共7+3+5+4+2+3+2×3+5=35个问题:A.7个问题;B.3个问题;C.5个问题;D.4个问题;E.2个问题;F.3个问题;G.2个问题;H.2个问题;I.2个问题;J.5个问题;采取Likert 7点量表来评价被访对象对问题的评价,其中,1=完全不赞成,2=基本不赞成,3=不太赞成,4=不确定,5=有些赞成,6=基本赞成,7=完全赞成)。
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拟将2008~2010年度的突发事件归纳为四类:火灾、爆炸、结构破坏、集群。
为了对突发事件的演化规律有个清晰的认识,拟借助文献[218]中的方法进行实证和理论统计分析,采用SPSS和AMOS软件构建SEM模型来进行路径分析和拟合优度验证。
本次选取的样本包括:中百仓储、武商量贩等超市的工作人员;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及教师。对2008~2010年国内外所发生的突发事件的分析结果表明:上述调查对象已基本涵盖了突发事件案例中包含的公共场所工作的人员和对结构熟悉的专业人员,此次收取有效问卷350份,适宜作结构方程分析。
表2-2 突发事件演化机理调查量表
续表
问卷的统计分析是基于调查的数据汇总、整理后进行可靠性分析,再进行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演化、发展而形成的次生事件的分析,并确定其相应的演化路径。分析工具包括SPSS和AMOS软件,SPSS软件是对回收的调查问卷数据的可靠性进行分析,AMOS软件是对各突发事件的相关性进行验证性分析。根据研究目的,对突发事件的演化作如下理论假设。
H1:突发事件的演化是指没有人为干预的原扩散路径,非常规人工干扰是指除大规模应急救援之外的处置活动;
H2:突发事件的演化导致的次生事件发生是指在公共事件突发的情景下,这些次生事件的产生有较大概率。
本研究以克伦巴哈系数(Cronbach’s α)来确定分析数据的信度,使用SPSS软件可以求得克伦巴哈系数,当Cronbach’s α大于或等于0.7,则表明可以接受。表2-3为各突发事件测量变量的Cronbach’s α量表。由表2-3可知Cronbach’s α均大于或等于0.7,表明可信。
表2-3 突发事件演化机理调查问卷变量信度量表
采用AMOS软件对突发事件问卷量表进行分析,分别得到火灾、爆炸、结构破坏、集群等突发事件的演化路径图,如图2-1至图2-4所示。模型的拟合情况常用规范拟合指数(NFI)、不规范拟合指数(NNFI)、比较拟合指数(CFI)、增量拟合指数(IFI)、拟合优度指数(GFI)、调整后的拟合优度指数(AGFI)、相对拟合指数(RFI)、均方根残差(RMR)、近似均方根残差(RMSEA)等指标来衡量模型与数据的拟合程度。
学术界普遍认为在较大样本情况下,即 NFI、NNFI、CFI 等接近0.9,RMR小于0.035,RMSEA小于0.08,表明模型与数据的拟合程度较好,图2-1至图2-4所描述模型的拟合参数如表2-4所示。
表2-4 突发事件演化路径拟合情况
由表2-4数据可知,数据与模型拟合较好。
图2-1 火灾演化路径
图2-2 爆炸演化路径
图2-3 结构破坏演化路径
图2-4 集群演化路径
二 扩散路径
结合上述突发事件演化路径可归纳出其扩散路径,如图2-5所示,可见突发事件最终演化为集群现象的发生,严重的导致人员伤亡,因此对突发事件的控制,关键在于控制好扩散的关键路径,减少集群导致的踩踏、恐慌、拥挤事件的发生。
图2-5 突发事件演化关系
三 演化周期
突发事件的演化过程主要可分为四个阶段:发生阶段、发展阶段、演变阶段和结束阶段,如图2-6所示。突发事件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图2-6 突发事件演化周期
(1)发生阶段
在这一阶段,发生时间是事件形成突发事件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对于渐进性事件而言,它还没有发生时,事件的现象就早已存在,比如福建东南常有台风肆虐,但在台风登陆前,还未曾形成灾害,因此在登陆前只是事件,还不能称其为突发事件;又如2008年春节前的雪灾,在它发生前,雪一直在下,下雪本身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当它以量大、持续时间长、异乎常态的方式下,持续到一定阶段后就变成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大损害的雪灾。由此可见,事件可根据其发生情况的不同分为渐进性事件和突发事件,可将它们列成表2-5进行对比分析。
表2-5 渐进性事件与突发事件
其中,值得指出的是事件发生的时间点问题。大家知道,渐进性事件没有明显的发生时间点,如雪灾、干旱或虫灾等均不知晓其具体的发生时间,是一步步演化才形成灾害的,人们常将其形成灾害的时间作为其发生时间。究竟何种程度(如地面暴晒至多少天)才算是灾害呢?带有主观性,但是其发生时间点是客观的,只是不易确定。至于突发事件的发生时间点问题,则又因事件性质的不同而相异,如地震发生时间点可精确到分、秒,而台风只能精确到天、时。总之,从表2-5中,我们可以看出,渐进性事件发生慢,留给人们应对的时间相对长些,所以人们可以有相对充足的时间做好应对方案,将损失减至最低;突发事件发生快,造成的损失大,人们采取应急方案的时间较短,因此应对要求更高。因此,不论哪种事件,都应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因为即使渐进事件发生慢,应对容易些,但是它持续积累,也会转化为突发事件,本书研究的突发事件是包括渐进和突发两类的广义上的突发事件。有些突发事件还可以做好预案,比如,有些突发事件可以根据历史数据提前预测发生的概率,可以根据概率的大小提前做些防范工作。
(2)发展阶段
发展(Development)是个哲学术语,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事物的发展原因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根源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事物的内因。本书研究的发展指突发事件自发生后至演化或结束的中间阶段。突发事件的发展对供应链企业经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程度和广度上,从程度上来看,主要指突发事件对供应链的破坏能力和破坏强度的增强;从广度上分析,主要在于突发事件给节点企业带来的风险会沿着供应链传递,扩大风险或损失范围。
突发事件的发展有一定的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短暂发展、间断发展和持续发展。表2-6描述它们的特点并列举实例。
表2-6 突发事件发展模式的比较
针对突发事件发展三种模式的不同特点,可以采取适宜的对策,如地震事件,整个事件全过程就几秒钟,对事件的控制和管理是无意义的,宜做好事前预测,采取防范措施减少伤亡和损失以及事后极力抢救生命,减少损失;对间断发展的突发事件就应当进行控制,在间断期重点在于搜救人员;而对持续发展的突发事件则同时进行事件控制和人员搜救。
(3)演变阶段
突发事件的演变指突发事件在演化过程中发生了质变。这也正是和发展阶段的本质区别。但它又和发展阶段紧密联系,演变既是突发事件发展演化的继续,也是新的突发事件的开始。然而,并非所有突发事件都会发生质变从发展阶段进入演变阶段,只有少量的重大突发事件才有可能。马建华认为演变有四种模式:转化、蔓延、衍生和耦合。表2-7比较了各自的概念及特点。
表2-7 突发事件演变模式比较
(4)结束阶段
在结束阶段,突发事件对破坏对象的冲击力及造成的破坏强度开始减弱,直至突发事件结束。突发事件的发展、演变的终结就是结束阶段的开始,当破坏力和破坏强度及范围不再增加时,就可认为演变终结,结束阶段开始。如上海静安区的某住宅楼外立面墙壁施工,20多层住宅脚手架突发大火(2011年11月15日14时,电焊工违章操作引起),直至大火火势开始减弱,过火范围不再扩大时即认为结束阶段开始。然而,突发事件的发展演变与结束往往很难有明确的界限。如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造成的机场瘫痪,从解除恐怖禁令到人们恢复信心,敢于出行,很难说清从何时开始进入结束阶段。还有2003年的“非典”,在结束阶段的终结点时表明事件已结束,然而,“非典”对人们造成的心理影响仍未消除。
根据突发事件结束时间的情况,可将结束阶段的结束模式归纳为快速结束、瞬时结束和缓慢结束三种。
表2-8 突发事件结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