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概念来到中国已经有二十多年了。这二十多年里,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在短暂兴奋之后,开始渐渐意识到:苏联的“硬实力”并没有挽救苏联的解体,同样,单靠“硬实力”美国也无法巩固自己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于是,“软实力”的作用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在,“软实力”概念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尤其是中国政治文化领域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热门词”。但“软实力”来到中国,前10年的发展是零星的、缓慢的,主要是译介性的;后10年的发展主要是在“软实力”的中国诠释和如何运用“软实力”上展开了多方面的讨论。前些年,中国学界只注意中国“软实力”研究与约瑟夫·奈“软实力”概念的相关性,还没有注意到二者的重要区别。近几年,中国学界和政界越来越重视中国特色软实力研究。但是,这种研究,还只是刚刚开始。特别是,由于国内外学界对“软实力”基础理论缺少深入的研究,没有形成对其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及逻辑关系的统一认识,所以出现对“软实力”食洋不化、对“软实力”泛化和对“软实力”窄化的理解与运用。所谓对“软实力”食洋不化,主要表现在对西方关于“软实力”观点的盲目皈依;所谓对“软实力”的泛化理解,主要表现为乱用“软实力”概念,乃至“软实力”变成了某种“筐”,想装什么就往里装什么;所谓对“软实力”的窄化理解,就是把软实力仅仅理解为国际话语权,或仅仅理解为传统文化,或仅仅理解为国家形象。学术理论界对“软实力”理解和运用如此莫衷一是,我认为很有必要推出一部关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的系统纲领,以利于学界同人在相同概念、相同范畴、相同宗旨的同一平台上进行深入探讨。

因此,当决定撰写《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论纲》时,我感到有必要向读者交代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论纲》是把“中国文化软实力”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来研究的。它明确告诉读者,本论纲所要研究的不是任何其他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理论,而是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理论。既然是中国的文化软实力理论,肯定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理论。要讲清楚这个“有别于”,就不能不着眼于国际比较,从其他国家谈起。

2.设计“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研究论纲,必须理清“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软实力”四个相互关联的基本概念的内涵界定、范畴、逻辑联系,以及这种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当然,由于文化软实力研究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与国家的利益密切相关,因此,研究中必须坚持中国的立场、中国的观点、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念、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

3.《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论纲》撰写的使命,就是要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理论研究提供一个基本分析框架和逻辑体系。我们强调“中国”文化软实力,绝非故意在研究中人为划定一条狭隘的民族主义界限。人类文明的发展,总是在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织、相互借鉴、相互取舍中向前发展的。但是我们必须清楚,作为上层建筑的软实力,它不可能不受特定国家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国家利益制约,不可能不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不可能不形成有别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特点。因此,本论纲的研究,必然“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任何理论创新,都是在继承中发展,在批判中前行。《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论纲》也是如此,首先从介绍“软实力”概念的由来切入,从学理层面和历史实践层面交代了“软实力”概念提出的背景、“软实力”涵盖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特别是在网络信息时代条件下“软实力”地位和作用的提升;实事求是地评析了西方关于“软实力”思想理论观点;特别是世界各主要大国“软实力”研究的概况。在上述继承与批判性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论纲》的体系框架。

5.《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论纲》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序”,主要是交代“论纲”撰写的缘起和宗旨、概念分析和逻辑线索、研究重点和总体思路。第二部分是绪论,主要是阐述“软实力”概念的由来,介绍约瑟夫·奈“软实力”研究的主要观点、贡献与局限,评述世界主要大国关于“软实力”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中国学界对“软实力”研究的历史沿革、主要进展和独特贡献。第三部分构建“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的理论框架,共分八章,主要是阐述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相关概念,界定了“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内涵,明确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思想对西方“软实力”思想的本质改造,提出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的八项“人本观”原则、八大研究范畴、十六个主要研究领域和主要研究问题,阐述了习近平关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的大思路,强调了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三个关键环节,论证了文化软实力研究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逻辑。

6.《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论纲》撰写的总体要求。什么是论纲?论纲首先是个“纲”,能够提纲挈领。为何能“领”?因为概念准确、主题明确、逻辑清晰、资料翔实、论证有力。只有“论”,才能有说服力;只有“论”之有据、“论”之成理,才能“论”之服人。有“纲”有“论”,才能称之为“论纲”,这就是“论纲”的本意。“软实力”概念既然是“舶来品”,那么,要想改造加工、创新发展、为我所用,就要学人之长,弃人之短,创己之独,树立起一面纲领性的旗帜。其价值和意义不在于它的篇幅要多么宏大,而在于它的准确性、系统性、说理性、权威性。所以我们试图经过努力,使这个“论纲”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领域填补空白的“立纲”之作,为今后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提供一个学术理论依据。因此,总体要求是:现状清楚、基础扎实、导向正确、观点准确、提纲挈领、逻辑清晰、资料翔实、论证有力。

7.所谓“论纲”,并非一论至绝顶,一纲定万目。实践永无止境,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和研究也永无止境,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的“论纲”也需要不断完善。《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论纲》出版的最大意义在于,给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提供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论框架,同时为文化软实力研究同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参照。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8.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所应该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立场,论纲添加了三个附件,一是我同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的对话;二是我接受美国国务院中国问题专家马克·阿博拉姆苏的访谈;三是我同俄共中央主席团成员、俄罗斯杜马议员、真理报主编鲍里斯·奥列戈维奇·科莫茨基,及美国共产党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瓦迪·哈拉比,围绕软实力、国际关系和社会主义问题进行同台论辩,阐述中国价值观念、中国立场、中国观点,特别是当代中国对软实力的理解和运用。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