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湖州的“小学”著作

所谓“小学”,按梁启超的说法“是袭用汉人的术语,实际应该叫做文字学”。因为经学原著都是古代的文字,由于古今语言的变迁,后代人难于读懂。要解读经文,首先必须疏通文字。章太炎称,研究小学有三法:一是通音韵,二是明训诂,三是辨形体。因此,“小学”是研究经学的一门基础课,是经学的附庸。它伴随着经学史的发展而逐步丰富和完善,迄清代而至极盛,尤以乾嘉考据学派的成就更著。湖籍学者如姚文田、严可均以及晚清的俞樾等的小学研究成果都有一定影响。因湖州的小学著作总量不多,现以明以前和清代两个时期著录。

一 明以前的小学著作

沈旋撰《尔雅集注》1卷

沈旋,字士规,号约子,南朝梁武康人。累官招远将军,南康内史。《隋书·经籍志》著录旋有《集注尔雅》10卷,今不传。清道光间历城马国翰得乾隆间山阴章宗源自汉至唐632辑佚书稿本,改序授雕,其中有《梁沈旋集注尔雅》1卷,《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张有撰《复古编》2卷

张有(1054~?),字谦中,乌程人。词人张先之孙,隐于黄冠。自幼喜周石鼓及秦汉隶。雅善篆书,笔法甚古。年六十著《复古编》2卷,《四库全书》著录。是书据《说文解字》,辨俗体之伪。于正体用篆书,别体、俗体则附载注中。下卷入声之末,附录辨证6篇,尤为精审。然惟以《说文》正小篆,不以小篆改隶书。楼钥、陈瓘、程俱为序。论者以为篆法自秦李斯至张有而至。《四库》辑录本为明万历中黎民表所刊,无楼序。《八千卷楼书目》云有扬州局刊本及石印本。清华大学图书馆有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安邑葛鸣阳汇刻本,附葛鸣阳校正1卷。《存目丛书》经部第188册。

闵齐伋撰《六书通》10卷

闵齐伋(1580~1662),字及武,号寓五,乌程人,明季诸生。《六书通》10卷,《四库存目丛书》著录。有是书成于顺治十八年(1661),齐伋时年八十二。大致仿《金石韵府》之例,以《正韵洪武》部分,编次《说文》,而以篆文别体之字类从以下。但有小篆而无别体者,则谓之“附通”,亦并列之,不收钟鼎文,而兼采印谱。提要云,自称“通许慎之执”,不知所病正在以许慎为执也。中国人民大学藏有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刻本。清华大学图书馆有清乾隆六十年(1795)刻本,经毕弘述纂订。《存目丛书》经部第200册。

二 清代小学著作

沈菽撰《三声经纬图》、《转声经纬图》、《音韵考异》、《七音韵准》

沈菽,字仁枝,生卒年不详,生活于明末清初,吴兴人。家贫,卖田置书,矢志力学。从陈荩谟学音韵,深得其旨。所撰音韵学著作多种,除《七音韵准》外,大多稿本或抄本未刊,藏于日本大阪大学文学部图书馆。

《三声经纬图》,据张隽为沈氏《七音韵准》作序所述,此图系比照元周德清《中原音韵》而做。

《转声经纬图》,系作者仿清陈荩谟《转音经纬图》而作,阐述古韵的分合通转,与宋吴棫《韵补》相类。

《音韵考异》,此书参合比较元明时韵书《韵会》、《中原音韵》、《洪武正韵》等,以说明古今南北音韵之不同。

《七音韵准》1卷,书做于顺治十四年(1657),包括“四声经纬图”和“五音经纬图”两种韵图。此书基本上仿效陈荩谟的《皇极图韵》而做,进一步阐扬了陈氏的主张。有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刻本存世。

沈棠臣撰《字形声辨》1卷

沈棠臣,生卒年不详,字持谦,一字爱庐,归安人。优贡生,荐举经学特科,候选训导而未仕。长于小学,尤殚心徐氏《说文》,乾隆年间应侍朝之聘担任四库馆校书。《字形声辨》1卷,周子美编《嘉业堂钞校本目录》著录稿本1册,存浙图。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藏有沈棠臣撰《字形声辨》精抄本1册。

沈炳震撰《九经辨字渎蒙》12卷

沈炳震(1679~1737),字寅驭,号东甫,归安竹墩村人。自幼读书勤奋,知识渊博,乡试8次,皆因言论激烈而未中,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报罢,明年卒。著作宏富,尤深史学。《九经辨字渎蒙》12卷,四库著录,《提要》云,是书校正《九经》文字。其排比钩稽,颇为细密,可以因文字之异同,究训诂之得失,于经学颇为有裨。惟末卷《注解传述人》,全录陆德明《释文》所载,无所考证,苟盈篇帙,殊无可取。骈拇枝指,姑置而不论可矣。国图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本。

吴清藻撰《佩韵示斯》2卷

吴清藻,生卒年不详,字暎乾,号啸湄,归安人。弱冠以诗学著声吴下。乾隆圣驾南幸,献诗赋《观光集》2卷。性静默廉介,日惟闭户吟咏。撰《佩韵示斯》2卷,清抄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4)》著录,庋藏处未详。据《宝前两溪志略·著述》著录,清藻尝撰有《潇湄集》、《溪壶吟》、《秋窗吟》、《观光集》等,均未见。

胡彦颖《北窗偶谈》2卷

胡彦颖,德清人,生平事迹不详。《北窗偶谈》2卷,《贩书偶记》著录2卷。无刻书年月,约乾隆间精刊。据黄裳《前尘梦影新录》称,曾于吴下得3卷本,为雍乾间刊本,“写刻精甚”,国图有藏。

毛谟《说文检字》2卷补遗1卷、《韵字略》10卷

毛谟,字吟树,归安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累官至礼部侍郎。《说文检字》将《说文》所有之字,仿照《康熙字典》部分次序,编为一目,即字以求文,因文以考义,可藉是为稽古之阶梯。有嘉庆二十一年(1816)四川学署刊本,国图有藏。

《韵字略》10卷,《续修四库全书》著录。《提要》云,是编专为初学检韵而设,取《佩文韵府》字数,依《康熙字典》部分,以笔画多寡为序,厘为10卷。又称,盖毛氏之学,并未习乎文字声韵训诂,而其所以为此书者,只以取便童观,聊知四声分韵之用耳。嘉庆二十一年(1816)刊本,国图有光绪元年(1875)崇文书局刊本。

严元照《尔雅匡名》20卷,末附佚文1卷

《续修四库全书》著录,《提要》云,是书“于钱、段诸家择善而从,亦间纠其失。由声音文字以通训诂,不舍古训而以意说经,以本字正秦人隶书,期复三代文字之旧。阮文达谓《尔雅》经文之字,有不与经典合者,转写多歧之故。有不与《说文》合者,《说文》于形得义皆本字本义,《尔雅》释经则假借特多,其用本字本义少。二书固相资为用也。”有嘉庆二十五年(1820)唐西劳氏刊本,《续皇清经解》本。《续修四库》第188册。

严可均撰《尔雅一切注音》10卷、《郭璞尔雅图赞》1卷、《说文订订》1卷、《说文声类》2卷、《说文声类出入表》1卷、《唐石经校文》10卷、《说文解字翼》15卷

《尔雅一切注音》10卷,《续修四库全书》著录,题曰“归安严万里铁桥纂辑”,《提要》云,是书辑犍为舍人以下众家之注,及郭璞注,并璞所为《音义图赞》,纂为一书,加之校订,殊便读者。称可均“精考据之学,故其说皆有义据也。”有木犀轩丛书本,国图有藏。辑入《续修四库》第188册。

《郭璞尔雅图赞》1卷,《续修四库全书》与《尔雅一切注音》同时著录,是编卷首有严氏自序,卷末有叶德辉付刊时跋。卷中所辑《尔雅图赞》系从《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录出者,一依《尔雅》正文先后编次之。《提要》称,考古为《尔雅》图赞者,有郭璞、江、昭明太子等,其书久佚。三家之中,其佚文散见于唐宋以后诸书之中者,惟郭氏之赞为多。张溥、余萧客、邵晋涵、叶蕙心、马国翰等人均曾辑其文。各家所辑,多以《山海经》图赞羼入,不甚作据。是编所辑,悉与《山海经》不相杂厕。其原为《尔雅》图赞,误入《山海经》之“太屋山赞”、“犀赞”,并移归是编。其区分之晰,辨别之精,颇较马本为胜。有叶德辉《观古堂丛书》本。国图有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丛书集成续编》本,第72册,国图有藏。

《说文订订》1卷,《续修四库》著录。《提要》云,毛晋汲古阁藏北宋本徐铉校本《说文解字》,其子扆付梓流传。段玉裁合始一终亥四宋本,及宋刊明刊两《五音韵谱》及《集韵类篇》称引铉本者,一校毛氏节次剜改之铉本,详记其驳异之处,撰《汲古阁说文订》1卷。可均称其援稽抉择,能令治《说文》者获此一编如获数宋本。其有与所见未合者,下62签,题曰《说文订订》。书中谓二徐不识字,涉笔皆谬。铉之学又远不如锴。许冲言重文1163,今本重文1278。必因庸妄人校勘逐渐增加。铉不学,未能刊正,而许书遂失其旧,今之许书并失徐铉之旧。提要谓,可均于学无不通,尤邃于许氏书,自负学识,睥睨群流,措辞遂不觉其亢厉也。有光绪十三年(1887)海宁许氏古均阁《许学丛刻》本,国图有藏。

《说文声类》2卷,《续修四库》著录。其《叙目》称:“汉儒去古未远,而《说文》幸存,《说文》谐声,财六之一,实逾大半。窃据其成业,撰《说文声类》二篇,以声为经,以形为纬,为检字者之不易,辄借《广韵》二百六部,建立标类,分为十六类,合为八类,又大合为四类,众类联比,各循其次,上下关通,阴阳混一,顺逆互转,首尾循环。其合也,一统无外;其分也,毫厘有辨。同类相授,各有建首,母子相生,母别为纽,子又生子,系缀母后,广其变通之路,审厥出入之由,夫而后,群经有韵之文皆可读,古人假借之法无不包矣。”有嘉庆八年(1803)广州丰山书院刊本及光绪十四年(1888)南菁书院《续皇清经解》本,《书目答问补正》著录,又有四录堂本和德化李氏木犀轩本。国图有清光绪十五年(1889)上海蜚英馆《皇清经解续编》石印本。

《说文声类出入表》1卷,光绪十四年(1888)南菁书院《续皇清经解》本,国图有藏。

《唐石经校文》10卷,《续修四库全书》著录。《提要》云,是书乃可均早岁所作,其旨趣有三:一以正版本之误;一以存石经之实;一以纠正顾炎武之非。又可均之校是书,所据为当时拓本之未经装裱者,校订所得,凡3226条。与阮元《十三经校勘记》同为读经者必备之要籍也。有元尚居校刊本。国图有清嘉庆九年(1804)香山书院刻《四录堂类集》本。《续修四库》第184册。

《说文解字翼》15卷,《清史稿艺文志》著录,有未刊稿本,存国图。

徐养原撰《檀园字说》不分卷

《檀园字说》,稿本,卷首题识:“读《说文》有所疑,随笔记之,俟他日考证。”书中对与《说文解字》有关的古文字从形、音、义诸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参证和考订,并有晚清学者谭献批读、题记。存镇江市图书馆,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作者尝著有《六书故纠》、《说文声类》等,未见。

丁源《说文便检》

丁源,字养知,精小学。《说文便检》,有张师诚序,《贩书偶记》著录,谓“苕溪丁源撰”,有道光七年(1827)刊本。国图有缩微片。

姚正甫《尔雅启蒙》12卷

姚正甫,字承舆,归安人。咸丰五年(1855),诏访文武才兼、胆识出众之士。与湖南左宗棠,江苏周腾虎等被御史宗稷辰一同荐于朝。有《尔雅启蒙》12卷,收入《续修四库全书》。此书为启蒙而作,以《尔雅》、《说文》相为表里,从形声以知假借,从假借以知转注。晋江陈庆镛为序。《提要》称,正甫精地舆风角,尤喜声音训诂文字之学。得庆镛此序,而正甫之书非妄作矣。咸丰元年(1851)刻本,国图有藏。

姚文田撰《说文声系》14卷、《说文解字考异》8卷、《文字偏旁举略》1卷、《四声易知录》4卷、与严可均同撰《说文校议》30卷、《说文韵谱校》5卷、《说文字句异同录》、《韵会举要引说文系传抄》

《说文声系》14卷,《续修四库全书》著录。文田以二徐去许氏之世已远,韵读不谐,遂以为《说文》形声字谐声有误。加之《说文》传世既久,脱讹不少,故从《说文》中析离出1109个声符以及由这些声符孳衍的1312个派生声符,并于每个声符下统列具有该声符的《说文》中的形声字,字下标注《说文》大徐校本卷次,间有校注。1109个声符排列依《说文》部次,派生声符则列于原声符下。有嘉庆九年(1804)刻本、粤雅堂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续修四库》第246册,同时著录有嘉庆年间刻28卷本。

《说文解字考异》8卷,《清史稿·艺文志》著录14卷。有手稿本,1936年《文澜学报·浙江文献展览会专号》著录。此稿经其孙觐元手校,签注数百则,涂乙钩勒甚多,向未刊行。曾藏浙图。国图有15卷本缩微片,版本未详。

《文字偏旁举略》1卷,《续修四库全书》著录。《提要》云,以六书既隐,伪体日滋,学者失其本原,往往增损随俗,遂使部居易舛,声义全乖。取俗书之相沿者,条分派别,使览者易明,其字不伪。及非习用者不载,因名之曰“举略”是书专为校士而作,然具有本原,分别帖写通用,较通行《俗字证误》、《金壶字考》、《字书误读》、《辩正通俗文字》诸书为胜也。有姚氏邃雅堂刻本,咸丰九年(1859)旧月轩重刊本。国图藏有歙鮑枚和杭州朱氏抱经堂刊本。

《古音谐》8卷,《续修四库全书》著录。《提要》称,文田既撰《说文声系》28卷,复撰此书,盖前为整辑之资料,此为成功之作也。分古音“平”(上去附)为17部,“入”为9部。综观文田之书,虽驳段、孔之说,未免矫枉过正。然据声母以分古音之部,而又参证经、子用韵之文,亦有据之学也。姚氏刊本后书“咸丰己未旧月轩重刊本”。《续修四库》第246册。

《四声易知录》4卷附《偏旁举略》1卷,《续修四库全书》著录。自序谓,今之科举官韵取唐韵而强并之,其原出于刘渊,而任意删汰,不知其所由始,大率取便场屋,初无义例,故有一字数音而只载一、二音者,有一字数义而只载一、二义者。是编取诸韵所收之字,分部条系,使学者寻检易得,则舛伪自明云云。《提要》称:“知此书为场屋检字之用,而初学之士,检阅是编,庶知义随音异,类从部分,而无偏旁伪舛声律乖违之失,亦有用之书也。”《偏旁举略》,乃依《说文》形声,更易俗体,所以正世俗伪陋之书。有嘉庆十七年(1812)刊本,国图有藏。另有道光十年(1830)粤东芸香堂刊本。

《说文校议》30卷,姚文田与严可均同撰,《续修四库全书》著录。《提要》称,文田与可均同治《说文》,为《说文长编》亦谓之“类考”,将校定《说文》撰为“义疏”。嘉庆十年(1805)撮其大略,就毛氏初印本别为《校义》30卷。是编专正徐铉之失,凡所举正3440条,皆援据古书,注明出处,疑者阙之,期以复许君之旧。有嘉庆二十三年(1818)冶城山馆刊本,《续修四库》第213册。

姚文田的文字学著述还有《说文韵谱校》5卷,杭州朱氏抱经堂清末民初刻本;《说文字句异同录》不分卷,稿本;与严可均合撰《韵会举要引说文系传抄》不分卷,稿本4册等,均藏国图。

严章福撰《说文校议议》30卷、《残本说文续义》9卷、《经典通用考》14卷、《五音类聚》10卷

严章福,号秋樵,归安人,严可均从弟,廪生。尝为可均编校诗文,精小学。《说文校议议》30卷,严章福撰。可均《说文校议》,专订大徐之误,章福以其不无遗憾,正误补阙,自道光二十四年(1844)迄咸丰六年(1856),五易稿而成书。有《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豫恕堂抄本,见经部第214册;又有民国刘氏嘉业堂《吴兴丛书》本。

《残本说文续义》9卷,《续修四库全书》著录,《提要》云,《乌程县志》称其著有《说文校议议》,可均《说文校议》所未详者,作《说文问》四十六条,守阙疑阙殆之义。章福此书,意弥其缺,题曰“续义”。仅存卷十一上至卷十五上,非完书。原稿本。

《经典通用考》14卷,《贩书偶记》著录,有刘氏嘉业堂民国六年(1917)《吴兴丛书》本。《五音类聚》10卷,国图有清抄本。

严鼎臣撰《说文声律表》

严鼎臣,字徐卿,元照之侄。精小学,工词章。《两浙著述考》著录,称临海项氏有稿本。

卞斌撰《说文笺正》16卷、《七经古文考》1卷、《集古文字略》5卷、《声律》2卷

《说文笺正》16卷,另“叙例”四卷。陈庆镛撰卞氏墓志曰:“君于《说文》一书,诣力独瘁。据叙目‘引经皆古文’,疑‘叙以篆文,合诸古籀’乃后世羼入语。书中正文引经者,正字即古文,虽附有古文不足信;重文引经者,重文即古文,虽先以正字不足疑。皆近时段、桂诸家所未辨者而能辨之。”其书收入《卞雅堂所著书》,未见。余书亦已佚。

汪曰桢《四声切韵表补正》3卷首1卷末1卷、《湖雅》9卷

汪曰桢(1812~1882),字刚木,一字仲雍(《吴兴科第表》作仲维),号谢城,又号薪甫,乌程南浔人。咸丰二年(1852)举人,后补会稽县教谕。精史学、历算,好填词,兼通音韵。一生著述甚富,有《四声切韵表》、《历代长术辑要》、《古今推步诸术考》、《疑年表》、《玉鉴堂诗集》等十数种。

《四声切韵表补正》3卷,《贩书偶记》著录。刘锦藻《清续通考》称:“江永惧学者变更字母,乃撰《四声切韵表》,然每牵引古音。曰桢则谓今音不可以律古音,古音不可以定今韵,江氏强配入声,不知古人审音平、上、去三声既不误,入声亦必无差。故著《补正》一书,以全江氏之是,还守温三十六字母之观,而孙叔然以来李登、吕静、周彦伦、沈约诸旧法益明矣。”有光绪三年(1877)刻本,四川重刊本。国图有清同治七年(1868)抄本。

《湖雅》9卷,《贩书偶记》著录。有光绪六年(1880)《荔墙丛刻》本,国家图书馆有藏。本书以《嘉泰吴兴志》为本,增以府县旧志,并以《尔雅》、《说文》、《诗疏》、《本草》等书参证,加上所见耳闻,辨异参同,将湖州物产、风俗、器用等分为谷、蔬、瓜、果、茶(附泉水)、禽、鱼、介、酿造、饼饵(附粥饭)、烹饪等26类,分别作了记述。体例近于《埤雅》、《尔雅翼》等训诂书。

周学汝撰《说文经字考》12卷

周学汝,初名学濂,字礼传,号莲伯,乌程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少受业于同里杨知新,学有本原。同治元年(1862)五月湖州陷,与在籍道员赵景贤同日殉难。

《说文经字考》12卷,《续修四库全书》著录。以经典相承之字,有不见于《说文》者,假借以求之。他说所无,伸以己见,名曰《说文经字考》,以补邵暎《群经正字》所未备。清咸丰年间刻本,国图有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年《国学集要三编》影印本。

俞樾撰《儿笘录》4卷、《骈隶》1卷、《读隶辑辞》1卷、《韵雅》1卷、《广雅释诂疏证拾遗》、《考定文字议》1卷

《儿笘录》4卷,《续修四库全书》著录,《提要》云,是书以许叔重生东汉时,去圣人远,于古人造字本意未必尽得,意有未安,为之订正,写为4卷。盖作于同治建元之岁,尚在中年意气方盛之时,虽有精到之处,不能掩其词气之鄙俗。晚年进学,当亦悔其少作矣。有第一楼丛书本。

《说文经字附考》1卷,《续修四库全书》著录。考经传本字,首开其端者为钱大昕,作《〈说文〉答问》,其后继钱氏而作者为陈寿祺,以答问所考,尚有未尽,为《说文经字考》,继陈氏而作者,为俞氏。此编所举经字,虽不及两家所举之多,而足补两家所举之遗漏者,亦复不少。考经传本字者,《答问》、《经字考》而外。是亦不可少之书也。金峨山馆刊本。

《骈隶》1卷,《续修四库全书》著录。是编仿明朱谋玮《骈雅》之意,刺取汉碑中文字各以两字相俪者缀拾成对,揭示汉碑文章之美。《俞楼杂纂》本。

《读隶辑辞》1卷,《续修四库全书》著录。《提要》云,樾既于汉隶中刺取其文,为《骈隶》1卷,又以其中形况之辞,或一字,或重言,或双声叠韵,皆古雅可喜,至其通假之字,复为之诠释。樾能综合隶文,比附经义,析义甚精。盖汉碑之所以见重于世者,人徒赏其分隶之工,而樾则以治经之法治之,疏通其文辞。然则是书之可贵,在能以声韵通古训诂,不徒为修辞之助已也。《春在堂全书》本。

《韵雅》1卷,《续修四库全书》著录,《提要》称,是编取《广韵》中不经见之字,依《尔雅》体例,以类编纂。书分四章,曰释天,曰释地,曰释人,曰释物。自来治《广韵》者,多以声类求,而遗其义训,是编专取其奇僻之字以成书,虽以韵学发明甚少,然其收取甚富,深足为读《广韵》者之助云。《春在堂丛书》本。

《广雅释诂疏证拾遗》,《两浙著述考》著录,《提要》称,此书以王念孙《广雅疏证》有习见而不存者,有隐僻而盖阙者,于《释诂》四卷中有所补苴,冠于是名。虽篇帙不多,可谓张揖之功臣、高邮之诤友。《春在堂全书》本。

《考定文字议》1卷,《续修四库全书》著录。俞氏考定之字,凡分两大纲,一曰正字义,二曰正字体。《提要》称,秦汉以还,经典用字,篆籀变迁,假借通承各体,久成絜矩,学者但知其然可矣。必也尽从许氏之书取用正体,反致惊世骇俗,违众难行。观作者以议字为书名,其意义从可知矣。有民国间传抄本,国图有藏。

李宗莲撰《说文经字录》3卷

李宗莲,字在庚,又字子受,号少青,归安双林人,同治四年(1865)举人,十三年(1874)进士。曾任定海直隶厅教谕分缺先选试用训导,后又任庆元县训导。光绪八年(1882)纂修《归安县志》时任校刊。曾为陆心源校勘古籍,存斋《皕宋楼藏书志》、《仪顾堂题跋》出力甚巨。《说文经字录》3卷,稿本藏浙图,国图有缩微品。

张行孚《说文审音》16卷、《说文发疑》7卷、《说文楬原》2卷、《汲古阁说文解字校记》1卷

张行孚,字子冲,号乳伯,安吉人,同治九年(1870)举人,光绪间官两淮盐运使,落落寡合,著述自娱,于《说文》多所启发。

《说文审音》16卷,《续修四库全书》著录。俞樾谓:“行孚于双声叠韵之例,用力独深,故能得不传之秘,成此必传之书。”行孚于此书刊成3卷而卒,袁忠节昶掇拾手稿校梓以传。有光绪十六年(1890)渐西村舍刻本。国图有藏。

《说文发疑》7卷,《续修四库全书》著录。俞樾序谓:“小学之有益于经学如是,盖亦深许其书也。”有后知不足斋刊本。《续修四库》第227册。

《说文楬原》2卷,《续修四库全书》著录。《提要》云,楬原者,楬《说文》540部为一切文字之本原,而以六书之义散署其中。《说文》以此540字为部首,其余字皆此540字配合而成,始一终亥,各有意义。行孚谓学者不识偏旁,不能读全书。此编以点画多少叙次偏旁为读许书者之初桄。初学《说文》者可寻逐而得制字与用字之所以然矣。有光绪十年(1884)后知不足斋刊本。国图有藏。《四库未收》第9辑第2册。

《汲古阁说文解字校记》1卷,《续修四库全书》著录。汲古阁所刊《说文解字》,有未改、已改两本,未改者为毛子晋据宋本校刊之第一次初刻本;已改者为其子斧季刊于顺治癸巳之第五次剜改之本。其第五次剜改以前,尚有历次修校之缮本,其剜改本颇多误处,远不及子晋初刻之善。顾初刻本,殊不多觏,其剜改之误,每无从校定。此记所据以与第五次剜改本相校者,乃斧季第四次修改之本,与段玉裁所据以作汲古阁订者,同为一本。有光绪七年(1881)淮南书局校刊朱印本。

张度撰《说文解字索隐》1卷、《说文补例》1卷

张度(1830~1895),字吉人,号辟非,长兴人。刑部侍郎鳞子,以荫为郎。善金石之学,并治小学。年逾五旬从事绘画。

《续修四库全书》著录,《提要》云,度肆力于古,以不知六书不得谓之识字,不知说文之例不能明说文之义,作《六书易解》,即索隐也。其《补例》有部首递次之例,部字叙次之例,属字归部之例,重文之例,说解之例,用读若以辨音之例,引书之例,多可补段、王诸家所未备。然其于许书之例,初视之似极明晰,细察之,实于许书体认未清。国图有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元和江氏《灵鹣阁丛书》本。

傅云龙《字学三种》3卷、《说文古语考补正》2卷

傅云龙(1835~1901),字懋元,号醒夫,德清人。同治年间入京,被荐任兵部武选司兼车驾司郎中,光绪十三年(1887)录为总理衙门外交特使,出使日本、美国、秘鲁等11国。回国后出任机器局总办。尝纂《顺天府志·方言》。

《字学三种》含《干禄字书》、《俗书证误》、《字书误读》。清同治十三年(1874)德清傅氏味腴山馆刊本,国图有藏。

《说文古语考补正》2卷,程炎撰,傅云龙补正。《续修四库全书》著录,《提要》称,云龙以许郑家法,皆以今语释古。其时方言,今为古语。病长洲程氏《说文古语考》颇为简略,为之删三补十有八,正其夺与讹与略者一百六十有四,厘为二卷。有籑喜庐刻本,光绪十一年(1885)秋红余籀室刊巾箱本,国图有藏。

据《籑喜庐所著书目》著录,傅云龙尝著《说文解字正名》,未刊,存佚不详。

姚凯元《说文问疏证》1卷、《读说文序表记》1卷

《续修四库全书》著录,《提要》云,严铁桥撰《说文校议》,其于疑惑难解之字,别撮四十六条为《说文问》,附刻于《校议》之后。昔钱竹汀《说文答问》,甘泉薛传均为之疏证。凯元是书,所以疏证严氏之书而明辨之,犹薛氏疏证《答问》也。惟书中所释各字,多引前人之说,以相比附,而无所发明。盖凯元之学,根底未深,故所立说,皆游迻其词,而无所见地。虽其序文自拟薛氏《答问疏证》,然就其所得之言,究难与薛氏之书并论。

《读说文序表记》1卷,《续修四库提要》云,是书记两徐说文序表之异同。许君前后序、许冲上表,刊本各异。诸家取宋刊本互订,各存其说,严可均《校议》,半据黄公绍《韵会》,钱塘汪氏所刻,据潜采堂朱氏旧钞本,凡目录与卷中字,笔迹多异。能详比诸本,记其异同,以备参考,是固善矣。惟凯元是书,自长牋《校议》段注外,所余诸本,收录颇不完备。其书之得失,无足论矣。两书《有望古遥集之斋所著书》本,均未见。

章震福《娱莱轩字释》1卷附录1卷、《俗书证误订》1卷、《识字最易法》1卷

章震福生平见第五节。《贩书偶记》、《浙人著述经眼录续编》著录,有《章氏五种》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铅字排印,国图、吉林图书馆有藏。

沈家本《说文引经异同》26卷附录2卷

《续修四库全书》著录,《提要》称,家本因吴玉搢《说文引经考》和陈瑑《说文引经考证》,兼采段玉裁、严可均、桂馥、王筠之注,以及乾嘉中经师解释,汇集众说,统为一编。有《沈寄簃先生遗书》本。

钱学嘉撰《目表》1卷、《重校唐韵考》5卷

钱学嘉(1853~1927),即钱恂,初名学嘉,字念劬,号受兹室主人、积跬步斋主人、金盖稚樵等。浙江吴兴人。早年入宁绍台道薛福成幕。后受薛之命,整理宁波天一阁存书。1890年以直隶候补县丞随薛出使英法意比等国。回国后,为张之洞帮办洋务。1893年以盐运使衔分省补用知府,出任湖北自强学堂首任提调、武备学堂提调。在出任湖北自强学堂提调期间,为自强学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898年任湖北留日学生监督。1905年为赴东西洋考察宪政大臣参赞官。1907年出任荷兰大臣,次年改出使意大利大臣。1909年回国。1914年6月,任北京政府参政院参政。退职后居北京,著述以终。

目表》1卷,《贩书偶记》著录。有光绪七年(1881)钱氏刊本,民国元年归安钱氏于杭州再刊,更题钱恂撰。此书将李登声以来的唐韵、宋韵、陆法言、徐楚金等人的韵谱,分列比较。国图有清光绪五~七年(1879~1881)刊本。

《重校唐韵考》5卷,纪容舒著,钱熙祚校,钱恂重校。国图有清光绪五年(1879)畿辅丛书本、1936年上海商务本。

钟麐撰《易书诗礼四经正字考》4卷

钟麐,长兴人,生平事迹不详。

《易书诗礼四经正字考》4卷,《贩书偶记》著录。有民国五年(1916)吴兴刘氏嘉业堂刊《吴兴丛书》本。

其他散佚与未见著述

续表


[1] 蒋伯潜、蒋祖怡:《经与经学》,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第171页。

[2] 《旧唐书·儒林传》。

[3] 许维萍:《李鼎祚〈周易集解〉略论》,《经学研究论文选》,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第115~127页。

[4] 冯晓庭:《五代十国的经学》,《经学研究论文选》,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第10~11页。

[5] 庞朴:《中国儒学》第二卷,东方出版中心,1997,第116页。

[6] 《四库》存目:《辖圜窝杂著》提要。

[7] 章太炎:《国学概论》。

[8]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整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1993。

[9]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10]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蓬莱阁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第13页。

[11]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蓬莱阁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第13页。

[12] 《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九儒林三。

[13] 钱穆:《中国三百年学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97,第565~571页。

[14] 戴望:《颜氏学记序》。

[15]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1997,第616页。

[16] 沈垚:《落帆楼集卷九·与许海樵》。

[17] 沈垚:《落帆楼集卷八·与孙愈愚》。

[18] 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1997,第617~625页。

[19] 俞樾:《春在堂全书录要·群经平议》。

[20] 李慈铭:《越缦堂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