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明代湖州的经学著述

明代开国君王朱元璋深知天下可以马上得之,而不可以马上治之的道理,因此,他倡导尊儒重教的风气,崇扬程朱理学。永乐年间,明成祖敕修《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使程朱理学取得了官学化地位,《五经大全》成为科举取士的唯一学术依据,严重阻碍了学术思想的发展。

明代中期,陈献章标举陆九渊的学说,打破了程朱理学统治学界的沉闷空气,其后,由湛若水、王阳明承其绪,开启了以心学为特征的明代中后期思想潮流。诚如黄宗羲所论:“有明之学,至白沙始入精微”,“至阳明而后大”。湖州经学与有明一代的学术潮流相契合,一是经学作者大多集中在嘉靖以后,二是风气所向,著述内容多不离“心学”藩篱。明代存世经学著作较之前代大为增加,仅《四库》著录的就有18人30多种。明代心学,湖州无重大影响的学派领袖,但衍甘泉、阳明之学者,有陆澄、顾应祥、唐枢、许孚远,在明代学术史上尚有一定地位。

陆澄(1485~1563),字原静,又字清伯,归安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授刑部主事,因议大礼不合,罢归。后悔前议之非,诏复原官,遂又被斥不用。王守仁入室弟子。王阳明《传习录》卷上由徐爱、陆澄和薛侃三弟子辑成。

顾应祥(1483~1565),字惟贤,号箬溪。父昶,因喜长兴山水而家长兴,遂为长兴人。应祥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授饶州府推官,历广东按察佥事,累迁刑部尚书。尝受业于阳明先生,尤精算学。又能诗善书,著述颇丰。所撰《传习录疑》1卷、《致良知说》1卷、《惜阴录》12卷反映了顾应祥的学术思想。顾应祥早年对阳明心学深为契合,于“致良知”说颇有心得,然家居15年后的晚年顾应祥却回归程朱理学,在他撰写的《静虚斋惜阴录》中对阳明心学作了严厉批评,成为浙中王门的“修正”派。《惜阴录》现有《四库存目丛书》本,见子部第84册,题《静虚斋惜阴录》。《传习录疑》、《致良知说》未见。

唐枢(1497~1574),字惟镇,初号朋垣子,后改一庵,归安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刑部主事。以疏争李福达事,斥为民。隆庆初复官,以年老加秩致仕。事迹《明史》有传。

唐枢少年游学于湛若水,注重实践,又留意经世。唐枢被贬后讲学于湖州东门,知府张邦彦择地筑“唐一庵书院”为其讲习之所。三吴之地不少名人出于唐枢门下。唐枢著作甚多,《四库》著录与存目者,就有15种,但篇秩都不大。

《易修墨守》1卷,《四库》著录,《提要》谓其书以《连山》为文王八卦图,以《归藏》为伏羲方图,于义颇疏。有齐鲁书社《四库存目》本,子部第162册。丁氏八千卷楼藏有明万历本,现藏南京图书馆。

《周礼因论》1卷,《四库》著录,《提要》云:是书以民极为《周礼》本原,驳夏休《井田谱》之妄,亦卓然有识。然其文如语录,寥寥数条,未为详备,不足以言诂经也。明隆庆刻本,辑入《续修四库》第78册。

《春秋读意》1卷,《四库》著录,《提要》云:“其论《春秋》,不当以褒贬看圣人,只备录是非,使人自见,盖以救宋儒穿凿之失。然谓《春秋》字字褒贬,固为偏论,谓《春秋》竟无褒贬,则数十特笔,亦灼然不可诬也。读者知其矫狂之意可矣。”《八千卷楼书目》著录,有《木钟台集》本。

《四库》存目的唐枢著述尚有《宋学商求》1卷附录1卷、《一庵杂问录》1卷、《嘉禾问录》1卷、《疑谊偶述》1卷、《辖圜窝杂著》1卷、《酬物难》1卷、《咨言》1卷、《景行馆论》1卷、《积承录》1卷、《一庵语录》1卷、《因领录》1卷、《唐集辑要》4卷等12种。唐枢治经大旨宗王守仁,但常援儒入墨,以禅机立论,大抵空虚幻杳,“盖沿姚江之末派而失其本原”,[6]学术贡献不大。有《四库存目》本,第162~163册。

许孚远(1535~1604),字孟中,号敬庵,德清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累官至南京大理寺卿,迁兵部左侍郎,事迹具《明史·儒林》。湛若水的再传弟子。《四库总目提要》谓孚远之学虽出于唐枢,然史称其笃信良知,而恶夫援良知以入佛者。在姚江末派中最为笃实,冯从吾、刘宗周等传其学者,皆能有所树立。章太炎称:“湛、王学问,晚年已不同,但湛弟子许孚远,却合湛、王为一,再传至刘宗周。”[7]孚远著作有《大学古本》、《大学述》、《大学述问》各1卷,《续修四库全书》著录,另有《千顷堂书目》载《周易述》、《明史·艺文志》载《论语学庸述》4卷,均未见。其《敬和堂集》,《四库》存目。

《大学古本》、《大学述》、《大学述问》各1卷,《续修四库全书》合为一种,采自明刊本,首有自序,提要撰者伦明称“盖本姚江之学,而又参以禅理者也。末附《答问》一卷,以申其未尽之意,说多微妙,但非经旨”。《提要》又云:“曾见他本,多《支言》、《杂著》二种,是本缺之,盖初印本如此也。”

明季湖州传姚江之学者,还有施儒、蔡汝楠等。

施儒,字聘之,归安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官至广东副使。曾游余姚王公之门,撰《中庸臆说》2卷。《经义考》著录,云未见。《千顷堂书目》作《学庸臆说》,误。

蔡汝楠(1516~1565),字子木,号白石,德清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至南京工部侍郎。汝楠少尝从湛若水游,晚更友邹守益、罗洪先。史称汝楠以忧归,聚诸生石鼓书院,讲求经义。其学本于良知,欲以治经为治心之功,故所说多如语录,罕博考之功。有《说经札记》10卷,明天启三年(1623)蔡武刻本,浙图有藏。《存目丛书》影印本,见经部第149册。

明代有一位历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经学作者姚舜牧(1543~1622),字虞佐,乌程人。万历元年(1573)举人,历官新兴、广昌二县知县。舜牧著述颇多,但学术价值不高,《四库提要》称“其学从坊刻讲章入门,门径一左,遂终身劳苦而无功耳”。姚舜牧撰著被《四库》辑录1种,存目6种,迻录如次:

《诗经疑问》12卷,《四库》著录,《提要》略云:舜牧于诸经皆有疑问,惟此编说《诗》为差善。自序称所疑凡经数十年,重加订问,前此误解,亟与辩正。盖其用力较深也。有南京图书馆藏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刻《五经疑问》本。清华大学图书馆有万历刊本《重订诗经疑问》12卷。上海古籍《四库》本第80册。

《易经疑问》12卷,《四库》易类存目,《提要》云:“其《五经疑问》皆年过六十所撰,迨年过八十又订《诗》、《礼》及此书,其序并载所著《来恩堂集》中。计其一生精力,殚于穷经。此书敷衍旧说,实无可取,间出己意,亦了不异人。”有南京图书馆藏明万历六经堂刻五经疑问本。见《存目丛书》经部第12册。

《书经疑问》12卷,《四库》书类存目。《提要》云,是编于经义罕所考定,惟推寻文句,以意说之,往往穿凿杜撰。有南京图书馆藏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刻《五经疑问》本。《存目丛书》辑入经部第51册。

《礼记疑问》12卷,《四库》存目,《提要》云:“是书依文训义,多作语录之体,间有新说,多与经义违背。”有南京图书馆藏明万历刻《五经疑问》本。《存目丛书》辑入经部第91册。

《春秋疑问》12卷,《四库》存目,《提要》云:“是书不尽从胡传,颇能扫诸家穿凿之说,正历来刻深严酷之论,视所注诸经,较多可取。而亦不免以意推求,自生义例。”有南京图书馆藏明万历六经堂刻《五经疑问》本。《存目丛书》辑入经部第120册。

《孝经疑问》1卷,《四库》存目,《提要》云,是书以《孝经》语意连贯,不应分章,尤不宜立章名。又谓经文多汉儒附会之言而宜删削。《提要》称:“《孝经》今文古文虽至今聚讼,然自汉以来即分章,无合为一篇者也。其字句异同,虽以朱子之学,因古文而作刊误,终不能厌儒者之心也。”谓舜牧所诠释则皆老生常谈,斥其所为乃“变乱古籍”。有上海图书馆藏明来恩堂刻清乾隆二十年(1755)重修本。是编《四库》续修本同时辑录,伦明撰提要,因“其行事无可考”,而推“舜牧当为清初人”。并谓舜牧拾朱子余唾,“不求根据,徒于文理语气之间,轻决去取,又陋妄之甚焉者也。近代注家日盛,古义复明,其疑问诸条,不足复烦研讨矣”。取光绪元年(1875)三月舜牧十世孙觐元咫进斋重校本。《存目丛书》影印明来恩堂刻清乾隆二十年(1755)重修本,见经部第146册。

《四书疑问》11卷,《四库》存目,《提要》云:“是编各章总论其大旨,不复逐句笺释,立说多与朱子异。”有见地处,亦有穿凿附会、以禅理诂儒理者。前有万历丁巳自序。《存目丛书》取自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六经堂刻本,经部第158册。

被《四库存目》与《续修四库》辑录的其他著述还有:

张杞,字成夫,湖州人,万历二十五年(1597)举人,官福清县教谕。《麟经统一篇》12卷,是书为科举应试而作,不载经文,惟以经文之可作试题者,截其中二三字为目,各以一破题括其意,无思想价值可言。《四库提要》云:“其体又在讲章下矣。”《存目丛书》经部第121册。

凌濛初(1580~1644),字稚成,乌程人。《圣门传诗嫡冢》16卷、附录汉申公培《诗说》1卷、《言诗翼》1卷、《诗逆》4卷,三书《四库》诗类存目。见《存目丛书》经部第66册。

《圣门传诗嫡冢》16卷附录1卷,是书辑诗序及毛诗郑笺,又以丰坊诗传冠各篇之首,而互考其异同。附录1卷,则丰坊所作汉申培《诗说》。《四库存目丛书》采自中科院图书馆藏明崇祯刻本,清华大学图书馆有明万历间凌氏刻本。

《言诗翼》6卷,《提要》称:此编仍列诗传诗序于每篇之前,“而杂采徐光启、陆化熙、魏浣初、沈守正、锺惺、唐汝谔六家之评,直以选词、遣调、造语、炼字诸法论三百篇。每篇又从锺惺之本,加以圈点,明人解经,真可谓无所不有。”《四库存目丛书》采自上海图书馆藏明崇祯刻本,题《孔门两弟子言诗翼》7卷。

《诗逆》4卷,其诠释亦多穿凿。《四库存目丛书》采自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明天启二年(1622)刻本,题《诗逆诗考》。

凌稚隆,字以栋,号磊泉,乌程人。父约言,以史学著。稚隆博览群书,雌黄铅椠,未尝一日去手,辑校刊刻书籍甚多。《春秋左传评注测义》70卷,《四库》存目。《提要》云,是书诠释《左传》,以杜预注为宗,而博采诸说增益之,其以左氏不合者,亦间有辨正。然皆冗碎不足观。《经义考》作70卷,雍正《浙江通志》作30卷。《四库存目丛书》采自湖北省图书馆藏明万历十六年(1588)刻本,亦为70卷本,知《浙江通志》传写有误。清华大学图书馆有明刻70卷本。《存目丛书》经部第126~127册。凌稚隆尚有《吕氏春秋》26卷,此书由(秦)吕不韦撰,(宋)陆游评,凌稚隆批。有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凌氏刊朱墨套印本,辑入《子部珍本丛刊》第144册。

王震,字子省,乌程人。《春秋左翼》43卷,《经义考》不著撰人,亦不载卷数,有焦竑序。《四库》存目定为震作,《提要》称,其书系传于经文之下,凡先经起义后经终事者,悉撮为一;《左传》中称号不一者,皆改从经文称名;有经无传者,采他书补之,前后编次亦间有改易。《四库存目丛书》采自山东省图书馆藏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刻本,《存目丛书》经部第122册。

陈深,字子渊,长兴人。嘉靖四年(1525)举人,官至雷州府推官。有《周礼训隽》、《十三经解诂》两种,《四库》存目。

《周礼训隽》20卷,《提要》称:“是书略无考证,而割裂五官,归于冬官,则沿俞庭椿辈之谬论,无足录也。”《四库存目丛书》采自浙江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见《存目丛书》经部第82册。

《十三经解诂》64卷,《提要》称:“其《易》惟取程传及《本义》,各标其名;《书》惟取孔传、蔡传,不复分别;《诗》取《小序》及朱子《集传》,亦兼采子贡《诗传》;《周礼》分序官于各职之前,使长属相统,用王应电本,称曰古本;《礼记》增入《夏小正》一篇,置《曾子问》前;《左传》主夏正之说,谓用周正为诬。《论语》、《孝经》、《孟子》俱无注,惟《孟子》加以评点,用世所称苏洵本,余亦钞录旧注,无所发明。”《四库存目丛书》采自浙江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见经部第147~148册。

沈珤,字林珍,德清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至兵部郎中。《周礼发明》1卷,《四库》存目,《提要》云,是编于六官之后各为总论一篇,冬官一职,则杂取司徒之属补其阙,盖用《三礼考注》之本,所录经文颇多删节。所谓发明者,寥寥数叶,亦仅如乡塾之讲章。《存目丛书》未收。

茅瑞徵,字伯符,归安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至南京光禄寺卿,解官后自号苕上渔父,又称淡泊居士。有《虞书笺》、《禹贡汇疏》两种,《四库》存目。见经部第52册。

《虞书笺》2卷,自序云:“南局多暇读唐、虞论治之书,辄次数语。”盖官光禄时所作。《提要》称其“殆闲曹无事,姑以遣日,本无意以著书,而其子漫付剞劂耳。”《存目丛书》采自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明崇祯刻本,见经部第52册。

《禹贡汇疏》12卷图经2卷别录1卷,是书作于崇祯五年(1632),《提要》云:“征引浩繁而无所断制,动引及天文分野,未免泛滥。至其附录一卷,尽摭杂家之言,侈谈灵异。则非无与于经义,亦并无关于时事矣。”《存目丛书》采自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崇祯刻本,见经部第52册。

唐元竑,字远生,乌程人,万历十六年(1588)举人。明亡,不食死。有《大易心印》,《经义考》著录,云存,未见。

夏元彬,本名彪,字仲弢,德清人。有《麟传统宗》13卷,《四库》存目,《提要》略云:其书饾饤成编,漫无体例。端绪茫然,猝难究诘。“文震孟序,乃称其得于经术者深,亦可异矣。”《存目丛书》采自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明崇祯刻本,见经部第127册。

潘士遴,字叔献,号青莲,乌程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行人(掌传旨、册封等事),官至大理寺寺副。有《尚书苇籥》21卷,《四库》存目,《提要》称,是书大意欲囊括汉宋诸儒,而执中己见。然博引繁称,卮言多而经理少。其凡例高自标置,其华而不实亦可概见矣。目录止21卷,而分编则为58卷,盖以篇数为子卷也。《存目丛书》以58卷著录,采自浙江图书馆藏明崇祯刻本,见经部第53册。

凌义渠(1591~1644),字骏甫,号茗柯,乌程晟舍人。天启五年(1625)进士,官至大理寺卿、赠刑部尚书,明亡殉国。有《凌茗柯先生传稿》4卷存世,此书选段释《四书》,阐凌氏己意。由师兰皋重订,清乾隆八年(1743)启美堂写刻本,稀见之本。

董说(1620~1686),字若雨,号西庵,乌程人。明亡后改姓林,名蹇,字远游,号南村,又名林胡子,并自称槁木林。中年出家苏州灵岩寺为僧,法名南潜,字月涵。黄道周弟子,精研五经,尤邃于《易》。有《易发》8卷,《四库》易类存目。谓其“论《易》专主数学,兼取焦、京、陈、邵之法,参互为一,而推阐以己意,其根底则黄氏《三易洞玑》也。其研索具有苦心,究不免失之杂”。《存目丛书》采取东北师大图书馆藏清初刻本,见经部第26册。

施天遇,字昌辰,武康人。有《春秋三传衷考》12卷,是书《四库》存目,《提要》云:“是编虽以三传为名,实以胡传为去取。凡胡传所驳,概从刊削,故所存仅三传之事迹。又杂引《诗》、《书》、《礼记》及《国语》之文以足之,特取备时文之捃摭而已。”《存目丛书》采自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刻本,见经部第128册。

闵远庆,闵珪曾孙。字基厚,号宁台,乌程人。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官至江西建昌知府,四川按察使佥事。撰《左传集要》12卷,明万历间刻本,《四库未收书辑刊》第6辑总目录第2册。

明代湖州学人中还有归安人张睿卿、长兴人金镜、德清人唐达及其受业弟子潘谷等,有多种经学著作见诸《经义考》或史志和方志目录,但存世情况已难于详考。

明末清初有闵齐伋的《六书通》,因闵是由明入清的人物,他的一部分著述已在清初问世,但从学术传承角度,仍以列入清人著作为宜。《六书通》在“小学”章里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