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雁冰《论无产阶级艺术》

1925年5月10日

沈雁冰《论无产阶级艺术》,载1925年5月10日、17日、31日,10月24日《文学》周刊第172期、173期、175期、196期。

本文论述无产阶级文学的产生,初步表达了作者关于无产阶级文学的主张。

(一)高尔基“这位小说家,这位曾在伏尔加河轮船上做过侍役,曾在各处做过苦工的小说家,是第一个把无产阶级所受的痛苦真切地写出来,第一个把无产阶级灵魂的伟大无伪饰无夸张地表现出来,第一个把无产阶级所负的巨大的使命明白地指出来给全世界人看!我们仔细地无误会地考察过高尔基的作品之后,总该觉得像高尔基那样的无产阶级生活描写的文学,其理论,其目的,都有些不同于罗兰所呼号的‘民众艺术’”。“无产阶级艺术”是“一个头角峥嵘,须眉毕露的名儿”。文章接着大量列举十月革命以后的苏联文学创作,“并非替苏联卖弄已有许多无产阶级作家,却是想告诉读者,无产阶级艺术实在只是正在萌芽”,无产阶级文学作品实在是“可屈指而数”。

(二)无产阶级艺术产生的条件

艺术产生的方程式是:新而活的意象+自己批评(即个人的选择)+社会的选择=艺术

当谈到无产阶级艺术的批评时,沈雁冰说:“我们如果不愿意被甜蜜好听的高调所麻醉,如果不愿意被巧妙的遮眼法所迷惑;我们应该承认文艺批评论确是站在一阶级的立点上为本阶级的利益而立论的;所以无产阶级艺术的批评论将自居于拥护无产阶级利益的地位而尽其批评的职能,是当然无疑的。”

(三)无产阶级艺术的范畴

第一,“无产阶级艺术并非即是描写无产阶级生活的艺术之谓,所以和旧有的农民艺术是有极大的分别的。”“无产阶级艺术决非仅仅描写无产阶级生活即算了事,应以无产阶级精神为中心而创造一种适应于新世界(就是无产阶级居于统治者地位的世界)的艺术。无产阶级的精神是集体主义的,反家族主义的,非宗教的。”

第二,“无产阶级艺术非即所谓革命的艺术,故凡对于资产阶级表示极端之憎恨者,未必准是无产阶级艺术。”为什么说革命艺术不必就是无产阶级艺术?作者的详细解说是:凡含有反抗传统思想的文学作品都可以称为革命文学,它的性质是单纯的破坏。然而无产阶级艺术的目的并不是仅仅的破坏。“在描写劳动者如何勇敢奋斗的时候,或者也得描写到他们对于资产阶级极端憎恨的心理,但是只可作为衬托;如果不然,把对于资产阶级的憎恨作为描写的中心点,那就难免要失却了阶级斗争的高贵理想,而流入狭(窄)的对于资产阶级代表者人身的憎恨了。如果这种描写更进一步而成为对于被打败的敌人的恶谑,成为复仇时愉快的欢呼,则更不妙。因为此等心理全然不合于无产阶级的精神。无产阶级所坚决反对的,是居于此世界中治者的地位并且成为世界战争的主动人的资产阶级,并不是资产阶级中的任何个人——他只是他所属的社会环境内的一个身不由己的工具;无产阶级为求自由,为求发展,为求达到自己历史的使命,为求永久和平,便不得不诉之武力,很勇敢的战争,但并非为复仇,并且是坚决的反对那些可避免的杀戮的。俄国革命后的诗歌有许多是描写红军如何痛快的杀敌,固然很能够提起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而依上述的理由,这种诗歌究竟不能视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正宗,是无疑的。”

第三,“无产阶级艺术又非旧有的社会主义文学。”社会主义文学就是表同情于社会主义或宣传社会主义的文学作品。“但是社会主义文学的作者大都是资产阶级社会的知识阶级,他们生长于资产阶级的文化之下,为这种文化所培养,并且给这种文化尽力的。他们的主义是个人主义。他们是各自活动,没有团体的行动的。所以虽然有些知识阶级的作家对于劳动阶级极抱同情,对于社会主义有信仰,但是‘过去’像一根无形的线,永远牵掣他们的思想和人生观。他们的社会主义文学大都有的是一副个人主义的骨骼。”

综上所述,“无产阶级的艺术意识须是纯粹自己的,不能掺有外来的杂质;无产阶级艺术至少须是:

“(1)没有农民所有的家族主义与宗教的思想;

“(2)没有兵士所有的憎恨资产阶级个人的心理;

“(3)没有知识阶级所有个人自由主义。”

(四)无产阶级艺术的内容

“以全社会及全自然界的现象为汲取题材之源泉。”已生产的无产阶级作品因为观念的褊狭,经验之不足,供给题材的范围太小,所以在内容上存在着通病,即:内容浅狭(以为描写劳动者生活、农民憎恨资产阶级军队、无产阶级作战牺牲,就是无产阶级艺术);误将刺戟和煽动作为艺术的全目的;失却阶级斗争的高贵的意义(反资产阶级个人而不反对资本主义制度)。

(五)无产阶级艺术的形式

无产阶级作家应该承认形式与内容须得谐合(和);形式与内容是一件东西的两面,不可分离。无产阶级艺术的完成有待于内容之充实,亦有待于形式之创新。“形式是技巧的堆累的结果,是过去无数大天才心血的结晶,在后人看来,实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历史的经验是:“先去利用已有的遗产,不足则加以新创。”从前辈艺术家学习形式的技术,是无产阶级艺术家应有的权利,也是对于前辈大天才的心血结晶所应表示的相当的敬意。

以上论述可以概括为:无产阶级艺术正在萌芽,作品屈指可数。无产阶级艺术的范畴:“反家族主义的,非宗教的”,不是无产阶级艺术;写破坏、杀人、复仇,不是无产阶级艺术。无产阶级艺术的内容:以全社会、全自然界的现象为汲取题材的源泉。无产阶级艺术的形式:形式与内容不可分离,内容充实,形式创新,须和谐统一。文艺批评是为作者所属阶级立论的,无产阶级的批评论就以拥护无产阶级利益为职能。

本文并非茅盾原创理论,是就欧洲某些革命家的论述加上自己的见解而编译的。

关键词:沈雁冰《论无产阶级艺术》 本文涉及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产生的条件、无产阶级艺术的批评、范畴、无产阶级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等多方面

作者的话:

这是一块小小的界碑。沈雁冰、蒋光慈、郁达夫、郭沫若等作家、诗人的观点、态度,较之“五四”时期有了极大的变化,至少是急剧变化的前奏。就个体说,也许是渐变,但就整体而言,却显露质变的前兆。当然还没有创作做支撑,还不能从创作(就世界范围说,已经飞出第一批“春燕”,在中国,蒋光慈、瞿秋白等的诗歌已经不同凡响)中显示浑然特色,可供理论抽象。但蒋光慈的几篇论文,茅盾的这篇《论无产阶级艺术》是有历史的意义的。

还没有与实际革命家挂上钩,即前述从事革命实际工作的人,如邓中夏、恽代英、沈泽民、萧楚女等的观点,还没有与这批此时或以后将以文学为职业的人接上头,两相碰撞,迸出火花。此时还是各说各的,各做各的。虽说都在探索,都在前进——各自都在寻找真理。

1925年5月16日

张刃光(保定育德中学)《我们所要的文学家》(并恽代英按语),载《中国青年》周刊第80期,第445~448页。

张刃光说,文艺是社会生活的表现,目前中国文学没有表现出社会生活,所以“我们可以断定中国(目前)没有文学家”。(第445页)一般的文学作品所表现的,“除了一些‘风花雪月’的诗与‘爱我爱她’的小说外,能够真实的表现社会生活的,实在太少了”。(第445页)

他说:“文学是时代的产儿,中国当此时代,所要的是革命的文学家,要尝了实际生活的痛苦,而能走上的时代之前面,以很诚挚的声音,叫着他的可怜的同胞,同向幸福的道上走去的人,他的作品,应当是社会的真实报告,革命精神的表现。”(第445~446页)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革命文学家呢?张刃光说:“我的回答是欲成一个革命的文学家,必要有革命精神的养成,但这种革命精神的养成是要感觉灵敏的人,努力的运用其天才,去切实观察实际生活,最好是实际参加革命运动。”(第446页)

恽代英在文后加了按语。他说,许多朋友都要求中国要产生革命文学,而且许多人亦已经以革命文学家自命,但其成绩都不能令人满意。没有“联合自决以反抗压迫的精神”,没有“革命的情感”,不会有革命文学产生出来。“要革命的文学吗?我以为第一要使大家认清自己的出路,要他相信中国的革命是‘为他自己’的必要而且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第二要使大家赤裸裸的承认自己的地位,要明白剖析自己一切奴婢娼妓盗贼式的生活,使自己认定革命是‘为自己’刻不容缓的事情。文学是情感生活的‘真实’的表现!若先有几分不真实的地方,若并没有要求革命的真实情感”,也做不出革命文学来。(第447~448页)

关键词:张刃光、恽代英两人都强调,先要参加革命实际运动,培养革命情感,养成革命精神,然后才能做革命文学家,创造革命文学作品

1925年5月18日

郭沫若《文艺之社会的使命——在上海大学讲》,1923年5月2日讲,载《民国日报》附刊《觉悟》第3期,收入《文艺论集》。

“文艺也如春日的花草,乃艺术家内心之智慧的表现。诗人写出一篇诗,音乐家谱出一个曲,画家绘成一幅画,都是他们天才的自然流露:如一阵春风吹过池面所生的微波,是没有所谓目的。”(第2页)

“艺术的本身上是无所谓目的。”(第3页)

“文艺乃社会现象之一,故必发生影响于社会。”(第3页)

“艺术对于人类的贡献很伟大的。”(第4页)如四面楚歌的故事。

“艺术可以统一人们的感情并引导着趋向同一的目标去行动。”(第5页)许多国家的事例说明,文艺是革命的先驱。

“艺术的根底,是立在感情上的,感情是有传染性的东西。”“艺术能提高我们的精神,使我们的内在的生活美化。”(第6页)“艺术既能提高精神,美化生活,所以从历史上考察,艺术兴盛的民族必然优美。”(第7页)

总之,艺术有两大使命:“统一人类的感情,和提高个人的精神,使生活美化。”(第7页)

艺术既然有以上的作用和能力,“我觉得要挽救我们中国,艺术的运动是决不可少的事情。我们希望于社会的,是要对于艺术精神的了解,竭力加以保护,提倡;我们应该使我们日常的生活,日常生活的用具,就如一只茶杯,一张邮票,都要具有艺术的风味。至于艺术家的本身,我们也希望他要觉悟到这种种艺术的伟大的使命。我们并不是希望一切的艺术家都成为宣传的艺术家;我们是希望他把自己的生活扩大起来,对于社会的真实的要求要加以充分的体验,要生一种救国救民的自觉。从这种自觉中产生出来的艺术,在它的本身不失其独立的精神,而它的效用对于中国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呢!”(第9页)

这表明1923年5月之前的郭沫若还是一个唯美主义者。本文的写作时间和《我们的文学新运动》差不多。

关键词:郭沫若认为文艺是革命的先驱 1923年5月之前郭沫若还是一个唯美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