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2年第1期/总第5期)
- 袁易明
- 1175字
- 2020-12-10 15:11:53
五 区域产业空间布局策略
结合上述结论,以深莞惠为例,我们认为:推进产业功能分区,实现土地集约发展,改变功能不清、粗放发展的旧格局势在必行。应通过整合、集聚区域内优势资源,加强优势互补与合理布局,建立特色突出、功能互补、集约发展的区域产业布局。
(一)明确全省功能分区布局定位
根据广东省产业功能区域总体布局,围绕广东城市群发展轴以及珠江东岸都市圈功能定位,以“三轴、两带”战略格局,明晰各片区板块功能,培育打造三地产业集群,如图3所示。
图3 广东省城市群发展轴
西轴,以前海为龙头,延至广深沿海高速,连接东莞滨海及水乡片区,与广州开发区对接,以港口物流、金融服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通过先进产能置换,集聚优势传统轻工日用品产业,形成珠江口东沿岸轻工产业集群发展轴。中轴,依托深港产业创新先锋区发展战略,以深圳大沙河创新走廊为起点,延至松山湖高新区并借广州增城南部先进制造业基地辐射力,至惠州龙门,形成中轴线,以创造性服务业为支撑,打造大型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集聚区,形成创新产业发展轴。东轴,以盐田港为窗口,依托“坪新清”产业合作区,延至惠州仲凯经济开发区,并辐射惠东产业转移园,再与深汕产业转移园及河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相呼应,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集聚区和以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主导的石化原材料产业集群集聚区。一带,西起前海湾,延至蛇口、大鹏湾,东至大亚湾,依托发达的港口设施,以金融、物流、专业服务等产业主导,形成临港现代生产服务业产业集群,为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带,西起东莞沿珠江内河港口,延至莞城与松山湖交会,至东部惠州的惠东,依托该轴线周边相对丰富的产业发展要素资源,利用东西两头毗邻港口生产性服务业的有利条件、东莞丰富的消费人口资源以及惠州独特的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服务业产业集聚带。明确广东省城市群发展战略,对于三市产业协同发展而进行的空间布局十分关键。
(二)深莞惠产业空间布局策略
依据广东省的城市群发展战略,针对上文分析的特点,对深莞惠三地的产业发展布局进行规划。其产业发展布局图如图4所示。
图4 深莞惠产业发展布局
根据上述产业发展布局,完善产业集群发展载体建设。到2015年,分别围绕三轴和两带,建成4个产业集聚区。其一,加快东莞(惠东)、东莞(惠州)产业转移园建设。推进与东莞产业转移对接,形成轻工日用品产业集聚发展新基地。其二,启动“大亚湾—坪山”新能源产业合作示范区,以惠州为龙头,打通石油化工产业上下游节点,打造能源(包括石油、电力、新能源)和精细化工产业新集群,形成产值规模较大的产业集聚基地。其三,以“坪新清”产业合作示范区为载体,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机电装备产业集群发展新基地。其四,推进深汕经济合作区建设。将其打造成为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