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
- 马黎晖
- 16字
- 2020-12-10 17:02:14
二 中国协商民主的性质、特征和类型
(一)中国协商民主的性质
1.有着人民民主国家性质的规定性
人民民主的主体是人民,核心与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中国人民民主的国家性质是在近代革命的历史上形成的,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这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照搬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和人民民主的新型民主政治从此拉开了建设发展的序幕。
人民当家作主在改革开放以后遇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出的价值观的挑战,现代市场经济带来个体利益的差别与个人权利的差别,打破了过去建立在平均主义上的平等价值,人民当家作主、公平正义的价值观迫切需要有相应的制度资源、利益协调机制来体现。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社会结构的多元分化,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矛盾也不断发生,这使得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权力高度集中为特征的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和体制资源开始削弱,而支撑竞争性民主或协商性民主的社会基础与体制资源则日益增长。
中国协商民主是区别于西方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民主形式,在民主实现上促进实现制度合理性,以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协商理念引导社会主义各项政治制度的完善和整个政治体制的改革,以法制为保障,以协商作为偏好,发挥协商的优势,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和自治,同时克服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并使国家的权力由人民掌握,权力在人民监督下运行。中国协商民主实现的是人民民主的内在价值,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发展成果。基于协商民主的价值偏好和程序化、制度化要求,进一步改革已有的体制,回应社会多元力量的政治参与呼声,这是人民民主在这一历史时期走向政治文明的历史任务。
2.有着社会主义性质的规定性
马克思、恩格斯用唯物史观研究了人类民主政治的发展史,提出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就是无产阶级获得国家政权,行使管理国家、社会各项事务的权利。人类社会只有发展到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时,广大的无产阶级才能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民主。他们第一次立场鲜明地提出和论证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为我们的民主理论和实践提供了科学的观点和方法。邓小平反复强调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主义的原则有两个,一个是公有制,一个是共同富裕。离开了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但是离开了人民民主,公有制和共同富裕就失去了政治的保障,失去了政权的保障,同样也是不可能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14]十七大报告在民主政治发展的关键时期牢牢地抓住人民民主这一本质和核心,作出了“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的生动表述,既说明民主对于社会主义的重要性,更加深化了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性质。
中国协商民主作为民主形式的完善、制度的健全、运行的高效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是通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实现的;是通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实现的;是通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实现的。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协商民主的必由之路。中国的协商民主是历史形成的,它的内容是具体的,必然随着社会主义实践及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地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这个趋势无法改变。
中国协商民主担当着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形式的角色,它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政治制度的完善、政治体制的改革,在多大程度上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不同的社会利益和矛盾,在多大范围内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和表达,在多大限度上实现社会协商,这些都关系到社会主义的民主进步。如果借协商民主之名篡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向、曲解和利用人民民主,必然会导致社会动乱,甚至国家分裂、民族分裂,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危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机体、祸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实现。
3.有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规定性
正如江泽民所阐述的,党对国家政治生活的领导,最本质的内容就是组织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以自身的先进性,通过思想领导、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将人民民主的主体、人民民主的领域、人民民主的权力机构、人民民主的权力运行机制等统领起来,实现其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使党的领导贯穿于人民民主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协商政治的展开在组织体系、程序过程上都必须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实现离不开组织保证,协商政治也需要有组织力量做保障,在体制内,党组和所团结的各民主党派,可以建立和完善协商政治运作的组织与机制。中国共产党可以通过党的基层组织、工青妇等组织以及党所联络的其他社会组织,在社会领域为协商政治运作建立覆盖面广、协调面大的组织与机制,保障协商政治的有效运作。因此,“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对社会的强大动员力和整合力,是中国协商政治得以展开的重要政治基础。反过来,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协商政治则是中国共产党在多样化社会中巩固和发展其领导地位的重要民主政治形式”[15]。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力量改变了权力结构,这就需要有与此变化相适应的体制及机制的完善,需要新旧体制之间的矛盾解决和转轨,经济体制上的转轨比较明显,但是在政治体制上,党还在惯性作用下沿用传统的体制、程序和方式来运作民主政治。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都把发展的希望寄托在党的领导与执政体制的更新发展之上,这是建立和发展协商政治的重要政治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