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拒绝“适合主义”,逃离固定思维

我发现,人们经常会将“适合”这个词挂在嘴边。

为什么不行动呢?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为什么不坚持呢?因为发现这并不适合自己。

我们可以将这类人称为“适合主义者”。凡事追求适合的人,总是处在寻找的过程中。那么,他们苦苦寻觅的“适合”到底是什么呢?

我曾写过一篇关于婚恋的文章,有读者看到后主动向我倾诉,我可以感受到,她因为失恋备受折磨,十分痛苦。

我原以为她是因为被男友抛弃而想不开,没想到是她主动提出分手的。原因是她知道这个男人并不适合她,并不是她命中注定的伴侣。

我很费解,问她为什么。她说:“真正适合的人,各方面都会很合拍,如果是上天注定的感情,会心有灵犀,彼此相爱,感情融洽,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就能达到美满的状态。”

在她看来,她和男友虽然彼此相爱,但他们之间却总是发生争吵,种种不和谐的迹象表明,他并不适合她。

她的结论让我很是意外。她竟然觉得如果一段感情需要付出努力去经营的话,那就证明彼此不是“天生一对”!和她聊天,让我了解到“适合主义者”所追求的适合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在“适合主义者”看来,所谓的适合,就是一切顺遂,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的成功。当遇到问题,经历挫折和失败,发现需要付出大量努力时,他们就会觉得这也许并不适合自己。就如同上面我提到的那位读者,她觉得,如果真正遇到适合自己的人,一切问题将不复存在,他们会“自动”进入一种和谐的状态,两人心灵相通,十分默契,不需要沟通、不需要磨合,更不需要为了维护关系而努力。如果一旦发现不是这样,她就会对这段关系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适合主义者”并非只在婚恋关系上有如此认识,在其他领域,如学习、职场打拼、能力提升、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他们都有同样的认识。他们认为,所谓的潜力是命中注定,他们寻找的就是那种天生适合自己的,一旦找到,他们就能在这方面轻松制胜。

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认为,人的思维分为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固定型的思维模式——会使你急于一遍遍地证明自己的能力……成长型思维模式建立在这样一种理念上: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你的努力来培养的。即使人们在先天的才能和资质、兴趣或者性情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个人经历来改变和成长。”[5]

这是因为两种思维模式所建立的基本理念是不同的,因而导致它们对天赋、成功、失败、挑战、努力的看法也会有所不同。

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觉得能力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他们更崇尚天赋,认为天赋决定着发展的高度,凭借天赋做起事情来会十分顺利。他们认为成功是需要天赋的,并且还能用来证明自己是聪明和完美的。他们将挑战看成对自我能力的评估并且十分在意旁人对自己的评价,并因此害怕暴露自己的不足而选择逃避挑战。他们认为需要努力意味着自己不够聪明,遇到挫折意味着失败,失败了就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没有天赋,不适合自己,于是干脆放弃。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觉得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学习提升的。他们崇尚努力,认为成功就是进步,进步则需要不断提高自己,不断付出努力。他们将挑战视为进步的机会,认为努力是一件好事,因为努力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遇到挫折则说明自己还需更加努力或是方法不对。他们愿意坦然地面对别人的评价,他们明白这只是别人的看法,并不是对自己能力和未来的宣判。

由此可见,“适合主义者”更多的是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他们所寻找的“适合”无非是自身的天赋和命中注定,或者更准确地说,他们更期待一劳永逸和所向披靡。

越来越多的懒癌患者,将“适合”作为自己拖延行动或轻易放弃的理由。当他们遭遇失败、做事进展缓慢、收效甚微时,就会觉得这个不适合自己或是自己在这方面没有天赋,他们应该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在他们眼中,适合自己的一定是做起来事半功倍,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的。你看,他们多天真!

心理学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分为三个区域,它们分别为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

舒适区,是对自己来说没有难度的知识、技能,或是习以为常、得心应手的环境、领域和事情,在这种状态下人们会感到舒适,但能够学习到的新知识少之又少,进步有限,还容易因为缺乏危机感而不思进取,为日后的失败埋下隐患。

学习区,是对自己来说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知识、技能,或是之前较少接触、有新鲜感的事物。进入学习区时,会因为离开舒适区而存在不适感。

恐慌区,从字面意思就能理解,进入该区域,人们会感到恐慌、焦虑、担心,该区域的事物已经超出自己现有能力范围太多,因此容易让心理产生溃败感。

对于个人成长而言,进入学习区是最佳的选择。能接触新事物,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让自己一直进步,而那种不适感也恰好是自己所能承受的。

事实上,一旦你迈出舒适区去学习,去适应新的节奏时,你就会感觉到不适,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并不能说明你不是干这个的料,或者说这不适合你。只是因为你离开舒适区,你的生理机能对变化产生了一种本能反应而已,坚持下去你就会慢慢适应,并从原本所处的学习区转化为舒适区。成长就是不断扩大自己的舒适区,突破自我瓶颈的过程。

当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后,就能打破我们对挫折与失败的固有偏见了。其实遇到挫折和失败,是成长过程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它并不是在向你下定义、贴标签或是预示着你的未来,它只是你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反馈,提醒你还有进步的空间或是某些地方还需要进行调整。

总而言之,在我们进行个人提升,治疗懒癌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适合主义”,不要以此为借口,拒绝努力,故步自封,更不要对所谓的“适合”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成长路上多坎坷,牛人也都是一路跌跌撞撞坚持过来的。

极少失败,轻松走向人生巅峰,这种情节只存在于小说和影视剧中供人们意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