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书籍改变世界 读书改变人生
- 梁衡中学生阅读与写作必备套装(全2册)
- 梁衡
- 4712字
- 2020-11-05 14:56:10
书这件东西是专门给懂得精神享受、有精神进取的人准备的。当地球上还没有人类之前,草木自生自灭,鸟兽自来自去,史前世界全靠物质的生态自然调节。自从有了人类,就出现了另外一个调节系统——精神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人们追求的不是吃、穿、住,而是信息、知识、思想、艺术等。而这些精神财富的最主要载体就是图书。
图书有两大作用,一是塑造人,二是为社会传承文化。下面先谈谈书与人的关系。
读书是为了生命的完整
人为什么要读书?一句话,为了生命的完整。或者说是为了追回另一半的生命。现在很流行一半又一半的说法。“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其实最根本的,人生命的一半是物质,一半是精神。读书是对精神的那一半生命的能量补充。在地球上所有物种中,除物质之外还需要精神滋养的就是人类。只有人,有精神生活,有主观思维,会改造客观,追求幸福。
这是电视上播过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人问西部地区的一个放羊娃,你为啥要放羊?放羊娃说,挣钱。挣钱干什么?娶老婆。娶老婆干什么?生娃。生娃干什么?放羊。大家看,这样一个简单的循环是什么?就是为了活命,完成人口的简单再生产,这只是实现了人的生命价值的一半。
作为人,还有另一半更重要的,就是他有精神世界。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理想追求等。马克思给人下定义:人是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人与人的关系,主要不是物质交往,而是精神交往。谈话、书信、亲情、爱情、政治、学术、艺术等,都是精神活动。小孩子只知道好吃的东西最重要,而人一进入成年就会发现,精神满足更重要,精神世界更广阔。所以才有为爱情而歌唱,为自由而斗争,为理想而献身。爱情、自由、理想、知识、艺术等等,靠什么来交流、传承?主要载体就是书籍。
阅读有六个层次
那么,人怎样实现自己这生命的另一半价值,构建精神世界呢?有六个层次、三大支柱。也就是人们阅读的六种基本追求,追求刺激、休闲、信息、知识、审美和思想,其中知识、思想和审美,是三大支柱。这六个层次由低到高,反映着人们不同的文化程度、修养状态和价值取向。
一是刺激需求。正常人的精神生活中总有企图改变平静,追求奇特,寻找刺激的一面。这种需求,与其说是精神追求,不如说是心理生理追求,因为理性的成分还不多。在刺激需求下,会有非法的出版物市场如黄色书刊、低档出版物。这也说明人有自然的一面。
二是休闲娱乐需求。按这种需求,就产生了一类轻松的作品,如花卉、鱼虫、时装、幽默、故事等。休闲娱乐需求在读者中的覆盖面最大,不但有闲阶层靠消遣读物打发时日,就是专业人员,也常常会翻翻书报以作休息。
三是信息需求。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每个人在生活中也离不开信息,一条信息使一个决策成功,救活一个企业,或者使一个人致富的事,已屡见不鲜。以至于信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人们对信息的这种需求是书、报、刊等传媒的基础,特别是报纸存在的基础。
以上这三个需求,虽属精神的,但仍可看出不脱物质的羁绊,多为实用的需求。其载体也以报纸、杂志、电视为主。真正精神层面是后面的三大支柱,其载体以书籍为主。
四是知识需求。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粮食、蔬菜、肉类使人从孩子长成体魄健壮的成人,而知识使人聪明有本事,如果没有知识只能算半个人。所以人的一生专门安排一个学生时期,较集中地专门接受知识,以后直到老死以前,还要不断补充更新知识,这主要靠出版的书、报、刊,特别是书籍。
五是审美需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原始人开始,人类就懂得对美的追求。这种本能的不断发展提高了审美需求,呼唤出版物一方面作为载体来提供审美对象,如文学作品、美术作品等,另一方面又作为工具来帮助指导人们提高审美能力。
六是思想需求。人的精神需求的最高层次是理性的思考。刺激是心理本能的满足,娱乐是心理休息,信息是人捕捉到的事物的信号,知识已进入到认识的总结,只有思想才能进入到理性,进入到规律和方法的把握,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更深刻的认识。这种需求,促使人们去读理论学术书刊,去通过具体出版物的形象、素材思考问题。
我劝爱读书的朋友们,爱读书当然很好,但还要讲究读书的目的和层次。我们可以把读书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消费型,为了眼前实用;另一类是积累型,为了长远和根本性的提高。前三个层次属消费型,后三个层次属积累型。就像一个国家除实用企业外,还得有能源、交通等基础项目建设。只有在积累型阅读上下功夫,才能改变人生,创造辉煌。
真正要有感、有悟、有创造,改变人生,成就事业,有个性,自立于人海,流芳于青史,要靠对后三个层次的攻读。
大凡伟人皆爱读书
下面我们随手举几个例子。
马克思爱读书。他本来是在参加社会生产和具体的工人运动,但觉得许多事情弄不明白,自己不通,也无法指导运动,就宣布要退出具体事务,回到书房。他在大英博物馆读书、写作,时间长了脚下的石板给蹭出了一条浅沟,就像少林寺石板上留下武僧的脚窝一样。马克思写《资本论》,耗费了四十年的心血,为了写作,前后研究书籍达一千五百种。读书造就了马克思,他成了一代伟人。
毛泽东爱读书。毛泽东一生中可谓博览群书,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最艰苦的时期,战火烧到眉毛,缺衣少食,但毛泽东还读哲学、读军事,补上了这重要一课。他听艾思奇讲哲学,恭恭敬敬地做笔记。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在油灯下写出了《论持久战》《矛盾论》《实践论》等名篇。
文章不是写给人看的而应是写给人背的
刚才有记者问我自己读书有什么体会,读书怎么改变人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我原来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的是档案专业,毕业之时,正赶上“文革”后期,响应号召到祖国的北部去,我到内蒙古先当了一年的农民。
在这个时候,我读到了一本对我一生影响很大的书,这就是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那是我在拉风箱做饭的时候在灶上看到的,书的前后已经被扯下好几页。陈望道是中国最早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人,早期曾经和陈独秀一起筹备中国共产党,帮陈独秀管经费,但陈独秀的脾气很不好,陈望道受不了,离开了陈独秀。这一走两人各闯出一片天地。陈独秀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陈望道则是中国系统研究修辞的第一人。在这本书中他认为修辞有积极修辞、消极修辞。积极修辞语言生动,比喻、形容很多,消极修辞语言比较平实,比如法律术语、各种教科书等。
这本书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的内容,但两大修辞分类的思想对我治学影响很大。因为我长期以来既是记者又是作家,在接受杂志社的采访时,我说,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座巴颜喀拉山,是分水岭,一边是长江,一边是黄河;《修辞学发凡》它一边成就了我的新闻写作,一边成就了我的文学创作。
此外,还有一本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的《历代文选》,对我的影响也很大,后来我发现毛泽东也读这本书。毛泽东晚年因为白内障,眼睛看东西很吃力,文件就让秘书给他念,而文学方面的书呢,他就找到当年这本书的编者之一、中国人民大学的芦荻给他念。毛泽东的记忆力很好,晚年的时候还记得当年看过的这本书的编者,当时中国人民大学已经被撤销合并到北京大学去了,就从北京大学把她找来。
再我后来当记者的时候,《历代文选》这本书在我的采访包里背了多年,出差在招待所里有空我就背书中的名篇,这对我后来新闻语言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认为,新闻语言应该向古文、电报学习,新闻语言应该求短求干净,古文因为最早要刻在竹简上很费劲,电报按字数收钱。后来我写的《晋祠》,一千六百多字,能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和这个理念很有关系,因为我写的时候就认定我的文章不是让人看的,而是让人背的。
这些工作和我当初学的档案专业已经相距十万八千里,之所以有这样的改变,就是因为后来我的读书生活。人不知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就会遇到改变自己人生的书籍,只要你去读。
图书积累会影响一国国运
从世界史的角度来说,曾有过四次大的文化积累,实际上是四次大出书活动,对世界进程发生过大的影响。这就是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化积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积累;十八世纪中叶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以百科全书派为代表的文化积累;十九世纪中叶在总结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之后,而产生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积累。
中国历史上也有几次大的文化积累。第一次是汉初对先秦文化的整理。这次积累,确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基本上确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产生了以《史记》《汉书》为代表的积累型巨著,尤其是《史记》,它的思想、它褒贬的人物及它的文风,到今天还影响着中华民族。
第二次是隋唐对散佚书籍的收集和新书的编纂。它使儒家思想更趋成熟,封建制度进一步确立。
第三次是宋代的积累,儒家发展到理学新高度,产生了程朱这样的儒学理论大师,和《资治通鉴》这样总结治国实践的巨著,儒家思想的完善保证了以后七百年封建制度的延续。
第四次是明清修书,以《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的成就为代表。这笔文化遗产为我们民族以后的发展,直到今天还发挥着积极作用。以后还有康梁等对西方文化的引进积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引进积累,这些在反帝制和民主革命中都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不论是世界的文化大积累还是中国的文化大积累,实际是图书大积累。据统计,自西汉至辛亥革命共出版图书八万种。从公元前二〇六年算起到一九八八年底,我国两千三百年间共出版图书九十余万种。这种悠久的历史积累,决定了我们是一个文明发达的民族。但是立国仅九十余年的美国,其文化积累的速度却快得惊人。报载,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文献八千八百三十多万种,书架长达八百七十七公里。自然,这一点也已构成美国文明发达的一部分。
环视全球,我们会发现一些国家的强盛与衰落、发达与落后固然与它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政治策略有关,但是也不可不注意到与它所拥有的典籍、文献,它掌握的资料、信息,它积累的精神财富以及对这些典籍的态度、策略,还有它的积累方式、速度与取向有关。这同样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国力、国运。
一本书改变世界
一本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世界的命运,甚至改写人类的历史。我们还可以拿一本具体的书来验证这个命题。美国人曾写过一本书《影响世界历史的十六本书》,其中包括:马克思的《资本论》、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等,同时还有希特勒的《我的奋斗》。
马克思写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改变了世界,这是谁都承认的。据统计,《共产党宣言》共出版过七十多种文字的一千多个版本,它传到中国是一九二〇年,由陈望道先生译出第一个中文本,从此开始改变中国的命运。
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里完成了《论持久战》,当白崇禧把这本麻纸本小册子送给蒋介石时,蒋介石都喜得如获至宝,发给全军团以上军官每人一本,这本书很快又在美国出版,震惊了世界。事实证明抗日战争就是沿着这一思路进行的。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这本书改变了世界,应该说改变了宇宙。它成了一块里程碑,它在一五四三年出版,文艺复兴的开始,近代科学的开始就从这一年算起,世界进入一个新时期。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现代物理学开端被史家定为一九〇五年,就是因为这一年《物理学纪事》发表了爱因斯坦的几篇重要论文。爱因斯坦提出了质能互变公式E=mc²,一九四五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才证实了爱氏超前了四十年。
一九五二年,李四光完成了《中国地质学》一书,论证了地壳运动与矿产分布的规律,提出“构造体系”这一地质力学新概念。当时只发行了两千册,但地质队员在这本书的理论指导下,于十年后相继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使中国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一八五二年,斯托夫人写了一本《汤姆叔叔的小屋》,导致了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林肯说是一个小妇人引发了一场解放黑奴的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