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求人办事靠的是“内功”

——胆大、厚黑、耐心、脑筋活

求人胆子要大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一成语的来历是人所熟知的。它告诉我们,在关键时刻,做事情一定要有胆量。“胆大漂洋过海,胆小寸步难行”,没有一点胆量,做人将一事无成。

一位朋友原先是一位老实得近乎呆滞的人,两三年不见,可真是“非复吴下阿蒙”了。他下海赚了一大笔,而且有一位漂亮大方、品性俱佳的红颜知己。从他的介绍中得知,生意上的成功不必说,爱情上的胜利也是全靠了胆量二字:他现在的女朋友原先被另一个很有背景的子弟缠着,但她并不乐意。他再三思虑,把各种文明的和野蛮的报复手段都设想过了,但为了求得真爱,终于壮起胆子,豁出去了……几经波折,阴霾俱散,有情人终得“牵手”,也算圆了花好月圆的鸳鸯蝴蝶梦。

在为他们祝福之际,你是否有所启迪呢?

有些人一想到有事求人,便恐惧万分,未曾开口心里就哆嗦开了,最终还是把事情烂在肚子里。细心回味一下,你就会发现,这种心理已经不是一朝一夕了,不光有事要求人时如此,在平日的人际交往中,一定也犯同样的毛病。

有关专家把这叫做“社交恐惧症”。

有些朋友害怕社交。比如音乐茶座、舞厅、咖啡馆等,甚至亲朋好友的喜庆宴请,凡到了人多的地方,他都感到不自在,有时遇到熟人也避得远远的,唯恐交谈应酬。

社交恐惧症的成因很复杂,根据权威的心理学分析,自卑和害羞是两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患有这种症状的人,很难自然地与人交往,因而常常处于某种孤独状态,影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

自卑心理是完全可以战胜的。首先要增强自信心。其实,无论在哪种社交场合,人们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大可不必自惭形秽,以为低人三分。

因为自卑,有人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实际上,这多半是自己低估了自己的缘故。而如果别人有轻视自己的行动,那也往往是自己不恰当的躲避行为所造成的,由于游离于正常的交往圈子之外,别人就无法对你作出正确的判断而造成疏远、冷漠,这又反过来强化了你的孤独感,造成恶性循环,从而使你显得更不合群。

改变这种状况,唯一的办法是抛弃自卑感,大胆率直地进入各种社交圈子,在互相交往中,双方即会显露自己的才华,从而逐渐学会正确评价别人和自己,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其次是要忘掉自我,害羞的人都过分注意自我:我这样说话好不好?我的衣着打扮是否得体?我开口求人,会不会唐突?人家拒绝我怎么办?满脑子转着这样的念头,结果越想越紧张,越紧张越拘谨,如不及时摆脱这种窘境,势必导致交往失败。

如果换一个角度想想:眼前的交往对象未必比自己高明,或许他也羞怯和害怕。在这种充满信心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变得泰然自若,镇定沉着,而精神上的忘我和放松一旦形成,正常交往的条件和气氛就出现了。

另外还要加强实践,勇敢地率先迈出求人的第一步。正如社会心理学家已经指出的那样:一次成功的社交经验,会极大地破除社交神秘感和增强自己对社交的自信;多次成功的体验,就会使人形成对社交的新的条件反射,学会自然大方地与任何人交往,坦诚磊落地与人相助相求。归根到底,没有天生的社交活动家,社交恐惧症的最后根治,只有在反复的实战锻炼中才能实现。

自卑促成坚强,令人难堪的性情可以作为发展自己的跳板。关键在自己。

有些人往往还未去求人之前,总是有“这事不可能吧”,“别人不肯帮忙吧”,诸如此类消极的想法,殊不知正是这想法妨碍了自己。

拿破仑说:“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这个词。”同样,你的字典里也要丢掉“不可能”这几个字,就像丢掉一块手纸那样坦然潇洒。其实,人是很能适应环境的一种动物:只要肯尝试,没有一件事是绝对“不可能”的。

你是否曾无意识中,经常使用许多否定的语句?如“不可能”、“不行”、“不好”、“没办法”、“不要”之类,或者在你的家人、同事中也有人时常采用这种说法?而凡是说“做做看”、“说说看”、“我赞成”、“一定能够成功”、“有兴趣”这类字眼儿的人,常常是能勇往直前、积极行动的人。

虽然只是用语不同而已,但是在你内心深处,对于所求之事的看法,已经无形中受到了影响。

必须要下定决心,在日常生活的言谈之中,绝对不要说否定的字眼儿;而且,还要进一步以肯定的字眼儿来代替。若能做到这点,你自然就会具备积极行动的姿态,而对别人的说服力也大大地增进。

两种不同心态,效果却有天壤之别。

“晴天时有太阳,阴天时无太阳。”这句话是不对的,要知道,阴天时太阳是在云层上边的啊!

“钱包里就只剩1000块钱了。”应该改作“还留有1000块呢!”

对求人的每一件事都要作如是想。假如在不知不觉中,在自己的周围预备好了一些否定词的话,就已大大降低了所求成功的可能性。

与其愁苦一生,不如欢喜度日。

不要因有事求人而整天愁眉苦脸,想着万一不成怎么办。事实上大可不必想那么多,只是万一,还有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成功的可能呢。

黑而无色,厚而无形

一次有位作家出差到广州,在广州汽车站候车室等车,偶然一个脸上皱纹满布、浑身臭气、挂着几件破烂衣服的老头,向他伸出颤抖抖的手,口中像念经似的细语:“您行行好,赏几个钱。”原来是个讨吃的。

看到他那副可怜的模样,这位作家便摸出两元钱给他。他咧嘴一笑说:“多谢!多谢!”收下了,又转到身旁的另一个人,这个人厌烦地赶他走,但他却死死地乞求……突然间,他跑了几步到一边去了,目光注视着门口。原来门口走进了两名治安民警,作家感到奇怪,“既然是没饭吃,怎么见到警察就一溜烟逃了呢?”

作家仔细琢磨,直到他从乞丐眼前再次经过时认真地观察一番,才知道他讨吃是假,骗钱为真。因为他背上的那个麻包袋里,讨来的钱已有半袋多,讨饭的人有碗饭吃就心满意足了,他好像总是不能满足。想起他那咧嘴一笑,确实是由于欺骗得手而发出的窃笑。也难怪他见治安人员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溜了。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叫花子三天羞,过了三天舍不得丢。看来叫花子之流油水是很足的,听说美国人已看好这一职业,专门设立了叫花子技艺学校,只有获得学士学位的人才有资格挂牌营业——乞讨。

有一位老太婆从乡下来到大城市,对行人说道:“我丈夫收入微薄,所以我虽然大把年纪,还不得不出来赚钱补贴家用。”说着即伸出她那枯干的手指头,一直要求行人买她的盆景。

有人出手买下了她的全部盆景。次日到附近的花店,发现他昨天买下一模一样的盆景,价格却比花店里贵五倍。

人们为了虚荣和自尊的需要,往往对弱者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大方,殊不知对方竟是一只不动声色的老虎。

拿乞丐来作例证,或许有点儿过分,乞讨与求人不能相提并论,像那些专干坑蒙拐骗勾当的假“叫花子”,其卑劣手段更不值得效仿。但在某些方面,还是可以取法借鉴的。那就是:脸皮薄,做人要吃亏。

人生一世,存活下去,需要办数不清的事,需要请无数人帮忙。万事不求人是不可能的;既要求人,脸皮薄了是不行的。厚黑大师李宗吾在他的《厚黑学》中提到厚黑的最高境界:黑而无色,厚而无形,更是将这种脸皮厚的办事之法发挥到了极致。

有个朋友为办一个手续,连跑了几个地方,不知为什么,总是解决不了问题。有人说要送礼。他不懂送礼也不愿送礼,只有愤愤然骂上两句,自己苦恼不堪。

一位朋友了解此事后,指点他去直接找某主任。到办公室却扑了个空,追到家也没人——还被势利的保姆“赏”了几句。

他顿时火起,却又“好男不跟女斗”,只得裹着满腹懊恼回到家,发誓再也不去找人、求人了。

那位朋友知晓后,哈哈大笑,说:“你呀,就这么不济事!在外边办事情哪有这么容易的!我找人办事是一求二求三求,不行再四求五求六求。事实不可谓不详尽,道理不可谓不充分。现在,我不但脸皮厚了,连头皮都变硬了!”

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这位朋友。第二天,他又“厚”着脸皮去找某主任。结果是出人意料的顺利,主任只照例问了一些问题便为他办了手续,烟都未抽一支。

“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这句话有其客观合理性。初涉世事的年轻人,往往“脸皮薄”,放不下“清高”的架子,自然也就不能为社会所接纳,不能与环境相适应,自然也就难以真正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当然,我们说脸皮薄了不行,绝不是要大家放弃原则和人格尊严。厚颜过度则曰无耻。但对于我们所说的“脸皮特薄者”而言,懂得“脸皮薄了不行”,洗掉身上的迂腐与矜持,才能锲而不舍,以柔克刚,取得求人、办事的成功。

把冷板凳坐热

求人时,受到冷遇是很常见的。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或拂袖而去,或纠缠不休,或怀恨在心。有这样的反应也是正常的,未必不可。但如一概而论,则有时就会因小失大,影响求人效果。因此,了解冷遇的具体情况再作不同的反应,是十分必要的。

若按照冷遇的成因而分,不外三种情况:

一是自感性冷遇,即估计过高,对方未使自己满意而感到的冷落。

二是无意性冷遇,即对方考虑不同,顾此失彼,使人受冷落。

三是蓄意性冷遇,即对方存心待慢,使人难堪。

当你被冷落时,要首先区别情况,弄清原因,然后再采取如下合适的对策。

对于自感性冷遇,自己应反躬自省,进行心理调节,实事求是地看待彼此关系,避免猜妒和嫉恨于人。

常常有这种情况,在准备求人之前,自以为对方会以热情接待,可是到现场却发觉,对方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采取了低调行事。这时,心里就容易产生一种失落感。

其实,这种冷遇感是自己对彼此关系估计过高,期望太大而形成的。应该说,这种冷遇是“假”冷遇,非“真”冷遇。如遇到这种情况,应检点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期望值,使之适应彼此关系的客观水平。这样就会使自己的心理恢复平稳,心安而理得,除去不必要的烦恼。

有位青年到多年不见面的一同事家去探望。这位同事如今已是商界的实力人物,每天造访他的人很多,十分疲劳。因此,对来家的客人,只要是一般关系的,一律不冷不热待之。

这位青年一心想会受到热情款待,不料遇到的是不冷不热,心里顿时有一种被轻慢的感觉,认为此人太不够朋友,小坐片刻便借故离去。他愤愤然,决心再不与之交往。后来才知道,这是此人在家待客的方针,并非针对哪个人的。他再一想,自己并未与人家有过深交,自感冷落,不过是自作多情罢了。于是又改变了想法,并采取主动姿态与之交往,反而加深了了解,促进了友谊。

对于无意性冷遇,则应采取理解和宽恕的态度。在交际场上,有时人多,主人难免照应不周,特别是各类、各层次人员同席时,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形是常见的。这时,照顾不到的人就会产生被冷落的感觉。

当你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责怪对方,更不应拂袖离去,相反应设身处地地为对方想一想,给以充分的理解和体谅。

比如,有位司机开车送人去做客,主人热情地把坐车的迎进,却把司机忘了。开始司机有些生气,继而一想,在这样闹哄哄的场合下,主人疏忽是难免的,并不是有意看低自己,冷落自己。这样一想气也就消了。他悄悄地把车开到街上自己吃了饭。等主人突然想起司机时,他已经吃完饭又把车停在门外了。

主人感到过意不去,一再检讨。见状,司机还说自己不习惯大场合,且胃口不好,不能喝酒。这种大度和为主人着想的精神使主人很感动。事后,主人又专门请司机来家做客,从此两人关系不但没受影响,反而更密切了。

由此可见,对于无意性的冷遇应采取理解和宽恕的态度。这种态度引起的震撼,会比责备强烈得多,同时还能感召对方改变态度,用实际行动纠正过失,使彼此关系得到发展。

对于蓄意性冷遇,也要从具体情况出发给予恰当处理。一般说,当众给来宾冷遇是一种不礼貌行为,而有意给人冷落那就是思想意识问题了。在这种情况下,予以必要的回击,既是维护自尊的需要,也是刺激对方、批判错误的正当行为。当然,回击并不一定非直通通地对骂不可。理智的回敬是最理想的方法。比如,讥讽性幽默就是很好的一种。

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天,纳斯列金穿着旧衣服去参加宴会。他走进门时,主人没有理睬他,更没人给他安排座位。于是,他回到家里,把最好的衣服穿起来,又来到宴会上。主人马上走过来迎接他,安排了一个好位子为他摆了最好的菜。纳斯列金把他的外套脱下来,放在餐桌上说:“外衣,吃吧。”

主人感到奇怪,问:“你干什么?”

他答道:“我在招待我的外衣吃东西。你们这儿的酒和菜,不是给衣服吃的吗?”

主人的脸刷地红了。纳斯列金巧妙地把窘迫还给了冷落他的主人。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对有意冷落自己的行为持满不在乎的态度,以此自我解脱。有时候,对方冷落你是为了激怒你,使你远离他,而远离又不是你的意愿和选择。

这时,聪明的人会采取不在意的态度,“厚脸皮”地面对冷落,我行我素,以热报冷,以有礼对无礼,从而迫使对方改变态度。

美国一家汽车轮胎公司的经理肯特先生有一次在酒馆饮酒,无意中碰了一位喝得酩酊大醉的青年人,因而惹起了这位醉汉的借酒撒疯,对肯特大打出手。由于酒店老板的劝阻,肯特才得以脱身。

事后,肯特从店主人那里了解到,这位青年就在附近一家工厂工作,时常来这里酗酒。据说,他发明了一种能增加轮胎强度的方法,而且申请到了专利。但他找了好几家生产汽车轮胎的厂商,要求他们购买他的专利,都碰了壁,而且被他们视为异想天开,所以,他感到怀才不遇,整日忧郁不乐,来这里借酒消愁。

肯特得知这些情况后,对这位青年对他的不恭毫不介意,决定聘请他来自己公司做事。

一天早晨,他在工厂的门口等到了这位青年人,但青年人却心灰意冷,不愿向任何人谈起他的发明之事了,他不理肯特,径自进工厂干活去了。

但是,肯特却一直等在工厂的大门口。

中午,工人下班了,却不见那位青年的踪影。有人告诉肯特,那青年人干的是计件工作,上下班没有一定的时间。

这天,天气很冷,风也很大,但肯特一直不敢离去,只好忍饥受冻,因为他怕就在他离开的那阵子,那位青年人下班走了。

就这样,肯特从早上8点一直等到下午6点。这时,那位青年人才走出厂门,没想到这回他一见肯特的面,便爽快地答应了与他合作的要求。原来吃午饭时,那位青年人出来看到肯特等在门口,便转身回去了。但后来,他知道肯特一天不吃不喝,在寒风中等了近10小时之久,不禁动心了。

肯特正是求得了这位青年人才后,才推出了新的汽车轮胎产品。

要想求人办事,必须有把冷板凳坐热的坚定信心,正所谓“火到猪头烂”,时机一旦成熟,事情也就很容易办成了。

“耐烦”方显真本事

求人办事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求人办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一求即成的。许多朋友因受不了求人失败的挫折感而闷闷不乐,长吁短叹,或者哭天抹泪,要死要活,这太不值得,不妨好好和对方比比耐心。

只要你有耐心,铁杵也能磨成针,何况求人呢?

美国有一种杂志,专门介绍怎样以最便宜的价钱买衣服,杂志中写道:当你在商店里看见自己喜欢的衣服时,要不动声色,更不能让店员猜出你究竟喜欢哪一件,而应耐心地与店员讨论其他衣服的优缺点,反复试穿。等到店员产生了倦怠,而不知道客人是否真心想买,才拿出你喜欢的那件,这时你对满脸不高兴的店员说:“我想买这件,不过你肯减价多少才卖呢?”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平常绝对不减价的商店,如果碰上这样花很长时间选择商品的顾客,店员随之花很大精力长时间地接待,在店方看来,这位顾客不买什么东西就离去,仿佛商店就会损失很大。由于产生了强烈的销售欲望,因此很轻易地答应你开的价。

先将对方弄到灰心丧气的地步,从而削弱对方战斗能力的心理战,在社会的各方面常被人们使用。

在与人交涉时,有耐心并能坚持自己意见的人,一般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尽管这种方法很原始,可坚持这种战术对方终究会心理动摇的,心理动摇会导致心情急躁,心情急躁会降低理智和判断能力,从而作出让步。可见,这种心理战术具有相当威力。

一般来讲,在对方处于比我方更优越的位置时,我方会感到缺乏攻击对手的有效手段。这时,使用上述战术往往能收到奇效。耐心与对方周旋,其实有两层含义,一是把对方拖烦,二是与对方建立感情,从而动摇对方对客观事物的判断能力。

人们在不耐烦时,往往容易变得粗鲁无礼,固执己见,而使人感觉难以相处。这种行为是有害无益的,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当一个人失去耐心的时候,同时也失去了明智的头脑去分析事物。

怎样使自己变得耐心一点,在紧张的情况下也保持心平气和呢?也就是说在不同环境下怎样消除烦恼的情绪,至少对它有所控制呢?

急性子的人大都不愿浪费时间,因此他们把时间安排得很挤,工作中的时间都安排得恰好,不容许有什么延误或出什么差错。不过,要想万无一失,最好还是留有一定的余地,你所参加的约会越重要,预留的时间就应越充裕。如果是一场必不可误的约会,那就应该留出大量的时间作回旋的余地。

你如果感到十分烦躁,无法理清思绪,请运用你的想象力,努力使自己深深地潜入一个宁静的身心环境,进入一个稳定、美妙的境地。一位朋友说:“当我感到思绪纷乱的时候,我就努力想象小河岸边那宁静的风景胜地,它常使我的紧张和烦躁情绪消退许多。”

克服急躁,保持心平气和的方法之一是经常检查自己是否常犯这种毛病。如果你的急躁情绪仅属偶然,你的烦恼便自会消失。但如果你总是怒火中烧,粗鲁无礼,那就应该认识到你对自己是看得过重了,以至于对任何人或任何事都不愿等待。

幽默有时也能帮助你保持心平气和,想方设法将难堪的场面化为幽默的故事,以便使对方感到有趣可笑,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观察力敏锐的人,因为这样有助于你抵制急躁情绪的产生。

做个有耐心的人不容易,做到平心静气更是处世态度的一种境界、一种气度和一种修养。

中国的古话说:“病急乱投医。”人在情势危急的时候,往往采取一些下策去应对,以为会奏效,但结果却恰恰相反,因此,保持一种冷静、淡定的心态是非常必要的。

春秋战国时代,秦国大举兴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公子平原君多次写信给魏王及魏公子信陵君,请求魏国援救。魏王派将军晋鄙带领十万大军援救赵国,但又慑于秦国的威胁,便让晋鄙把军队驻扎在邺地,名义上是援救赵国,实际上是执行两面政策,等待、观望形势的变化。

平原君向魏国派出使者催促出兵救援,但魏国仍按兵不动,平原君一气之下又给信陵君写了一封信,谴责信陵君见死不救。

因为信陵君的姐姐是平原君的夫人,所以平原君责骂信陵君说:“公子即使看不起我,要让我投降秦国,难道也不同情公子的姐姐吗?”

信陵君接到这封信感到非常忧虑,但无论他采取什么办法游说,都无法说服魏王。信陵君此时真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昏了头,他把自己手下的宾客集中起来,凑集了百余辆车马,想奔赴秦国,与平原君一同战死。

临行时经过夷门,见到了信陵君最器重的宾客——看门人侯赢,侯赢听了信陵君的慷慨陈辞后非但不加鼓励,反而冷淡地说:“公子您自勉吧,老臣不能随你一同去了。”

信陵君走出数里,心中很不是滋味,心想我对侯赢的待遇可算得上周到了,如今我将要去送死,他凭什么连一言半句送行的话都没有呢?信陵君越想越气,就叫宾客停下来等他,他又驾车返回去找侯赢。

信陵君回来的时候,侯赢正站在门口等他,笑着说:“臣本来就知道公子会返回来的呀!”

侯赢评价信陵君带宾客赴死的举动说:“公子喜爱士人,名闻天下。如今遇到难处,就想带着宾客奔秦军,这就如同把肥肉投给老虎,你本想达到救援赵国的目的,这下子可就什么功劳也没有了!”

信陵君恍然大悟,于是向侯赢求计,利用如姬窃得兵符,调走了晋鄙的十万大军,解除了秦国对邯郸的包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窃符救赵的故事。

有些朋友求人时心急火燎,巴不得对方马上着手就办。如果对方一两天没什么动静,便有些沉不住气了,一催再催,搞得人家很不耐烦。这不是求人的正确态度。要记住:求人办事,“耐烦”也是本事。

求人不能“一根筋”

所谓“期望值”是指人们希望自己所想或所做的事情达到成功的一种比值。

人们在求人时,都希望自己所想或所做的事获得成功,但客观现实又往往不遂人愿。有的事成功了,有的事没有成功;有的事一定意义上或部分地成功了,有的事却完全办糟了。

事情成功了,令人兴奋;事情没有成功或办糟了,叫人懊恼、悲伤。尤其是求人办事前寄予的成功“期望值”越大,而一旦事情没有成功或办糟之后,其失落感就越强,心理上越得不到平衡,由此内心的悲伤、痛苦越强烈。这种状态,势必影响工作,妨碍身心健康,贻害无穷。

因此,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最好是要调整好自己的“期望值”,即把“期望值”调节在最恰当的位置。若能如此,你就可以免受其难了。

那么,如何来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呢?

拈一拈自己的分量,要对自己本身有个正确的评价。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对自己都没有个正确的、客观的认识,连自己的“底”都不清楚,盲目地瞎撞,就不可能获得大的成功。

某青年找工作,刚来就面临着一个选择,是应聘某公司秘书一职呢,还是应聘某厂招收的普工呢?他选择了前者。结果失败而回,又错过了某厂招工的机会,使得他一段时间内委靡不振。

显然,这位青年就是没有正确评价自己,对应聘秘书一职寄予的“期望值”太大,也太存侥幸,因而作了错误的选择。因为,他学历较低,写作和口头表达水平都很一般,怎么可能做秘书呢?

为人处世不要“烧火棍一头热”,要对自己所想或所做的事以及与之相关的方方面面有个全面、客观的分析。

比如,有人爱上了一个姑娘,然而姑娘是不是也爱他呢?这就得从双方的自身条件、家庭及与对方接触的过程中去客观地估计了。

曾有这么一个男青年,自己才能、相貌平平,却偏偏爱上了一个刚分配来的女大学生,对这位漂亮的已有对象的姑娘大献殷勤,却屡遭拒绝,最后归于失败。他自己也因害了单相思而思虑成疾。

这位男青年对自己所想念的异性寄予的“期望值”太高,而没有去冷静分析其中对自己的不利因素,以致相思成疾。这是多么不值得呀!

成败乃兵家常事,事前要有成功与不成功的两种思想准备。

无论是结交他人,还是求人办事情,都有成功与不成功两种可能。对事情只想到成功,而不想到失败,是不客观、不现实的态度。

干练成熟的人,做任何事之前都有两手准备。他们求人办事,常常胸有成竹,不因事情顺利而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也不因事情受挫而悲观失望、牢骚满腹。我们称这种人为“心理正常”或“心理健康”。

比如,当今商业社会,利益至上,在贷款方面求人帮忙,免不了一番讨价还价的谈判,那是多么复杂的事呀!作为一个冷静成熟的谈判者,就应当有两种准备,即不要把成功的“期望值”定得太高或太低。太高,你就会麻痹大意,谈判前该准备的材料和应商定的对策,你就不会去认真准备,结果“大意失荆州”,被对方弄得措手不及而陷入被动;太低,你就可能丧失信心,或怯场,或精神委靡不振,而丢了自己的优势,让对方牵着鼻子走。

俗话说:“先难后易。”是说任何事宁可在事前把不利因素估计得充分一点,也不肯到事后来找麻烦。因为,事前尚有应变、回旋的余地;事后却“生米煮成了熟饭”,要想挽救也来不及。

有一机关职员,看到别人辞职做生意赚了钱,于是自己也想发财,仿效他人做起了生意。但由于对自己不适合于做生意的种种不利条件和其他客观的不利因素估计太少,结果失败了,不仅亏了本,而且丢了原本不错的工作。后又见原来的同事加了工资,非常后悔,痛苦万分,弄得如今神经错乱。

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自己经商这一行为所确定的“期望值”太高,而被主观上的成功冲昏了头脑,既缺乏对情况的总体把握,又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和应变措施。这同样是求人办事之大忌。

由于人们对人情世故的把握程度有限,不可能都是“诸葛亮”,事事能掐会算。因此,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行动,就是十分重要的了。

这就是说:在求人办事的过程中,及时地根据此时此地和彼时彼地情况的变化,来审视和调节自己的“期望值”,适时地采取相应的变通措施,才可能避免或减少失败。事变我变,人变我变,不把希望盯在某一点上。成功的可能性变小了,就后退一步,或改弦易辙;成功的可能性变大了,就全力争取,奋勇拼搏。

人们常说“祝你心想事成,万事如意”等,当然是一种美好的祝愿。作为当事者本人,遇事总应当朝好的方面想。但一旦行动起来,就不能不从多方面考虑。其中重要一点是调整好自己的“期望值”,使自己处于正常行为和正常竞争的心理状态。这样,你就少了一份失败的危险,而多了一份成功的希望!切记:求人不能一根筋,要懂得变通。

看得要准,下手要狠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事第一个去做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去做的人是庸才,第三个去做的人是蠢才。”但是,我们偏偏看到,有的人即使挤破头也改不了一窝蜂的本性。其实,想要把事情办成就应该出奇制胜,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经营事业,才是成功的快捷方式。

懂“手腕”的商人最讲究出奇制胜,做别人没有做过的生意,先人一步就能在商战中占据优势。

从竞争这个意义上讲,商业、企业竞争与战争有着许多共同特点,比如,都需要占领制高点。任何企业竞争,最终表现为产品和市场的竞争。选准最新产品或冷门产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抢先营销,独占鳌头。这种经营使自己处于无对手之绝对优势地位,是成功商人一贯运用的“手腕”。

1974年,以生产安全刀片而著称于世的美国吉列公司做出了一个“荒唐”的举动——推动面向女性的雏菊牌专用“刮毛刀”,结果一炮打响,畅销全美国。销售额已达20亿美元的吉列公司又发了一笔横财。是偶然,是巧合,还是瞎猫碰上了死老鼠?统统不是。吉列公司雏菊牌刮毛刀的成功完全是建立在精心周密的市场调查基础之上的标新立异。1973年,吉列公司在市场调查中发现,美国8360万30岁以上的妇女中,大约有6490万人为了保持自身美好的形象,要定期刮除腿毛和腋毛,这与她们的衣着趋向于较多的“暴露”不无关系。调查者还得到这样的统计数据,即在这些妇女中,除约有4000多万人使用电动刮胡刀和脱毛剂外,有2000多万人主要是通过购买各种男用刮胡刀来美化自身形象,一年的费用高达7500万美元。这是笔很大的开销,丝毫不亚于女性在其他化妆品上的支出。例如,美国妇女花在眉笔和眼影上的钱仅有6300万美元,染发剂5900万美元,染眉剂5500万美元。

不言而喻,这些费用与刮胡刀的费用相比或多或少地相形见绌。

无疑,这是一个极富诱惑力的潜在市场,谁能抢先发现它,开发它,谁将大发利市。

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吉列公司在雏菊牌刮毛刀的设计和广告宣传上也非常注重女性的特点。例如,刀架不采用男用刮胡刀通常使用的黑色和白色,而是选取色彩绚烂的彩色塑料以增美感,把柄上还印压了一朵雏菊图形,更是增添了几分情趣。把柄由直线形改为弧形,以利于女性使用并显示出女性刮毛刀的特点。广告宣传上则是着力强调安全,不伤玉腿。这也是在调查中广泛征求女性意见后而作出的决策,一言以蔽之,吉列公司决定生产女性刮毛刀绝非没有目的,它是在调查基础上标新立异,故此吉列公司也在这一行动中独占鳌头,赢得了丰厚的利润。

机遇是什么?机遇就是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变化中每个人的命运都会发生变化。抓住这种变化,顺势发展,就能够生存,走向成功。

那些有“手腕”的人之所以能出人头地,是由于他们抓住了机会。然而,捕获机会绝对不能等同于“守株待兔”式的迷信机会,机会总是垂青于那些灵活机敏、准备充分的人们。

人们总是认为机会对人人都是平等的,但是这世上却没有绝对的平等,如果时刻等待着机会的来到,而不去做丝毫的努力,或者去做了却没有认真对待,那么他所等来的只能是失败而不是机会。

假如你能养成在最后一刻作出果断决定的习惯,你在作出决断时就一定能运用最聪明的判断力,因为如果一旦你以为决定是可以伸缩的,不到最后一刻都是可以重新考虑的,你将永远无法养成正确可靠的判断力。相反,一旦你能毫不迟疑地作出决定,并为你的决定断绝一切后路时,当你对自己所作出的任何一个不健全不成熟的判断感到痛苦不堪时,你对于自己所下的判断也一定会十分小心。这样,自然能使你的判断能力日趋进步。求人办事,看得要准,下手要狠。求人办事时不能犹豫,当断则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