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方性的历史文化传承,是具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不仅体现了这个地方的地方特色,更保留了当地最淳朴的民族风格。某个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存的时间越久,它的价值和魅力就越大。每个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它独特的历史价值,它为后人留下了了解历史、了解地方经济发展状况最真实的材料。

中国传统手工技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深深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艺术基因、精神特质和思想精髓。中国传统手工技艺是在长期的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中积淀而成的民族精神,是包括了民族的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等在内的个体意识和个性精神,是民族的灵魂、民族文化的化身。

河北省在我国版图上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渊源,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对传统手技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永清扎刻作为河北一个民间手工艺术典型,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永清扎刻的传承人徐艳丰有三件作品被北京民俗博物馆收藏,分别是“黄鹤楼”“天坛祈年殿”和“故宫大角楼”模型,这三件扎刻艺术品都是用几十万节高粱秆以锁榫的方式构建而成的,通体没用胶和一颗铁钉子,让人叹为观止。徐艳丰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联合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家”称谓。他凭着对高粱秆扎刻的痴迷,只用一把三寸小刀、一把尺子、一个锥子、自制的小锤、一张只有自己看得懂的图纸对照着照片,神奇地创造出了一门新的民间工艺——秸秆扎刻艺术。

本书首先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特征和现代保护价值,然后介绍了河北省主要的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再以永清扎刻为研究对象,对扎刻技法进行了详细讲解,从理论上将扎刻技法进行了追根溯源,为深入探讨永清扎刻的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详细的技术资料和理论支持。尤其就开发利用永清扎刻技法作为教育课程资源提高建筑与艺术设计教育中的构成学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观点,并为永清扎刻工艺美术的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具体实施办法。

由于著者时间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程 佳

201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