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朱兰三部曲

从产品质量形成过程看,质量管理要贯穿于由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环节所构成的产品全生命周期。从管理的角度看,要搞好质量管理,必须抓住计划、控制和改进这三个主要环节,即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这一管理模式是由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于1987年首先提出的,所以称为朱兰三部曲。在朱兰三部曲中,每一步都要按照固定的程序来执行。

2.1.1 朱兰三部曲解说

2.1.1.1 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从认知质量差距开始。看不到差距,就无法确定目标,而这种差距的定位,要从顾客的满意度入手,追溯生产设计和制造过程,就能使存在的问题清晰化。现实中存在的质量差距,主要有以下方面,如图2-1所示。

图2-1 现实中存在的质量差距

为了消除上述各种类型的质量差距,并确保最终的总质量差距最小,作为质量计划的解决方案,朱兰列出了六个步骤,如图2-2所示。

图2-2 质量计划的六个步骤

朱兰强调的质量计划与传统计划有什么不同?这是关键所在。朱兰说,传统计划类似于“隔墙投掷”,也就是某个人在不了解全局情况的条件下制订自己的计划,然后丢给下一个部门的另一个人,这个人再丢给下一个部门的下一个人……这种计划往往会与顾客的需要脱节。与之相反,现代质量计划是由多部门同时进行的计划过程,包括所有最终与生产和服务相关的人员,这样他们就能在计划过程中提供相应的成本信息,还能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早期警告。

也就是说,质量计划是一个为实现质量目标做准备的过程,其最终结果是按照质量计划开展质量活动。主要内容如下。

(1)从外部和内部认识用户。

(2)确定用户要求。

(3)开发出能满足用户要求的产品。

(4)制定能满足用户要求的产品质量目标,并以最低综合成本来实现。

(5)制定出能生产所需产品的生产程序。

(6)验证这个程序的能力,证明它在实施中能达到的质量目标。

2.1.1.2 质量控制

朱兰将质量控制定义为:制定和运用一定的操作方法,以确保各项工作过程按原设计方案进行并最终达到目标。朱兰强调,质量控制并不是优化一个过程(优化表现在质量计划和质量改进之中,如果控制中需要优化,就必须回过头去调整计划,或者转入质量改进),而是对计划的执行。他列出了质量控制的7个步骤,如图2-3所示。

图2-3 质量控制的七个步骤

总体上讲,质量控制就是在经营中达到质量目标的过程控制,关键在于掌握何时采取何种措施,最终结果是按照质量计划开展经营活动。

2.1.1.3 质量改进

这是一个突破计划并达到前所未有的质量水平的过程,其最终结果是以明显优于计划性能的质量水平进行经营活动。其主要内容如下。

(1)证明改进的需要。

(2)确定改进对象。

(3)实施改进,并对这些改进项目加以指导。

(4)组织诊断,确定原因。

(5)提出改进方案。

(6)证明这些改进方法有效。

(7)提供控制手段,以保持其有效性。

质量改进同质量控制性质完全不一样。质量控制是要严格实施计划,而质量改进是要突破计划。通过质量改进,达到前所未有的质量性能水平,最终结果是以明显优于计划的质量水平进行经营活动。质量改进有助于发现更好的管理工作方式。

2.1.2 “朱兰三部曲”的关系

朱兰指出,上述三部曲与财务管理过程有许多有趣的相似之处。质量计划类似于编造预算,质量控制相当于成本控制和费用控制,而质量改进与减少成本和提高利润雷同。其中,质量计划是质量管理的基础,质量控制是实现计划的需要,质量改进是质量计划的一种飞跃。

“朱兰三部曲”的关系如图2-4所示。

图2-4 “朱兰三部曲”的关系

从图2-4可以看出,“朱兰三部曲”的起点是质量计划,用计划来创建一个能满足既定目标,并在作业条件下运行的过程。计划完成后,这个过程就移交给操作者,操作人员的职责是按质量计划进行控制,当发生偶尔性波动的“尖峰”超出限定的控制区域时,他们就会“救火”,使过程重新回归到计划规定的控制区域内。但是,如果原先的计划存在问题,经常性损耗就处于很高的水平。正如朱兰所说:“质量计划是经常性质量问题的主要滋生温床。”居高不下的经常性损耗是该计划过程的固有损耗,而按质量计划实施控制的操作者对其无能为力。解决这种计划问题的突破发生在MN时段,这一突破不会自行发生,它是由上层管理者在管理职责中引入了一个新的管理过程—质量改进而产生的突破。质量改进的过程叠加在原有的质量控制过程之上。通过改进,经常性损耗可以大幅度下降。最后,改进中获得的经验教训反馈到新一轮的质量计划中。这样一来,整个质量管理过程就形成了一个有生命力的循环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