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效果的评价

一、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第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进一步促使有关部门加大农村地区的信息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改善农村地区的信息环境。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不仅促使农业行政部门加快建设局域网和农业信息网站,全线贯通省、地、县、乡四级网络,而且促进了农业监测预警系统、农产品供求和推介服务系统、农产品价格信息系统、农业科技信息联合服务系统、农业市场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

第二,农产品电子商务带动了农村高效的物流体系建设。如,黑龙江省高度重视鲜活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保鲜设施建设,截至2010年底,黑龙江省共有冷库近400个,总容量约为62万吨,分为冻结物冷藏库、低温冷藏库和高温冷藏库,所占比例分别为15%、45%、40%,用于生鲜农产品的保鲜储藏。“十二五”期间,我国以推进现代交通网络建设为重点,加快公路建设、铁路建设、民航建设、水运建设,基本实现农村“村村通”和公路网络化,基本实现公路、铁路、空运、水运“四位一体”、相互匹配、便捷高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

第三,农产品电子商务推动了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能够运用虚拟的电子平台展示自己的农产品和服务,通过有创意的网络广告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农产品电子商务跨越空间的特性可以在24小时之内为全球的用户提供农产品配送和相关服务,这为农产品规模化的生产和贸易提供了可能。同时,通过便捷的信息网络进行企业内部、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农产品供应商、运输商之间的信息交流,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实现了企业的内部和外部规模经济。此外,农产品电子商务贸易规模化的形成,为农产品物流的规模化运输提供了前提,规模化的农产品流通降低了流通成本,节约了交易成本,从而获得规模效益。(6)如杭州市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出现了“秋梅”等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企业不断加大信息化投入力度,多数农业企业和经营户安装了宽带,上网率达到80%以上,超过1/2的企业和经营户已经直接或间接运用互联网推销自己的产品,基本具备了大规模应用电子商务的基础条件。

第四,农产品电子商务促使农民信息素质提高,知识结构改变。农产品电子商务促使各地政府、行业、企业注重培养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知识、商务知识和网络技术,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电子商务科技宣传和培训,教会农民使用和掌握检索网络信息和网上交易的方法、技术及防范风险的方法,提高电子商务在农户中的了解度和可信度。同时,政府强化各级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组织开展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能力和自身的服务水平,改善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的社会基础,加强对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加快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提高农民信息素质。

二、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

农产品电子商务可以提高我国农业企业和农户的生产管理水平、扩大农产品的流通范围、建立生产与市场之间的无缝连接,从而提高我国农业的产业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强产业合作,有效解决农业中广泛存在的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农产品电子商务促使网上的交易公开、公平、透明,成交的价格真实地反映了市场中的供求,有助于引导广大的农户科学地安排生产,以销订产,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农产品电子商务带动农户进行种植业改造、农产品深加工,为工业企业与农户搭桥,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业品牌。如浙江龙游县以生态农场为主产地,联合直接从事种植、养殖和加工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一村一品”专业村,大力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目前已有34个“一村一品”生态农场通过认证并成为淘宝网基地,17个基地通过国家和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全县共有14类388个食品安全示范村、示范种植基地、示范食品生产加工厂,保证了农产品品种丰富、货源稳定和质量安全,形成了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

一些地区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农业旅游、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将已有的特色农业资源利用电子商务信息发布平台加以宣传、开发,将还没形成规模的农业资源进行特色化改造。特色农业可以通过特色农业产品开发,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以利用旅游业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浙江遂昌探索出的以“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商+网商+特色产业”为核心的平台化电商发展渠道,将电子商务与原生态精品高效农业、乡村休闲养生旅游、现代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紧密结合,有效解决了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打响了遂昌原生态农产品品牌,丰富了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和邮政业都得到爆发式发展。

三、促使农村生产方式转变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这使得生产环节必须具备快速响应需求变化的能力,按照消费需求引导生产。近年来,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品的品质和安全,一些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开始自建生产基地或者联合生产,得到各认证机构有机认证。如,沱沱工社出巨资在北京市平谷区马昌营镇投资建设了1500亩有机种植基地,已获得欧盟有机认证、中绿华夏有机认证,同时获得“中国有机种植示范基地”称号。其有机农场既为客户提供优质、放心的有机蔬菜,也是为客户提供考察、学习有机安全种植的教育基地。如,上海“菜管家”现有197家获得有机及绿色认证的合作基地、300多家优质农产品合作供应商,提供涉及人们饮食的8大类37小类、近2000种涵盖蔬菜、水果、水产、禽肉、粮油等全方位高品质商品。这些都对安全农产品的生产起到了良好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交易对象是实物商品,加上农产品自身特点,运输要求比较高,在运输之前要进行初级包装、加工,以保证产品质量。通过农产品加工过程,还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为农民、农业企业带来更多利润。因此,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应用进一步推进了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经营,也对培育出更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出了要求。如浙江江山健康蜂业有限公司是浙江省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农户+公司+合作社+电商”模式,打造了集蜜蜂育种与养殖、蜂产品采购、深加工、产品研发与贸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促进了蜂产品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并且,该企业通过整合资源,在横向上做大多元化农特产品,效果显著。如对其开拓的本地猕猴桃产品,通过采取差异化策略,提炼卖点、改造包装、改善物流体验等,使普遍6元/斤的猕猴桃提高到10元/斤,为农民、农业企业带来更多利润。

四、增加了农民收入

2013年,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与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联合发布《涉农电子商务研究报告》,首次公布农民网商和网店群体情况。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国农民网店(含县)总数为131万家,其中2011年新增68.28万家,超过半数;2011年淘宝全网农民网商(自然人)含县注册总数为171万人,触网农民收入远超普通农民。(7)

农民网商地域特征明显,江苏的肉干和花卉占近1/4,而浙江坚果和肉类则超过50%,福建则茶叶单品种就达到了66.2%,上海的工艺品、点心和巧克力等占到了40%,农村电子商务交易结构反映了不同区域的农村产业竞争优势。从网销情况看,浙江、广东、福建、江苏四省电子商务相对实体经济比重较大。按省网商和网店数量分析显示,江苏、浙江、广东、福建、上海、山东位居前列,占农民网商数量和农民网店数量超过半数,而西北等偏远地区则发展滞后。调查显示,在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金额品种靠前的农产品相对集中,如坚果炒货、茶叶、肉食、蜜饯糖果、点心及工艺品等排名前列。蔬菜瓜果类、肉蛋禽类等包装、运输不便,在传统电子商务意义上来说属于不容易做成的产品种类,农民网商也已在此领域取得突破。(8)

五、改变了消费方式

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农产品流通的一种新方式,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农产品购买行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历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居民变成了网民,越来越多的网民成为网络消费者,进而成为网络购物者(见表3-16)。

表3-16 中国网民数量和普及率

2011年第27次报告显示,商务类应用用户规模高位增长,其中网络购物用户年增长48.6%,是用户增长最快的应用。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全年增长率也分别达到了45.8%和48.2%,远远超过其他类网络应用,预示着更多的经济活动步入互联网时代。(9)

2014年第33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28.6%,规模达1.77亿人,相比2012年增长2101万人。2013年,农村网民规模的增长速度为13.5%,城镇网民规模的增长速度为8.0%,城乡网民规模的差距继续缩小。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村人口在总体人口中的占比持续下降,但我国农村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占比却保持上升,反映出农村互联网普及工作的成效。2013年,中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为27.5%,延续了2012年的增长态势,城乡互联网普及差距进一步减少,农村地区依然是目前中国网民规模增长的重要动力。商务类应用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其中网络购物以及相类似的团购尤为明显。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3.02亿人,使用率达到48.9%,相比2012年增长6.0个百分点。团购用户规模达1.41亿人,团购的使用率为22.8%,相比2012年增长8.0个百分点,用户规模年增长68.9%,是增长最快的商务类应用。商务类应用的高速发展与支付、物流的完善以及整体环境的推动有密切关系,而团购出现“逆转”增长,意味着在经历了野蛮增长后的洗牌,团购已经进入理性发展时期。(10)

与传统的市场相比,电子商务市场具有更高的效率,而效率的提高是通过电子商务手段缓解或消除信息不对称条件而实现的。我国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更具有经验品的特征,其品质只有在使用后才能了解。网络可以通过减少收集和分享信息,提供购买前学习的新途径来减少搜寻商品和经验商品的传统差异。在电子商务条件下,由于网络打破了时空限制,消费者可以利用网络扩大搜寻范围,获取更多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交易谈判减少了谈判成本,利用信用机制的调节降低了交易保障成本、约束成本,从而使市场效率提高。可以说,消费者在利用电子商务手段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实惠,实现了福利最大化,通过电子商务增进农产品消费在消费者购买决策中占据越来越高的比重。(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