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教学艺术风格的养成

一、教学艺术风格形成的过程

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不是一朝一夕轻易形成的,而是教师富有独创性的较长时期勤劳的结果。它凝聚着教师的美学理想和教学艺术实践的匠心。教学艺术风格的养成有一个产生和形成的过程,有一个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又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模仿教学即“入格”阶段

模仿是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第一步。它是一个新教师的必经阶段。在教学之初,由于他们没有自己的教学经验,因而总会套用和模仿别人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学风度、板书、教态、处理问题的方式等。这是“入格”的过程。这个过程模仿成分较多。没有模仿,就无从创新。但模仿的目的不是照搬,而是为了熟悉他人的教学艺术,对不同教学风格有所了解,不断熟悉,但切忌“东施效颦”。但模仿缺乏个性,因此,模仿必须注意高标准,严要求,善于琢磨思考,得其精髓。

2.熟练教学即“立格”阶段

经过一定阶段的模仿教学,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教师通过自己的思考,刻苦锻炼教学基本功,逐渐能做到把别人的经验“为我所用”,逐渐地、有选择地针对不同的情况,根据自己的需要,开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方法等来探索性地进行教学,熟练地独立完成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熟练地对待和处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这是建构自己独特教学艺术风格的重要一步。这就是“立格”。“立格”是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一个关键阶段。

3.创造教学阶段即“破格”阶段

“立格”之后,教师在进行独立教学的基础上,开始能够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进行艺术加工,以自己的某种特长为突破口,定向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特色,使教学进入个性化的创造性教学阶段。这就是“破格”。“破格”意味着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既来自于他人而又不同于他人,同时也是对他人教学艺术风格的一种超越。在这一阶段,教师已经完全摆脱了模仿的束缚,在自己已积累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教学追求。

4.风格形成即“无格之格”阶段

教师通过独立探索与创造,积累了一整套极具个性特色的教学经验与做法,并使这些经验与做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方面稳定地表现出来。这是教学艺术风格的最高境界,也标志着教师已成为一名成熟的教学艺术家。“无格之格”才是至格。这也是教师的毕生追求。在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从内容的处理、方案的设计到方法的选择、过程的组织,都表现出多样性与稳定性、灵活性与独创性的有机统一。

二、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基本要求

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

1.要对事业充满爱

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从教的专业,热爱学生。

2.要提高理论修养

教学艺术来自教师的刻苦努力及理论修养的不断提高。教师要有良好的知识结构、教育教学理论修养,必须学而不厌,积极进取。

3.要把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相结合

对古今中外教育家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教学方法与经验,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有“拿来主义”的态度。这是进行新创造的基础。每位教师都要立足于自身,着眼于创新,大胆探索,另辟蹊径,从而创造出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方法来,进而形成独有的教学艺术风格。

4.要有执着追求的精神

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有赖于教师不懈的奋斗和执着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