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模式论

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模式选择艺术

一、教学模式

根据国内外有关教学模式的研究和相应的定义,教学模式是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稳固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也就是说,教学模式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教学形式。它具有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一般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其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对教学环境的要求比较低,教学效率比较高。但是,它亦具有明显的缺陷,即它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现代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完成特定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其优点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有利于情境创设和大量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建立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有效地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的目的。它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当然,任何最好的教学模式如果单一地、一成不变地用下去,也会失效的。因此,教学模式应经常变动,学生才常有新鲜感。为此,我们将阐述思想政治学科的一些新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模式具有理论联系实践的功能、方法论功能、转化性功能、提升性功能、示范引导功能、启发性功能、系统改进功能等。

总之,教学模式的出现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严重的脱节问题,研究和探讨教学模式的功能,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二、有效教学模式选择技巧

教师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必须与教学目标相契合,要考虑实际的教学条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当然首先还是要了解有哪些教学模式,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不存在万能的教学模式,也谈不上哪种教学模式最佳,只存在一定情况下能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在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1.针对不同教学目标和结果选择教学模式

依据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和结果,选用与本节课教学目标相一致的特定教学模式。当知识掌握是教学的核心目标时,可以更多采用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系统讲授和系统训练;当重视知识与技能训练目标时,须选择操练性教学模式;侧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目标时,须选用学生参与的教学模式,如探究式教学模式。

2.针对思想政治学科选用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学科进一步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内涵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学生认知复杂性相应提高,因而须选用情境式、案例式等教学模式。

3.针对学生特点选用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低年级的学生认知活动更多依赖于动作和具体形象,依赖于直观经验,所以应采用突出学生活动的教学模式,如聊天式、发现式。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活动已逐步转向逻辑思维,因而应采用问题探究式等。同时还要区别学生居住区域是农村还是城市等。

4.针对学习过程的复杂性选择教学模式

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必须通过激发学生某种学习兴趣的过程才能实现。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学习活动的认知复杂性是不同的。低复杂性的认知活动包含的思维模式比较简单,是一种绝对的、非白即黑的思维模式,其中会尽量减少矛盾冲突。中等复杂性的认知活动需要学生对几个方面进行综合思考,避免绝对化,不盲目相信权威。高复杂性的认知活动则体现了更多的辩证思维,需要灵活地、多角度地看问题,需要深刻地进行思考,且具有更高程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如果所要进行的学习活动具有较高的认知复杂性,就需要选择结构较松散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及教学程序的控制性较低,允许学生进行更加主动开放的探索性活动的教学模式,如学导式、问题式。

5.针对不同课型选择教学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不同课型类型所承担的任务、内容、教学对象的特点、评价要点等而合理选择,灵活运用、组合或创立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不是孤立的,有时是兼而有之,正所谓“教必有法,教无定法”。

6.针对教学资源、教学环境和条件选择教学模式

教学不可能脱离现实情况而独立存在。教学中,只有最适合当前教学情境的教学模式,不存在最好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更需要根据当前的教学情境和教学媒体选用教学模式。因此,从经济性、可操作性、时间、精力、人流、物流成本等角度综合考虑,选择出最适合的教学模式,才是有效的、有意义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