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历程】杜伟樑:用一尾小鱼搅动消费品安全市场

水中银(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中银”)董事总经理杜伟樑自豪地说:“水中银被香港媒体誉为‘消费者委员会2.0版’,水中银已为全球100多家检测机构、政府、研究所、护肤化妆品企业以及餐饮品牌提供咨询服务,期盼于不久的将来把鱼胚胎毒性测试技术立项成区域及国际安全标准,造福全人类。”

这位80后的香港创业者身上,拥有一种对社会责任义不容辞的担当和面对困难时百折不挠的勇气,这也是水中银能成长为香港生物科技领域的“独角兽”的原因。

创业初期经历三次现金流危机

杜伟樑结识水中银早期创始人之一的陈子翔,是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邀请的一个饭局上。互相介绍自己的时候,陈子翔介绍在2008年由于受到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的刺激,他于2010年在香港科技园创办了水中银公司,致力于打造一个世界领先的检测认证平台,加强食品、化妆品与水体环境的安全。杜伟樑对水中银所从事的用鱼胚胎测毒这项技术很感兴趣。陈子翔则对拥有曼彻斯特理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剑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的杜伟樑印象深刻,因为他才20多岁就已经参与创办了一家上市公司。

当时,水中银公司成立才4个月,杜伟樑自告奋勇加入水中银的创业团队充当义工。杜伟樑在正式入股水中银之前,更是花了9个月时间做尽职审查,最终成为水中银的一个股东。

水中银首席执行官杜伟樑先生

成为水中银股东之后,杜伟樑有了一个便利的条件,那就是可以经常送检一些日常用品。杜伟樑的家庭一直对饮食安全十分注意,特别怕吃到含有毒素的食物,他常常把家里的护肤品、食物等送到实验室去检测。他对这项技术了解得越来越深入,感觉到这是全世界的人都需要的一项领先科技。雌激素内分泌干扰物(包括农药、兽药、抗生素、激素、塑化剂、有机持续污染物等)扰乱雌激素内分泌系统,已证实与癌症、不育、儿童性早熟、智商降低、神经系统紊乱、糖尿病有关。鉴于类雌激素给环境和人类带来的不良影响,选用生长速度快、灵敏度高、非常经济、可适用于淡水和海水的鲭鳉鱼作为模式生物,水中银独家拥有应用转基因鲭鳉鱼胚胎雌激素内分泌干扰物的专利技术,能有效检测出产品中所含的类雌激素。目前,鲭鳉鱼已被国际生命科学学会(ILSI)的健康和环境科学研究所(HESI)采纳为胚胎毒性的模式生物。

2014年水中银获得香港工商业奖科技成就奖

无论是绿色荧光蛋白技术,还是转基因鱼胚胎检测技术,虽然能极大地推动科研的进步,但在科技成果商业化的路上,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杜伟樑承担的都是给企业“救火”的重大责任。从2011年到2014年,水中银由于商务推广做得不够好,发生了3次现金流危机,而每次都是杜伟樑出资使公司化险为夷,就这样他从小股东逐渐成为大股东;2014年年底,水中银完成了A轮融资后,他停下了手上其他的项目,亲自出任水中银公司总经理。

“在香港从事生物科技极烧钱,创办人早年‘为科研做科研’,过度聚焦Non-commercial(非商业)项目,他们低估了公司的‘烧钱’程度,研发花钱实在太多,即使政府提供一些科研资助,但没有商业化途径而一味依赖政府,肯定不是长久之计。当时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比预期要低,加上主要客户拖欠款项,最终整家公司陷入财务危机。最严重的一次,公司管理层有6个月没有领工资,濒临破产边缘。”杜伟樑多次对水中银增加投资金额,身边的亲友也纷纷反对,因为在香港做高科技创业缺乏氛围和土壤,大家都不看好这个项目。

杜伟樑为何三番五次增加投资额呢?他认为,水中银的价值并非单纯旨在售卖产品,而是售卖科技,并且能够在香港社会体现其自身价值,也许这个商业推广过程是漫长的,但价值却是真实存在的。“我看重的并非当时的价值,而是未来的价值,因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十分渴求。我期望运用生物科技,在源头改善配方,从而让消费者做正确选择。我认为这是一项有意义的事业,即使投入很多金钱和精力,也是值得的。”

水中银公司通过天使投资者及香港特区政府“小型企业研究资助计划”提供的资金成立,并参加科技园公司的“生物科技创业培育计划”,最后成功将香港城市大学的科研成果商品化,更取得了创投资金的支持。

杜伟樑介绍了在2014年水中银成功引入了一笔新的投资的经历。当时,英国《经济学人》第一次到香港举办创业比赛,香港科技园推荐生物技术新锐企业水中银参赛。在比赛过程中,一位来自硅谷创投机构的负责人对水中银的技术颇感兴趣,就邀请杜伟樑、陈子翔和首席技术官陈雪平博士参加早餐会议,当场就达成了投资意向。

“我觉得水中银是幸运的,总是在最艰难的时候能遇到贵人化险为夷。投资水中银的人都是有情怀的,他们对人类的生存问题很关注。一想到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会对人类造成的巨大伤害,我就不能停止奋斗的脚步,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这些常识,希望能用最先进的生物技术服务更多的人。”杜伟樑手中拿着一本名为《不想祸延三代,你该知道的环境荷尔蒙》的书,是他执笔花了4年多时间完成的,这是他为了教育民众而写下的有关内分泌干扰物各种危害的专著。

勇摘日内瓦国际发明专利大奖

水中银(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4月夺得第43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最高荣誉大奖——评审团嘉许金奖,向全世界展示了香港创新及科技发展的能力和潜力。

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创办于1973年,是世界上举办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发明展之一。第43届展览有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750名发明家参加,共展出超过1000项发明,吸引超过5.8万人次入场。

水中银(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物测毒技术发明获得发明展最高荣誉大奖,获奖理由是该技术为全球独家首创的“转基因鲭鳉鱼”及“斑马鱼”胚胎毒理测试技术,通过模拟人类药物新陈代谢的活动,预测样品对斑马鱼及人类的毒性范围,可在48至72小时内快速筛选1000种有害物质,可应用于食物、药品、化妆护肤品及水质测试等领域。

获奖之后,水中银迅速在香港打响了知名度,媒体纷纷报道。与鱼胚胎打了10多年交道的陈雪平博士说,很多人问她为何会想到用鱼胚胎做测毒的工具。其实,早在2005年,陈雪平在香港城市大学海洋污染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郑淑娴教授正在带领团队用斑马鱼和转基因鲭鳉鱼胚胎对海洋环境中的雌激素内分泌干扰物做检测。郑教授表示,斑马鱼个体小,成鱼大概3厘米,可以节省饲养和测试空间;斑马鱼体外受精,体外发育,不受母体影响,便于测试;斑马鱼于胚胎时期不需要进食,依靠卵黄提供发育所需的能量,避免了喂食对测试造成的干扰;斑马鱼发育速度快,从受精卵到孵化变成小鱼只需要3天时间,到成鱼只需3~4个月时间,大大节约饲养成本及测试时间;斑马鱼胚胎通体透明,在显微镜下各器官组织清晰可见,便于毒理反应观察;斑马鱼繁殖力强,一对斑马鱼一周可产200~300粒鱼卵,确保科学数据统计的准确性,且使得高通量测试成为可能。而且按照《欧盟动物保护法》,鱼胚胎不属于动物,被国际科学家大力推荐用于替代动物测试。

2018年水中银主要负责人和嘉宾参加水中银高峰论坛合影

水中银获“中东全球发明大会”金奖

斑马鱼胚胎主要用于急性毒测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结果指出,斑马鱼和人类致病相关基因拥有高达84%的相似度,且已证明能够筛选超过1000种有毒化学品,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药品的安全性与功效评估。因此,对斑马鱼胚胎有害的物质,对人类也极有可能有害。当遇到有害物质,鱼胚胎会出现异常,如头部或尾部出现肿瘤、心脏水肿,严重情况下鱼胚胎直接死亡。将样本进行前处理后,科研人员会用斑马鱼胚胎进行测试,以找出导致一半测试斑马鱼胚胎死亡的浓度。

杜伟樑称,在国际上鱼胚胎被普遍用于药物筛查和检测,但将鱼胚胎用于对日常消费品的毒性测试,是水中银开的先河。具有独创意义的是,水中银的鲭鳉鱼胚胎慢性毒物测试,应用了获得2008年诺贝尔奖的绿色荧光蛋白(GFP)技术。水中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鲭鳉鱼胚胎中,进行超过10代的繁殖和维护。“我们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对鲭鳉鱼中的卵壳内膜蛋白(choriogenin H)基因进行标记。卵壳内膜蛋白基因是对慢性毒(类雌激素)物质高度敏感的一个基因,当检测到类雌激素这一大类慢性毒物质时,该基因就会表达,且表达量和该类物质浓度呈正相关。应用获得诺贝尔奖的绿色荧光蛋白进行标记的目的是使该基因的表达变得活体可视化及可量化。”

水中银喜获南丰领投B轮融资

在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一炮走红的水中银,吸引到投资巨头的目光。2015年年底,水中银成功获得南丰集团领投的B轮融资。

南丰集团董事长梁锦松表示,社会越来越关注生活健康及食品安全问题,水中银独家首创的毒理测试技术,可以检测超过1000种有害物质,有助于企业及相关执法机构加强品质监控及提升安全标准。他称,南丰集团看中水中银具有创新理念,希望利用集团丰富的商业管理经验及人脉关系,协助水中银与政经机构接轨,期望将其打造成香港生物科技创业界的独角兽,公司目标估值逾10亿美元。

杜伟樑表示,公司的服务对象包括国内外多家领先的检测中心、政府机构及大型商业集团,这是香港研发的技术成果被顶尖科研与商业机构采纳并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标准的经典案例,也将助力香港进一步发展科创产业,为创业者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水中银将通过这项在香港研发出的生物科技进军国际市场,制定出更高的产品安全标准。杜伟樑透露,水中银将利用新筹集的资金进行技术研发、扩展团队及拓展海外市场,公司于2016年以授权模式进军欧洲等地,全面推广生物科技检测平台,为食品及化妆品等多个领域的产品安全测试制定更高标准。

杜伟樑称:“南丰集团入股水中银的两年多时间,给予水中银大量人脉资源,帮助公司处理好知识产权问题。水中银成立后,须解决涉及商标和发明专利等的知识产权问题。在南丰集团入股之前,水中银并没有花很多钱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南丰集团入股之后,要求把专门的资金用于知识产权保护。南丰集团有不少海外法律人员的人脉,协助公司解决知识产权的问题。我们聘请的美国知识产权律师费用十分昂贵,每小时需要2500美元,但他们提供的知识产权服务极其专业,我也逐渐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应该攻守兼备,这是一家优秀的高科技公司必须拥有的‘护城河’。”

在杜伟樑眼里,南丰集团的掌舵人梁锦松亦师亦友:“梁锦松是我的人生导师,我们在一起会聊人生和信仰,后来他投资了水中银,期望与我们同行,一同做公益的事。梁锦松教导我,要‘行公益、好怜悯、存谦卑之心’,在行公益之余亦要有智慧,且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谦卑。”

(左)水中银首席执行官杜伟樑先生,(中)水中银首席技术官兼欧盟及英国注册毒理学家陈雪平博士,(右)水中银创办人及首席商务官陈子翔先生

推出全球首个“小鱼亲测”消费品安全信息平台

杜伟樑身边的亲戚朋友经常委托他用鱼胚胎测毒技术检测消费品。颇有经营头脑的杜伟樑想,这说明每个注重品质的人都十分关心日常用品是否安全无毒,那么怎样才能把鱼胚胎测毒结果广而告之?与互联网结合无疑是最好的推广渠道。

“小鱼亲测”展示检测的即溶咖啡样本

2017年5月,水中银宣布推出全球首个以生物测试技术Testing 2.0做产品检测的消费品安全信息平台——小鱼亲测。将日渐普及的鱼胚胎测毒技术应用于检测消费品上,借此提高市面产品安全的透明度,让大众通过客观的科学检测数据做出更安全的购买选择。

杜伟樑表示:“符合传统1.0测试方法及法规是消费品进入市场的最基本要求。‘小鱼亲测’以消费者身份,定期在大型超级市场、连锁店、网上货架抽样购买不同类型的食品和日常用品,以生物测试技术Testing 2.0进行检测,把产品检测的安全属性分为三类结果:绿鱼、黄鱼、红鱼,让消费者易于识别产品的安全属性。”

“小鱼亲测”参考欧盟、世界卫生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及多个国家如美国、日本及中国的国际安全标准,进行同类产品的横向比较:绿鱼代表“品质卓越”,产品于急性、慢性毒物检测及禁用成分筛查中表现理想,消费者可以安心选购;黄鱼代表“基本合格”,产品于急性、慢性毒物检测及禁用成分筛查中表现基本合格,消费者选购时需要审慎;红鱼代表“有待改善”,产品于急性、慢性毒物检测及禁用成分筛查中存在一项或多项未达标准,消费者购买时需要特别谨慎。

杜伟樑表示:“‘小鱼亲测’的营运理念是在表扬质量卓越的企业及产品的同时,鼓励未达标的企业及品牌积极改善其生产过程,让消费者更放心选购,并帮助品牌建立长远效益。‘小鱼亲测’目前处于第一阶段,未来会向消费者公布所有绿鱼的上榜产品,并积极与黄鱼及红鱼的产品供应商与生产商联系并商讨改善方案。”

水中银每月针对不同类别产品进行测试,包括咖啡、雪糕、牛奶、酸奶、面霜、面膜、口红、润唇膏、粉底、牙膏、婴儿食品及婴儿护肤品、食用油等,并把结果发布于“小鱼亲测”平台。经过两年多的尝试,“小鱼亲测”吸引了上百万的粉丝,每一期的《小鱼报告》都被媒体争相报道,在粤港澳大湾区渐渐产生了影响力。

2018年6月底,普华永道(香港)与水中银(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小鱼亲测”签署投资协议。这是普华永道在生物科技及互联网平台领域的首个计划投资,以应对食品安全为大中华区乃至世界各地带来的新挑战。

至此,水中银已获得包括美商中经合集团、英诺资本、香港城市大学基金、香江集团、六合控股集团、布里奇菲尔德全球有限公司(Bridgefield Global Limited)、巴巴鲁巴工业集团(Babaluba Industries Group)、普华永道及多个投资银行家的资本注入。

在杜伟樑看来,南丰集团更多是给水中银公司带来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战略价值,而普华永道的背书能够提高水中银的公信力和知名度,并有望借助普华永道的审计客户平台进一步推广公司技术。杜伟樑坦言:“我们是一个生物科技公司,跟市民大众、客户有点距离。因为我们一直搞技术,要传播出去就需要有合作伙伴,食品、化妆品、保健品、母婴用品等消费品行业是水中银率先针对的领域。”

杜伟樑用一尾小鱼搅动消费品安全市场,虽然让很多消费者可以安心地购买到绿鱼产品,从而提高了幸福指数,但是一些不法商家却对水中银很忌惮。“香港有很多外国品牌的代理商,即使出现在‘红鱼’的榜单上,也没办法修改配方以提高产品品质,现在他们如果在‘绿鱼榜单’没有看到自己的产品,就会感觉不爽。”杜伟樑无可奈何地摇摇头。最令他兴奋的是,内地一些快消品商家非常重视品质的提升,已经从与水中银的合作中得到了实惠,这让水中银的社会价值真正得到了发挥。

杜伟樑很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他表示目前水中银在广州已经设立了分支机构,来自内地市场的销售业绩占到公司总收入的70%;未来,水中银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向内地扩展,内地市场肯定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水中银可以帮助更多中国企业实现产品品质提升,再到国际品牌的塑造,打通这条双赢之路一定是非常有意义的。

水中银首席技术官兼欧盟及英国注册毒理学家陈雪平博士演示转基因鲭鳉鱼胚胎慢性毒物检测,当鱼胚胎遇到检测样本慢性有毒物质时,肝脏会发出绿色荧光,以光度将有害物质能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