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灵魂深处一闪光”会害了我们

钱锺书先生曾经说过,我们年轻的时候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创作冲动当成创作才华。而很多管理者也容易把“灵魂深处一闪光”当成“天才的想法”。

我认识的一位某国有企业的部门经理非常喜欢阅读和思考,总会有很多“天才的想法”。例如,在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时,他就思考如何将移动互联网与自己的工作相结合,他经常将部门的员工聚在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将任务布置下去。但每次在一个任务执行到一半时,他又会迸发出新的想法,然后重新安排布置,部门的员工苦不堪言,私下里交流时都提及最害怕放假,一放假领导就会有新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大都落了个无疾而终的下场。

我相信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在某个时刻,也许是你晚上躺在床上思考的时候,也许是你听了某次演讲或看了某篇朋友圈好文的时候,突然迸发出很多“天才的想法”和“灵感”,并为此兴奋不已,恨不得马上就开始着手实施,你似乎看到了那个更成功的自己在招手。就像案例中的王新力,你可能因为听了一次演讲,突然激发了自己的“灵感”,可这些“灵感”真的有用吗?

这些让我们兴奋不已的想法不断涌现,与我们吸收的认知有很大关系。在这个时代,人们被太多“灵魂深处一闪光”的营销故事影响,“因为某次打车不顺,×××产生了创建共享出租车平台的想法”“因为某次拜访客户不顺,×××要做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平台”这类的营销故事总让人兴奋不已,好像类似的事情明天就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这些故事被新奇和成功的表象包裹着,也会让你开始觉得自己在做的事情无聊了,你希望能做一件“不一样”的事情,而“灵魂深处一闪光”似乎能够指引着你去做“不一样”的事情。

现实中,大多数的“灵魂深处一闪光”最后会不了了之,因为人们总是因为兴奋而忽略了它的门槛。就像案例中的王新力,听到一个想法就兴奋不已,却忽略了这种事情对于自己的适合程度、做这种事的时间节点、自己的性格是不是适合等。如果不考虑清楚以上几点就盲目投入自己最宝贵的资产——时间,结果往往是失败的。

面对新事物时产生兴奋是人的天性,人们会因此忽略那些无聊但有效的事情。可真正能成就你的往往是在无聊但有效的事情上投入足够多的精力,并把它做到极致。

我曾经与国内某位知名的投资人交流,那次谈话让我有很大的触动。当时我被创业问题困扰,我找到这位投资人,告诉他自己从事的业务特性会遭遇“天花板”,即使做到行业顶尖,大概也只能做到一两个亿的规模,希望能找到新的模式突破这种瓶颈。当时他只问了一个问题:“既然你说一两个亿的规模是瓶颈,请问你是否已经做到了一两个亿的规模?”“还没有。”我不得不如实回答。“那为什么不先做到呢?把那些无聊但有效的事情做到极致,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靠什么新想法。因为你的新想法只是对你来说比较新,很可能别人尝试过很多次了,你之所以还没看到它成功,也许是因为它根本不可能成功。”

这段话对我的影响很大,在后来和很多企业经理人接触的过程中,我看到了非常多像王新力一样的人,在有一点基础后就开始胡思乱想,却忽略了那些无聊但有效的事情。

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会鼓励大家建立跨界认知,但这一定有一个前提,就是你已经在某个领域里把一件事情做到了极致,然后围绕这件事情去补充跨界的认知,重新编织你的能力,而不是指望“灵魂深处一闪光”来让自己瞬间打通“任督二脉”。

“灵魂深处一闪光”是我们成长的标志,我们需要去管理它,而不是被它驾驭。

1.给想法留出沉默时间

虽然“灵魂深处一闪光”会给我们带来困扰,但我们不能直接扼杀它,而是要合理地利用它、管理它。

管理想法的第一个关键是给每个想法留出沉默时间,也就是说在你有了新的想法后,你要做的不是马上付诸行动或与谁分享,而是要将这些想法放置一段时间,比如2天或1周,之后再开启。通常情况下,几天的时间会让大脑冷静下来,多巴胺也不再分泌,你就可以用更客观的视角看待这些想法。这就像上学时我们总会遇到难题,遇到了,我们可以先把它搁置一段时间,等过一会儿再审视这道题目,说不定会有新的收获。

我曾经接触过vivo公司的一位管理者,他勤于思考,也曾因为总是迸发想法之后半途而废而感到烦恼。他管理自己的想法的方法是用手机备忘录记录下来,给每个想法两天的沉默时间。他告诉我,两天后,自己往往会认为当时的那些想法并不成熟。他的手机上一年内会记录 100 多个想法,而真正能实施的想法只有 3 个。当然,其余的那些想法也非常有价值,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一天可以让他产生新的启发。

2.让想法可视化

管理想法的第二个方法是让想法可视化。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一个新的想法出现时,如果你没有及时记录,很快就会忘记这个想法。当你需要给新的想法建立沉默时间时,更要记录下来,并把它们可视化,也就是在一面墙上或一张大纸上视觉化地呈现出来。

“灵魂深处一闪光”带来的往往是灵感,而单一的灵感其实并不靠谱,在灵感与灵感之间有了联系,形成了新的认知之后,思想才会产生,只有思想才能真正成就你。

我曾认识某银行信用卡销售的一位负责人,他会习惯性地将近期的想法写在便利贴上并把它贴在办公室的墙上。例如,他曾想过通过幼儿园渠道建立新销售场景,也曾经在看完一部电影后思考借势电影营销,后来他给这些想法留出沉默时间,之后发现这两个想法都不具备单独实施的可能性。但如果以“儿童+电影”的想法链接,就能产生可以执行的方案。当时这家银行正在赞助一部儿童电影,正好可以借势推出相关主题的卡通信用卡,并且在电影院进行场景营销。这个方案落地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如果他没有让自己的想法可视化,那这次的成功可能就不会发生了。因此,让想法可视化,让思考的过程清晰可见,可以帮助你在职场中达成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