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9.另外,本书有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的引用,均来源于此辅导读本。而财政预算又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是现代国家财政体系的核心制度和公共服务供给的基本制度载体,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关键性技术支撑功能。对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要求,“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如何建立健全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科学的财政制度,预算预算的性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性质的预算,是指包括国家的预算、企业的预算、社会各单位的预算、社会各类组织的预算、家庭的预算等只要是有“收入计划”和“支出计划”行为和行为结果的各种预算;狭义性质的预算是特指国家的预算,即《预算法》上的“预算”。国家预算除了属于保证国家机关正常运行的小部分资金外,绝大多数资金都属于整个国家,直至包括国家的每一个公民在内。“政府预算”虽可以理解为由政府编制和执行的国家预算,但也可以理解为只属于政府的预算。所以,为避免产生误会,《预算法》修订之后已不再使用“政府预算”的表述。“公共预算”是指国家以整个社会管理者身份取得的收入和用于维持公共需要、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发展社会公共事业的预算。本书所称的财政预算,是政府活动计划的一个反映,它体现了政府及其财政活动的范围、政府在特定时期所要实现的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它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在日常生活乃至国家行政管理中被广泛采用,是由政府编制、经立法机关审批、反映政府一个财政年度内收支状况的计划。制度是逻辑起点和突破口的核心。2014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在该方案中明确要求:“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约束,规范政府行为,实现有效监督,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内容,财政预算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是政府制度建设的核心领域。

政府的本质是为社会公众服务,力图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政府在履行基本职能过程中,从决策、管理、服务到监督,归根结底是一个资源配置过程,而配置资源的内在机理就在于财政预算。从形式上看,政府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都是政府行为的结果表现,而决定政府行为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财政预算;特别是作为法治政府核心命题的政府职能边界之确定,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立足于财政预算基础之上的。因此,在当代公共治理变革中,财政预算治理是各国政府公共治理革新中的重要时代议题。

当前,我国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各个领域的改革,比如政府机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进行了7次国务院政府机构改革,力图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深化机构改革做出重要部署,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研究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问题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决定》明确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根据该方案,改革后,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为26个。、金融改革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金融改革的任务被明确表述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虽然这几个领域的改革早已有共识,但在具体推进领域、步调和节奏方面,仍存在不同意见。、医疗卫生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经历若干比较大的改革过程,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比如,针对卫生资源严重短缺导致的“看病难、住院难和手术难”问题,鼓励多渠道筹资、多种形式办医,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办医的新格局。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在城镇,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等五项社会保险制度,并且已经全面实施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农村,我国正在全面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探索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加快新型合作医疗改革试点的步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国企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是党中央实施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方针的重大战略步骤,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国企改革的中心环节和核心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2018年10月,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传递出多个重要改革信息。下一步,国企改革部署将紧扣重点,务求实效。在实践层面,新启动的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正紧锣密鼓推进,新一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有望尽快推出。种种信号显示,深化国企改革将重拳出击,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等关系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基础的重大改革议题正在加速推进,各种难点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而所有这些都无一例外地反映到财政问题上来,无一不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财政预算制度的根本变革。高志立,孙仁宏.市场化进程中的政府预算公共化实践进展、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11(28).与此同时,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间事权和财权的划分,本质上都体现于财政预算制度,各预算单位之间以及预算单位与社会成员之间经济社会利益关系的正确处理是财政预算制度合理运行的结果。因此,财政预算治理不仅是财政制度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承载着公共财政公共财政(Public Finance),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它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财政模式。这种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财政职能范围,并以此构建政府的财政收支体系的财政模式,在理论上被称为“公共财政”。公共财政就是市场经济下政府的财政,公共财政实质是市场经济财政。“公共财政”的要义:并不在于新古典主流经济学所表明的“市场失效”这一经济逻辑起因,而在于其预算法治和民主财政的“政治实质”内涵。改革突破口的历史使命,也因为各项改革与财政预算之间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密切关系,使得财政预算治理成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财政预算是以政府的行政权力取得收入并通过支出方式配置资源,预算所提供的政府收支信息,反映了政府在行使所有与公共资源筹集、配置和使用有关之权力的信息。国际人权组织的安·布莱博格曾如此描述预算:财政预算是政府为所有人能够实现更好的生活的一个执行方案,它规定了人们应该缴纳多少税收,政府如何花钱,要实现什么目标。因此,它是所有政府政策的概括。[美]安·布莱博格.财政预算:实现权利的一个关键工具[J].权利与公共政策(天则经济研究所),2005(6).因此,无论是制定作为政府活动之起点的良善政策,还是监督与约束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自由裁量权的非规范性扩张,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资金的效果与效能,都有必要建立一个具有统一规范、严格监督、公开透明等特征和属性的预算管理制度。

作为政府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财政预算不仅集中体现了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意图,是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卫生等各个方面公共政策的物质基础,而且它事关社会公众的现实利益。作为公共服务供给的基本制度载体,预算制度将政府同社会公众的利益密切联结起来。在现代社会中,财政预算日益成为社会公众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表达公共意愿之平台与通道的制度保障。

财政预算不仅是政府的收支计划,也是规范约束政府行为、监督保障政府合理行政的重要方式,是民主与法治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在经济领域的集中体现。市场经济民主化、法治化与财政预算治理如影随形、相互促进。从预算草案的编制,到审议与批准通过,再到执行以及执行之中的监督和决算评价绩效考核等整个预算过程,正日渐成为公民监督政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切入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本书编写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3.另外,本书有关十九大报告的引用,均来源于此辅导读本。财政预算作为政府公共经济活动的集中体现,如何“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1条。,如何充分彰显民主性、效益性和法治性,充分发挥监督政府权力合理运行的制度属性,实现财政预算治理能力和制度体系的现代化,既是一个厚重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随着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在财政预算治理方面已经做了不少的努力,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