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削藩

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巩固统治,分封了22个诸侯国。诸侯王的势力日渐壮大,这让御史大夫晁错心急如焚,于是就有了历史上的“晁错削藩”。

七国之乱

有一天,晁错对汉景帝说:“吴王一直不来朝见陛下,不知道他是不是正在招兵买马,准备造反。不如趁早削减他们的封地,省得留下祸患。”汉景帝听了,觉得晁错的话有几分道理。

可皇帝担心削减封地会引起这些诸侯王造反,便不知所措。

晁错继续说:“这些王爷们要是想造反,不削地他们也要造反。如果现在造反,祸患还小,将来造反祸患可就大了。”景帝觉得很有道理,便点头同意了。从这时起,汉景帝决定让晁错担当这一重任。

楚王刘戊荒淫无度,不守规矩。有一次,楚王到长安来,晁错找了借口先削去楚王封地中的一个郡,接着,晁错又拿赵王的过失削去他的一个郡。

胶西王私卖官爵,也被削去了6个县。

正当晁错与汉景帝商量怎么削减吴王刘濞的封地时,他的父亲从老家颍川(今河南禹州)特地赶来,对晁错说:“你当了御史大夫,地位已经够高的了,就应该安分守己。诸侯王都是皇室的骨肉,你管得着吗?你把他们的封地削了,哪一个能不恨你,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父亲的一番话,让晁错感慨万千。

话说回来,这削减封地,关系到的是国家安危,父亲又怎么能够理解呢?他对自己的父亲说:“不这样做,就无法行使权力,天下必定大乱。”他的父亲叹了一口气,说:“刘家的天下安定了,我们晁家就危险了。我已经老了,不愿意看到大祸临头。”老人回家不久就喝毒药自杀了。

吴王刘濞听说朝廷要削地,第一个起来造反,并煽动其他诸侯王一同起兵叛乱。

公元前154年,吴、楚、赵、胶西、胶东、淄川、济南等7个诸侯组成七国联军,浩浩荡荡杀向京师,这就是历史上的“七国之乱”。

周亚夫平定叛乱

叛军声势浩大,汉景帝吓得六神无主。

一个名叫袁盎的人给景帝出主意:“这些诸侯国是没有能力造反的。他们之所以造反,都怪晁错总劝陛下削减封地,现在才出了大乱。因此,只要杀了晁错,退还削去的领地,这叛乱不用一兵一卒就能平定。”汉景帝方寸已乱,果真把忠心耿耿的晁错杀了,以为可以平息事态。

诸侯们该退兵了吧?吴王刘濞已经打了几个胜仗,夺下几座城池。他听说皇帝下了要七国退兵的诏书,冷笑一声,说:“现在我也是个皇帝,干吗非听你的?”景帝这才知道错杀了晁错。

国家一片混乱,汉景帝突然想起父亲临终时对自己说过:“要是国家有什么危难,可以去找周亚夫。”果不出所料,周亚夫一上任,就挫败叛乱的诸侯军,只用3个月就平定了七国叛乱。此后,七国的后代继续为诸侯,不过只能在自己的封地内征收租税,不再干预地方行政,大大削弱了诸侯的势力,汉朝的政权进一步巩固了。这一时期,汉朝出现一派富裕的景象,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历史档案馆

贵粟政策

西汉初年,土地迅速集中,富商重利盘剥,肆意兼并。汉文帝时,土地兼并的现象更为严重,农民破产流亡,造成朝廷粮食储备缺乏,不能与诸侯抗衡,也难于抵御北方匈奴的侵扰。当时的改革家晁错提出以贵粟为中心的劝农政策,实际上是汉初重农抑商政策在文帝时期的强调和延续。这一政策,让国家的存粮大增,老百姓的生活和生产状况得到了改善,为汉朝积累了财力和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