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四册)(彩色插图版)
- 谢桂梅
- 1581字
- 2021-04-30 11:35:36
合纵与连横
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国力越来越强大。这让其他六国感到恐慌。有些人建议六国结成联盟联合抗秦,这种策略叫“合纵”。另外有一些人则主张拉拢各国靠拢秦国,打击其他国家,这种策略叫“连横”。
三寸不烂之舌
在这些人中,诞生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纵横家,最有名的要数主张“连横”的张仪和主张“合纵”的苏秦。
苏秦出生于洛阳,洛阳是当时周朝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为,曾求见周天子,却没有引见之路,一气之下,变卖了家产到别的国家找出路去了。可东奔西跑了好几年,也没当上官。后来钱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里人看到他穿着草鞋,挑着一副破担子,一副落魄的样子,对他就很冷淡,瞧不起他。他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于是发奋读书。
据说,他晚上念书的时候还把头发用带子系起来拴到房梁上,一打瞌睡,头向下栽,揪得头皮疼,他就清醒过来了。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头悬梁,锥刺股”。就这样过了一年多,他的知识比以前丰富多了。
秦孝公死后,他儿子秦惠文王掌了权,不断扩张势力,引起了六国的恐慌。有一些政客帮六国出主意,主张六国结成联盟,联合抗秦,苏秦就是其中一个。公元前334年,他开始到六国去游说,宣传“合纵”的主张,结果他成功了。第二年,六国诸侯订立了“合纵”的联盟。苏秦挂了六国的相印,成了显赫的人物。
苏秦后来辗转到了秦国,凭三寸不烂之舌,得到秦惠文王的信任,当上了秦国的相国。难怪,苏秦经常吹嘘:“只要有舌头,就还有出头的一天。”而魏国人张仪的主张是“连横”。他学完课业就告别老师,到诸侯国进行游说。
这个时候,六国正在组织“合纵”。在六国当中,齐、楚两国是大国,张仪认为要实行“连横”,就必须把齐国和楚国的联盟拆散。于是,他向秦惠文王献了个计策,就被派到楚国去了。
张仪出使楚国
到了楚国,张仪先拿贵重的礼物,送给楚怀王手下的宠臣靳尚,求见楚怀王。楚怀王听说张仪名气很大,就认真地接待他,并且向他请教。见到楚怀王后,张仪就说:“秦王派我来跟贵国交好。要是大王能跟齐国断交,秦王不但情愿跟贵国永远和好,还愿意把商、于(今河南淅川县西南)一带600里的土地献给贵国。”楚怀王糊涂透顶,经张仪这么一说,立刻就同意了。
楚国大臣陈轸知道张仪没安好心,便对楚怀王说:“楚国因为有了齐国做自己的盟国,秦国才不敢来欺负。要是大王跟齐国绝交,秦国不来欺负楚国才怪呢。如果秦国真的愿意把土地让给咱们,大王可以等土地到手后,再跟齐国绝交也不算晚。”可楚怀王哪里听得进去,光想着自己会得到土地,索性就听从张仪的建议,跟齐国绝交了。
秦国会把土地给楚国吗?楚国使者到秦国后,张仪就翻脸不认账了:“我什么时候说过要送给你们600里土地?我说的是6里。你要是想要,就自己来拿吧。”楚怀王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不该轻易相信秦国。他终于忍无可忍,立刻发兵十万要攻打秦国。秦惠文王获得消息后,也准备了十万精兵前往迎战,还约了齐国助战。在这之前,齐宣王听说楚国同自己绝交,立刻打发使臣去见秦惠文王,约他一同进攻楚国。这样一来,楚怀王可有得受了。结果楚国一败涂地。
十万人马的大军,最后只剩了两三万,连600里的土地也被秦国夺了去。楚怀王只好忍气吞声地向秦国求和,楚国从此衰弱下去。张仪用欺骗的手段收服了楚国,又先后到齐国、赵国、燕国,说服诸侯各国“连横”亲秦。这样,“合纵”的联盟终于被张仪拆散了,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历史档案馆
战国纵横家
纵横家兴起于战国后期,群雄相争除了武力,还需展开外交、政治上的攻势。纵横家们并不专崇一种主张或观点,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定其取舍,故忽而用儒,忽而用道,构成了所谓的一纵一横。西汉时称纵横之说为“长短说”,长说、短说和一纵一横含义相同,都是纵横之士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观点去说服对方的一种方法。到了战国晚期,因秦强六国弱已成定局,所以有人将建议六国联合抗秦的策略称为“合纵”,而拉拢各国与秦合作、打击其他国家,就是“连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