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旧影:上海市文史馆一瞥
陈铃
上海市文史馆是政府领导下的具有荣誉性的统战工作机构。1952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建立文史研究馆的决定。翌年3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在陈毅市长主持下,筹建上海市文史馆,并决定聘请海上名宿、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张元济为馆长,同时延聘著名学者、专家江庸、李青崖、陈虞孙为副馆长,丰子恺、江恒源、吴蕴初、余云岫、沈尹默、周予同等人为馆务委员,共襄馆务。当时张菊老卧病有年,再三谦辞。鉴于上海是人文荟萃之地,名士耆宿云集,毛泽东素知菊老德高望重,曾指出,上海文史馆首任馆长非其莫属。陈毅市长二度赴菊老榻前致意,事方商定。
1953年6月8日,第一次馆务委员会议在市府召开,金仲华副市长讲话,宣布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正式成立。当时馆址选定永嘉路623号一幢独立楼房,开展馆务活动。第一批聘请入馆的有姚虞琴、商笙伯、曹元鼎、吴眉孙等36名老人,由陈毅市长亲笔签发聘书。1955年4月,更名为上海市文史馆。随着馆务发展,馆址迁往岳阳路261号,后又迁宝庆路22号。到1955年底,文史馆共吸收馆员129人。但建馆以来收到申请资料又被剔出的达130多人,1956年申请入馆者又有153人。不过当时上面拟扩大知识分子照顾范围,于是新旧材料都得以陆续被转送市委统战部处理,结果1956年猛增165位馆员名额。1961至1962年间,又增聘馆员147名。截至1966年5月“文革”前夕,累计聘请馆员603名。在受聘馆长、副馆长、馆务委员和馆员中,有前清翰林8名,进士4名,举人30名,秀才53名,贡生20名,国外留学及大专院校毕业生123名,参加过辛亥革命者40馀名。
对于这样一个“卧虎藏龙”之地,笔者不揣冒昧,依据有关档案材料,偶得一鳞半爪,琐琐记之,以期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