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千古苗寨观景台。
眺望,古色古香的木质吊角楼,呈厂字形。
苗族吊脚楼一般分为三层,第一层摆放农具和饲养家畜,第二层是生活居住用,第三层用于存放粮食。
侧面还设有美人靠
“美人靠上靠不靠,不是美人三分俏”。
两人沿青石板铺成的村道下来。
白水河映入眼帘,抬头望去,依山而建的吊脚楼连绵成片,气势恢宏。
“那是表演广场吗?”
“西江就是一座露天博物馆,每年这里都有苗年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
“不是很理解”
牯藏节,也称“吃牯藏“、“吃牯脏“、“刺牛“,是QDN、桂西北苗族、侗族最隆重的祭祖仪式。节日由苗族各姓牯藏头组织,在历史上关系较密切的村寨间进行。一般13年举行一次,具体的时间由村寨之间商定,轮到之寨为东道。“牯藏节“的重要内容是杀牛祭祖。
吃牯之寨提前一两年喂养牯牛,多者一家喂2-3头,少者两家喂一头,有青年、老人,尤其是姑娘,家庭力争多办衣物,银手饰,所有家庭竞相备足酒肉、鞭炮、红彩等礼物;姑娘则准备丝线,布鞋等物。主寨提前两月或半年向客人发出口头或书面邀请,临节前再次邀请客人,并用鱼藤草在斗牛场出入口扎拱门。
节前一天,客人牵斗牛,担肉酒彩礼,吹笙鸣炮进寨,主寨亦吹笙鸣炮相迎,并举行敬神仪式。敬神时,寨头路口置岗哨把守,禁行人入寨。
活动一般进行斗牛3至4日。第一日早饭后,男女青年着盛装进入斗牛场观牯牛打斗,不加干涉。
第二天早晨,凡参加打斗的牯牛除少数外均宰杀,以内脏祭天地、祖先、祈求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地方平安。节日期间,凡到场观看斗牛和踩歌堂者,皆视为贵宾,日夜歌酒不休。
牯藏节的第一年,由民众选出五位精明能干的已婚男子为鼓藏头。
第二年在牯头的领导下采购牯牛,同时完成接鼓、醒鼓和制单鼓的任务。所谓接鼓就是在祭祖前把双鼓从一届第一牯头家接到新的第一鼓头家里搁置。
接鼓时要举行隆重仪式,五位牯头要一齐出动,歌师一路高歌,尾随群众无数,庄严而热闹。
所谓醒鼓就是大家上山去把珍藏于石窟里的单鼓翻动一下,以示告诉祖先,即将杀牛祭祖了。
第三年为正式吃牯藏年,祭祖前一日,举行隆重的斗牛仪式,次日杀牛祭祖,事前请鬼师念“扫牛经“,说是超度牛魂到祖先住处去,以使族人免受灾害。接下来第一天,各户以牛的肝、肺、心、肚、肠、茶、酒等敬奉祖先。
第二天四位歌师轮流到五位牯头家去唱祭祖歌。
第三天向祖先敬献牛角。
第四天跳芦笙、跳铜鼓,青年则可以“游方“。
第五天举行“角形排骨“仪式。
第六天群众从牯头家门口取牛角。
第七天晚上举行投火把游戏。
第八天自由活动。
第九天在第一牯头家摆上高、矮两条长凳,高凳为祖先桥,矮凳为行人桥,都供祖先和后人享用的。
第十天舂米做粑粑。
第十一天进行“背水养鱼“和“抹花脸“活动。
第十二天大家去第一牯头家吹笙庆贺。
第十三天用牛皮蒙制单鼓。
第十四天家家户户祭鼓。
第十五天也是最后一天深夜,大家把单木鼓抬进石窟里珍藏,祭祖活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