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9月,缪晨曦6岁半,不满足7周岁入学的条件。如果坚持要入学,需要根据所差的月数缴纳额外的费用。这笔费用到底是以什么名义收的,缪晨曦不得而知,但是她知道母亲不想给这笔钱且想让她入学。
母亲从朋友那儿得知可以将户口本上的87年改成86年,只要在入学面试的时候晨曦自己不说错,老师是不会发现的。以前户口本是手写的,非常简陋。
面试那天,老师让晨曦伸直右手臂,紧贴右耳,再将手臂绕过头顶,用手指触摸左耳。晨曦发育还算正常,轻松做到了这一步。老师又问了几道十以内的加减法,晨曦对答如流。学前班算是没白读,能够从1数到100,10以内的加减法会做了,总算会写自己的名字了,生母韵母也认全了。最后老师问晨曦出身年月,晨曦答出了修改后的户口本上的年月。老师心中还是有些怀疑,看了一眼户口本,说:“这户口本是改过的!”母亲有些紧张,但是语气坚决地说:“没有!”
入学面试这关算是过了,母亲如释重负。虽然说了谎,但是看到为了省下几百块钱而开心的母亲,晨曦也跟着开心。
关于说谎这件事,晨曦一直是疑惑的。母亲不知多少次用撒谎这个理由打骂过她,但是这一次却让她配合撒谎。很多年后,晨曦能够想明白其中的逻辑:母亲不是不能接受撒谎,是接受不了被骗。可是当年只有6岁半的她没有能力根据是非判断要不要撒谎,她行事的原则只能是让母亲开心。
晨曦的朋友虽然比她大两个月,依旧不满足入学条件,不得不交了额外的费用。晨曦还傻乎乎地在朋友面前炫耀,她只想分享自己的喜悦,却没感受到朋友的伤心。
入学那天,各班的班主任把所有学生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家长和学生需要一个一个班找自己的名字才知道自己分到了哪个班。没费什么功夫,晨曦和母亲就找到了自己所在的班级。班主任是语文老师,看起来比母亲年纪大,烫着一头短卷发,纹了眉,还算和蔼可亲。
开学了,教室里满满当当地挤进了70多个学生。虽然幼儿园的时候没见过这阵仗,但是学前班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晨曦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不适应。据说大家的父母都是60年代出生潮出生的,虽然施行了独生子女政策,出生的人口依旧很多,教室根本不够用。尽管如此,晨曦这批学生也算是幸运的,因为下一届学生甚至要靠分批上课来应对教室不足的情况。
上课第一天的内容非常简单,只需要写一整篇“a”就可以了。这些知识都是学前班都学过的内容,晨曦觉得非常简单,自信满满地写了起来。母亲这时无事可做,跑来盯着晨曦做作业。她见晨曦先写了一个“c”,再写一个小尾巴将“c”封口,一把将笔夺过来,在晨曦的本子上一笔写了一个“a”,有些得意的说:“一笔就写完了,你怎么还分两笔写?”晨曦有些生气,说:“老师就是这么教的!”母亲还不死心,又一连写了几个,说:“我的老师以前不是这么教我的。你的老师怎么会教这么慢的方法?”
母亲一直问老师为什么要那么教,晨曦不知道要怎么向母亲证明老师确实是那么教的,最终急哭了。还好这时同年级的朋友来找晨曦玩,看到晨曦在哭,得知原因后向母亲解释:“老师确实是那么教的。”
虽然自己的清白得到了证明,晨曦还是觉得好委屈。哪怕过了很多很多年,再想起来还是能委屈地流下眼泪。
为什么和父母沟通那么困难呢?晨曦觉得是因为子女和父母之间很难获得对等的关系。那对儿比自己早二十多年出生的人可以无障碍沟通,但是和自己的孩子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