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筝
  • 任晓姝
  • 1685字
  • 2021-04-05 02:48:40

一、风筝的历史起源

风筝作为一项传统民间技艺,一直为大众熟知并喜爱。人迹所至,均可见其踪影。中国是世界所公认的风筝发源地,但风筝始于何时,却至今存在多种争议。有关中国风筝最早的记载见于《南史》,其时正是南朝时期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侯景叛乱,围困梁简武帝及其官员于台城之内,太子简文曾以风筝载诏飞放城外,号召援军解救:

贼之始至,城中才得固守,平荡之事,期望援军。既而中外断绝,有羊车儿献计,作纸鸦系以长绳,藏敕于中。简文出太极殿前,因西北风而放,冀得书达。群贼骇之,谓是厌胜之术,又射下之,其危急如此。(《南史》卷八十,《贼臣》“侯景”)

这是风筝第一次以其实用性出现在史料记载中。其后唐宋文献也见有关此事记载,唐人丁用晦的《芝田录》中记载:

侯景逼台城,梁武帝计无所出,有小儿献计,以纸鸢系诏书,因风纵之,冀有外援,鸢飞数十,援卒不至,台城遂陷。(《说郛》卷三引)

此外,《资治通鉴》中对此事也有所记载:

高州刺史李迁仕、天门太守樊文皎,将援兵万余人至城下。台城与援军信命久绝,有羊车儿献策,作纸鸱系以长绳,写敕于内,放以从风,冀达众军,题云:“得鸱送援军,赏银百两。”太子自出太极殿前乘西北风纵之,贼怪之,以为厌胜,射而下之。

以上三条记载在文字上虽然小有出入,但所描述的事实却十分清楚,由此推断风筝在这时在民间既已得见。上述文献所记事件,距今约1600年,可作为考订风筝历史的重要依据之一。

关于风筝起源,还有几种观点。一是“春秋说”,认为墨子、公输班制作的木鸢就是最早的风筝。《韩非子》一书中有关于“木鸢”的记载:“故墨子为木鸢,讴癸筑武宫。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另外,在《墨子》中还有鲁班造“鹊”的记录:“公输子削竹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

二是“秦汉说”,以为风筝是韩信所制作的,已有2100余年历史。高承所撰的《事物纪原》中记载:“俗谓之风筝。古今相传云是韩信所作。高祖之征陈豨也,信谋从中起,故作纸鸢放之,以量未央宫远近,欲以穿地隧入宫中也。盖昔传如此,理或然矣。”

此外,在民间关于风筝的起源,还有如下几种说法:

(1)斗笠(树叶)说

斗笠起源于何时,已不能详细考证,但《诗经》有“何蓑何笠”的句子,说明它很早就为人们生活所用。在武侠小说中,斗笠常为高人手中的武器,往空中一掷,旋转飞行,直奔对方头颈。

据说有一天,田里的农夫正在耕作,忽然刮起了大风,大风卷走了一个农夫的斗笠,农夫赶紧去追。当时斗笠飞在空中,只有系在斗笠上的绳子还拖在地上,农夫见状,于是一把抓住地上的绳子,斗笠便在空中飞了起来。农夫觉得这很有趣,于是他便经常给村民们放斗笠,后来演变成了放风筝。

树叶说来自中国南方一带,与“斗笠说”颇有几分相似。中国台湾的高山族、海南岛的黎族人在很早以前就曾用树的叶子作风筝。这些地区经济落后,居住在深山里,各种物资都很稀缺,如丝绸、纸类等其他的先进材料甚至都没见过,但是他们还是坚持放风筝,且放风筝的历史并不亚于经济发达地区。

(2)帆船(帐篷)说

作为交通工具的船只,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以前就被人类发明并使用了。在“靠水吃水”的年代里,船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生存工具。战国时期《庄子·逍遥游》中提到“列子御风”,讲的便是传说大禹时期人们在船上就已经装置了帆。帆船借助风力远行,人们便仿照帆的原理,扎起风筝放飞。

(3)飞鸟说

从记载有关古代风筝的很多历史文献来看,古代风筝造型以鸟形居多,由此推断最初的风筝是受飞鸟的启发扎制而成的,并以飞鸟命名。

该观点认为,风筝问世和人们对飞鸟的好奇和崇拜是分不开的。鸟的外形对于知识尚未开化时的人们来说是很奇特的,因为鸟儿们可以在天上自由飞翔。正因为人们对飞翔的渴望与崇拜,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有很多的部落以鸟为图腾和崇拜对象。这种愿望和情怀就在各式各样的风筝上体现了出来。

有关中国风筝起源的问题,由于无法通过文献考证加以证明,在考古发掘中也无相关出土物,因此短期内很难获得明确答案。虽然关于风筝的起源问题一直有争议,但制作风筝这门传统手工技艺,作为民间文化与生活的载体,所体现出的社会性及艺术性,却是清晰而具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