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隆福寺商业民俗志
- 卫才华
- 1057字
- 2021-03-31 22:27:14
绪论
北京隆福寺在明代被称为“大隆福寺”,始建于明景泰三年(1425),清雍正三年重修。1隆福寺在明代是京城唯一的番(喇嘛)、禅(和尚)同驻的寺院,清代则成为完全的喇嘛庙。隆福寺坐落在东四北大街西,曾是皇家香火院之一,民国时期是京师著名的大庙会,为庙市之冠。因坐落在东城与护国寺相对,俗称“东庙”,其寺庙历史近五百年,1976年隆福寺庙宇建筑被拆完,后来在其原址上修建了隆福大厦。隆福寺街因隆福寺而得名,20世纪60年代改称“人民市场街”,后恢复原名,旧时指隆福寺庙前东西长街,现在主要指东起东四北大街,西止美术馆东街的区域,现在隆福寺主要指景山街道办隆福寺社区。
记载隆福寺的历史文献和现代文史资料很多,内容主要集中在回忆隆福寺庙会、隆福寺小吃、隆福寺书店、花店等方面。2明清至民国,北京地方史志和文人笔记中记载隆福寺的信息非常丰富,大多有关北京古迹、庙会甚至书市的记载都会提及隆福寺。其中记载隆福寺的官修地方志主要有:清代的《日下旧闻考》3《宸垣识略》4和《光绪顺天府志》5等,特别是《日下旧闻考》对隆福寺记载比较全面、详细,后世官修方志和人文记录经常引用此书。其他笔记文献史料也记载了隆福寺的相关历史,如明代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 6,明代陆容的《菽园杂记》 7,民国陈宗藩《燕都丛考》8,民国李家瑞《北平风俗类征》等。9这类文献表达的是文人、官员等个人对隆福寺的记忆,充满生活细节,能够看出隆福寺微观的市井人生,如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关于“隆福寺”的记录,所载信息和明史吻合。北京隆福寺曾是著名皇家寺院,在宗教、政治、文化上特点突出,在商业活动中也很活跃。隆福寺这类皇家寺庙也是城市历史街区的中心,但是它在城市社会的发展,是寺庙通过商业形式与居民、政治、宗教、文化的利益结盟来实现的。
从目前已有文献资料看,由于隆福寺的长期存在,放大了庙会的商业功能,使庙会商业具有宗教朝圣和民俗体验的双重意义。从隆福寺商业角度看,隆福寺是一个城市公共空间,将神圣性和公正隐藏于繁盛之中,僧侣、官员和平民互有商业往来,商业消费成为认同隆福寺之福运象征的一部分。从隆福寺的历史地理位置看,它与北京城市社会结构和社会阶层分布的格局有关。商人社会地位的竞争,以及与管理者的紧张关系,恰恰是因他们和皇室寺庙的结合代表着一种宗教意义的社会平等,而变成合乎政府理想的社会结构。近代北京城市管理的“市”与皇城社会有区别。清代中期以后,外埠移民大批涌入北京,北京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市民阶层扩大,城市消费民俗需求突出,这也给隆福寺的商业民俗变化带来了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