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昭德皇后——王氏

王氏,益州新都,唐朝时期皇后,秘书监王遇之女,母为郕国夫人郑氏。出身官宦世家,嫁给奉节郡王李适,生下皇曾长孙李诵。母凭子贵,特承宠异,册封鲁王嫔妃,册封淑妃,排在众妃之首,行使皇后权力。泾原兵变,携带传国玉玺,逃往奉天避难,随驾回归长安,册立皇后,病逝于两仪殿,葬于靖陵,谥号昭德皇后,祔葬于崇陵。

王氏,出身官宦世家,秘书监王遇之女,唐德宗李适担任奉节郡王期间纳之,为李适生下长子李诵,即后来继任的唐顺宗。母凭子贵,生下李诵后,李适对王氏“特承宠异”,或者说“尤见宠礼”。李适改封鲁王,王氏为嫔,李适即位为皇帝,册封王氏为淑妃,排在众嫔妃之首。唐德宗追赠王遇为扬州大都督,其兄弟王果为眉州司马,甥侄拜官者二十余人,因唐德宗在位前期没立皇后,所以王氏行使皇后权力。

关于王氏的生平事迹,各种史料记载较少,《资治通鉴》中找到一段与王氏有关的话。“……至是,上召禁兵以御贼,竟无一人至者。贼已斩关而入,上乃与王贵妃、韦淑妃、太子、诸王、唐安公主自苑北门出,王贵妃以传国宝系衣中以从。后宫诸王、公主不及从者什七八。”

当时,唐德宗的后宫中没有贵妃这一级别的人物,其中的王贵妃应系王淑妃,即王氏,唐德宗仓皇逃窜,起因就是唐朝历史上那场著名的“泾原之变”。

节度使李希烈围攻襄城,唐德宗发泾原之兵,东救襄城。泾原与襄城相距千里,五千泾原兵冒雨而往,饥寒交迫,路过京城时,本以为能得到朝廷赏赐,而奉命犒师的京兆尹王翃,却只给他们粗饭菜羹,且没有任何赏赐。军心哗变,愤怒的将士们冲进京城,势不可挡,唐德宗闻讯,忙召禁兵以御贼,竟无一人至者,见势不妙,唐德宗连玉玺都忘了带,就拼命逃往奉天。做官掉了印的,史上不乏其人,而当皇帝忘了玉玺的,却极其罕见。

慌乱之中,还是王淑妃沉着冷静,把传国玉玺系在衣带上带出京城,即《资治通鉴》中提到的“以传国宝系衣中以从”。逃到奉天后,等唐德宗缓过神来准备下诏平叛,需要玉玺盖章签发的时候,这才发现玉玺不见了,关键时刻,王淑妃将传国玉玺拿出,解了燃眉之急,使唐德宗在狼狈流亡之际,能够继续发号施令,最终平息了叛乱,鉴于王淑妃的细心和殊功,唐德宗对她更加宠信。

关于这件事,《唐代宫闱史》记述的比较生动:“……德宗到此时,才想起当时仓促出宫,不曾把御玺带得,如今诏书上缺了玺文,不能发下去。德宗心里万分焦急,回得宫中,只是长吁短叹。这时王贵妃……从绣枕下拿出一颗玉玺来。德宗看时,果然是平日常用的那颗御印。……把个德宗欢喜得拉住王贵妃的手,只是唤爱卿,从此德宗虽在行在,也天天宠幸王贵妃,几无虚夕。”在流亡的十个月的时间里,王淑妃又为唐德宗生了一位公主。

唐德宗出逃后,朱泚“自白华殿入宣政殿,自称大秦皇帝,改元应天”,为了除掉唐德宗取而代之,朱泚全力围攻奉天城一个多月,结果失利。被围期间,城中粮食早已用光,就连唐德宗本人也只能吃一些野菜和粗米,皇帝如此,包括王淑妃在内的其他人就可想而知了。城外硝烟弥漫,城内缺少营养,刚出生后不久的公主夭折了,这件事对王淑妃打击很大,加上近一年的流离惊恐,,回到长安后,王淑妃便病倒了。

唐德宗摆脱困境后,本想立即册立王淑妃为皇后,由于王淑妃的身体一直没有康复,册立皇后的事情就耽搁了下来。在以后的两年里,王淑妃的病情一天天加重,直至病入膏肓,既出于发自内心的“念之”,也是为了通过办喜事来驱除病魔的所谓“冲喜”,唐德宗宣布立王淑妃为皇后,加冕仪式非常隆重,重病中的王皇后挣扎着与百官见面,然而加冕典礼刚落下帷幕,王皇后便撒手人寰。红事转眼变成了白事,唐德宗悲痛万分,为王皇后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王皇后的去世时间,各种史籍记载有差距。《资治通鉴》和《新唐书·德宗纪》均称“十一月甲午,立淑妃王氏为皇后。……丁酉,皇后崩。”意思是说王皇后当了三天皇后,而关于王皇后生平的第一手资料《旧唐书·后妃传》却称“十一月甲午,册为皇后,是日崩于两仪殿。”对此,《新唐书·后妃传》中的“册礼方讫而后崩”以及《旧唐书·德宗纪》中“丁酉,册皇后王氏。是日后崩”也可以佐证,所以,王皇后应于被立为皇后的当天死亡。

王皇后薨逝,百官服三日,唐德宗为其素服七日,并发哀三日,谥为“昭德皇后”。在为王皇后撰写谥册时,唐德宗觉得李纾在册文中称王皇后为“大行皇后”不恰当,又认为吴通玄修改的“咨后王氏”不理想,最后选用了“贞观中岑文本撰文德皇后谥册曰‘皇后长孙氏’”的模式,即称王皇后为“皇后王氏”才算满意。此外,唐德宗命人撰写《昭德皇后庙乐章》时,也是经过几番修改才定稿,可见唐德宗对红颜薄命的王皇后之定位之高,情意之重。

王皇后死后,初葬靖陵,唐德宗李适驾崩,葬崇陵。李诵即位后,将生母王皇后的棺椁从靖陵迁出,祔葬于崇陵,与唐德宗同葬一个陵区。王皇后虽然在位只有半天,但她生前能得到正式册立,这在唐朝中后期的后宫妃嫔中算是幸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