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视背后的秘密

目光的凝视常常会包含很多内容,对某一具体事物或人物的注视可以证明对他们感到好奇或感兴趣,也可以表示对他们的关注。当然,这种关注既包括积极的,也包括消极的,例如一个人直视另一个人时,我们可以把这种注视理解为一方对另一方的威胁与管制,甚至是憎恨。相爱的人之间也常常会彼此注视,这种注视通常是表现一种亲昵的关系,亲人之间也会这样,例如在母亲与孩子之间。

有另一种可能性,当人们在谈话时,一方将视线移开并向远方注视时,说明他在独立思考另一些事情,而此时,他不希望受到对方的干扰和影响。但是,从另一方的角度来讲,这样的行为又有些不够礼貌,对方会觉得受到了漠视和拒绝。

其实,在交谈过程中,一方将视线移向别处,仅仅是将思路集中,争取语言流畅表达的潜意识动作,并非真正的不尊重对方。这时,移开视线、注视远方的那一方,边缘大脑没有意识到来自对方的任何消极信号,从而不会在意对方的这种感受。

因此,如果我们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遇到这样的情况,大可不必在意,因为仅凭他注视远方这一点,并不能断定他是在漠视你的观点。

而在人们交谈的过程中,占据支配地位的人能够更自由地注视任何地方。因为,从常理出发,支配者常常不会在意被支配者的情感和想法,而受支配的人又常常不敢肆意移动目光,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换句话说,地位较高或拥有一定权力的人可以漠视一切,因此注视的目光可以不受限制。

处于被动地位的人也可以通过不断注视的目光唤起他人的注意,从而在取得关注的情况下获得表现自我的优势和机会。

在课堂上,学生想要回答问题或表达想法,但又没有足够的勇气举手示意,就会不断地注视老师,以引起老师的注意。相反地,如果学生不愿回答问题,则会将头深深地低下不敢去看扫视全班同学的老师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