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老年人的饮食习惯
老年人饮食为什么宜清淡
许多人觉得,父母含辛茹苦一辈子,年轻的时候没过上好日子,现在家里条件越来越好了,当然要有鱼有肉地侍奉父母,以尽孝道。可是饮食过于油腻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却会产生不利影响:大鱼大肉会让老年人血脂升高,动脉硬化,危害很大;而且老年人普遍消化吸收能力较差,大鱼大肉令消化吸收困难。
有医学研究也证实,现在营养条件好了,很多营养过剩导致的“富贵病”就出现了: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现在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但长年饮食过于清淡,也不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容易使老年人的饮食结构出现严重偏差,进而导致基本代谢出现原料短缺,有些重要生理活动无法维持正常,就会导致营养不良,身体虚弱,抗病能力下降,发生感染性疾病。
“三菜一汤”能保健康吗
如皋是江苏历史文化名城,也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评为长寿之乡。“三菜一汤”+米饭,这就是如皋人的午餐食单。虽然简单但非常符合营养学的标准,身体获得的营养成分也很充足。这种荤素搭配、以素为主的膳食模式,既经济又实惠,而且蕴藏着非常深刻而又容易为人们所忽略的长寿秘诀。
在如皋,大多数家庭的“三菜一汤”讲究的是两荤两素或一荤三素。“两荤”一般为肉禽类(猪肉、鸡肉、牛肉等)和水产类(鱼、虾等)各一种,可以其中一个是主菜,另一个是汤。但无论是“两荤两素”还是“一荤三素”的模式,素菜的量永远大于荤菜的量。也就是说,如皋人的膳食习惯中,素菜显得更为重要。即便是“两荤”格局,荤菜也只是作为点缀而存在的,并不是很重要。
汤在长寿之乡一般是作为副菜考虑的,如皋人饭前饭后都要喝汤。特别是午饭必有一汤,如果一顿饭有两个荤菜作主菜,那汤一定是蔬菜汤;如果一顿饭只有一个荤菜,那汤可以是荤的,也可以是素的。
在如皋人“三菜一汤”的菜单上,最常见和最受欢迎的菜色有以下几种:
(1)肉禽类:红烧猪肉、冷切羊肉、酱牛肉、青椒冬笋肉片、芹菜肉丝、韭菜蘑菇肉丝、大蒜猪肉丝。
(2)水产类:红烧河鱼、清蒸江鱼、盐水海虾、炒河虾、韭菜文蛤、红烧带鱼、蒜苗烧黄鱼。
(3)蔬菜类:炒油菜、炒芹菜、炒茼蒿、炒韭菜、丝瓜青豆、冬瓜虾仁、汆芦笋、鸡蛋番茄。
(4)豆制品:红烧豆腐、清炒茶干、凉拌豆腐丝。
(5)汤:油菜汤、荠菜豆腐汤、紫菜鸡蛋汤、排骨萝卜汤、肚肺汤、鲫鱼汤、老母鸡汤、肉片蘑菇汤、冬瓜汤。
中老年人如何健康用油
“油”是中老年人每日必吃的食物,它的用法是否科学对中老年人能否保持健康至关重要,如果使用不当,日积月累会对中老年人的身体带来极大的危害。针对人们在饮食生活中使用食用油方面容易出现的一些误区,医学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1)中老年人不能长期只吃单一品种的油。专家建议最好是几种油交替搭配食用,或一段时间用一种油,下一段时间换另一种油,因为很少有一种油可以解决所有油脂需要的问题。
(2)中老年人不能不吃植物性食用油或动物油。如果没有油,就会造成体内维生素的缺乏,以及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影响人体的健康。一味强调只吃植物油,不吃动物油,也是不行的。在一定的剂量下,动物油(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是有益的。
(3)血脂或体重不正常的中老年人要减少用油量。对于血脂或体重不正常的中老年人来说,专家建议最好选择植物油中的高单不饱和脂肪酸。在用油的量上,也要有所控制。血脂、体重正常的人总用油量应控制在每天不超过20克,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基本上各占一半儿。
“两粥一饭”能让中老年人颐养天年吗
“两粥一饭,长寿不难。”这句谚语在很多地方广为流传。这种“早晚喝粥,中午吃饭”的饮食模式,能够让老年人颐养天年。
粥,古时称糜、膻、酏等,古人写作鬻。中国从汉代起就有关于粥的记载,宋代诗人陆游有一首《食粥》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彻底道出了粥的神性气质。明代李时珍在他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中列有50多种粥的做法和药效。可见,在那时,粥就是公认的养生保健佳品了。
早晨喝粥的好处是调节脾胃,因为胃经过一夜的蠕动,存食基本排空,此时处于空虚状态的胃正需要补充水分和吸收营养,如果吃生冷坚硬的食物,则会刺激胃,使胃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医学入门》中有“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的记载。宋代文学家张耒专门写了一篇《粥记》来说明早晨喝粥的好处:“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中医有“年过半百而阴气自半”的说法,意思是老年人身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肾精不足的问题,经常喝粥,可以起到补益肾精、益寿延年的作用。而傍晚酉时(17~19点)是肾经当令,即肾经值班的时间,此时补肾事半功倍,所以晚上喝粥补肾的效果会特别好。
古人都极力称赞粥的养生保健功效,许多老人就是通过坚持早晚喝粥,治好了胃痛、失眠和便秘的毛病。不过,喝粥最大的好处还是养胃,因为它不但不会消耗胃气,而且能补益胃气。胃是我们的后天之本,保养好胃,就等于是在长寿路上成功了一半儿。
中午吃米饭是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饮食习惯,但“两粥一饭”中的饭,特指以青菜、萝卜、菠菜、豆腐为主的清淡的家常饭菜。长寿之乡如皋有句俗谚:“鱼上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因此,中老年的饭菜适宜清淡。
“两粥一饭”模式能够让中老年人长寿健康。大道至简,这个看上去极为普通的饮食传统,其实蕴藏着最丰富的长寿科学。
中老年人饭前可先喝点儿肉汤吗
人们常说“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这话是有道理的。尤其是中老年人,饭前喝一道“开胃汤”对中老年人的身体大有裨益。
(1)从口腔、咽喉、食道到胃部这一食物必经之路,犹如一条传输通道,吃饭之前,先喝上几口汤,就等于给这一条通道加注了润滑剂,可以使食物顺利地下咽,不至于过激地刺激和摩擦老年人本来就脆弱的食道。
(2)空胃时直接吃食物对中老年人的胃有较大刺激,长期如此容易发生胃病或者消化不良症。饭前喝点儿汤,就像给胃做准备活动似的,能使整个消化器官提前活跃起来,使消化腺分泌足够的消化液来消化食物。同时,也更有利于对中老年人对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充分吸收。
(3)中老年人由于唾液分泌功能减退,如果没有饭前喝汤润一下口,很容易导致饭后口渴而大量喝水,从而冲淡了胃中的消化液,不利于饭后消化道的正常工作。
那么,中老年人饭前要喝的是什么样的汤呢?中医强调,要喝肉汤。这里的肉汤可以是鸡汤、牛筋汤、猪蹄汤、鱼汤、肉皮汤、羊蹄汤、牛肉汤、排骨汤等。不同的汤可以起到不同的抗病防疾效果。
鸡汤抗感冒:鸡汤,特别是母鸡汤中的特殊养分,可加快咽喉部及支气管膜的血液循环,增强黏液分泌,及时清除呼吸道病毒,缓解咳嗽、咽干、喉痛等症状。煲制鸡汤时,可以放一些海带、香菇等。
排骨汤抗衰老:排骨汤中的特殊养分以及胶原蛋白可促进微循环,50~59岁是人体微循环由盛到衰的转折期,骨骼老化速度快,多喝骨头汤可收到药物难以达到的功效。
鱼汤防哮喘:鱼汤中含有一种特殊的脂肪酸,它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治疗呼吸道炎症,预防哮喘发作。
所以,饭前喝汤是中老年人日常养生的一个重要细节。但这并不是说喝得越多就越好,要因人而异,一般中晚餐前以半碗汤为宜,而早餐前可适当多些,因经过一夜睡眠后,人体水分损失较多。进汤时间以饭前20分钟左右为好,吃饭时也可缓慢少量进汤。总之,进汤以胃部舒适为度,饭前饭后切忌“狂饮”。
汤泡饭是老年人的健康饮食习惯吗
老年人由于牙齿不好,经常会在吃饭的时候用汤泡饭。其实,这是一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口腔是人体的第一大消化器官,我们吃东西的时候,首先要咀嚼食物,充分利用这一道消化工具将食物初步分解消化,因为坚硬的牙齿可以将大块的食物切、磨成细小的粉末、颗粒状,便于下咽,也方便下一步继续消化吸收。同时更重要的是在不断咀嚼的过程中,口腔中的唾液腺才有唾液不断分泌出来,咀嚼的时间长,唾液的分泌就多。唾液能把食物湿润,其中有许多消化酶,有帮助消化吸收及解毒等功能,食物在口腔中较好地得到初步消化和分解,胃的消化吸收工作就减轻了负担,对肠胃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汤泡饭是汤和饭混在一起的,由于包含水分较多,饭会比较松软,很容易吞咽,人们因此咀嚼时间减少,食物还没经咀嚼烂就连同汤一起快速吞咽下去,这不仅使人“食不知味”,而且舌头上的味觉神经没有刺激,胃和胰脏产生的消化液不多,这就加重了胃的消化负担,日子一久,就容易导致胃病的发作。
对老人而言,身体的各项机能远远不如年轻人好,消化吸收功能也同样会随年龄增加而减弱,长期吃汤泡饭会比年轻人更容易得胃肠道疾病。但是为使食物能顺利地吞咽下去,老年朋友可以在吃饭前先喝几口汤,给消化道增加一点儿“润滑剂”,以防止干硬的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当然也可以将饭适当地做得松软一点儿。
老年人吃饭要细嚼慢咽吗
“细嚼慢咽”一词就有“反复”的含意。它的生理学意义就在于:牙齿细细研磨,舌头搅拌,与唾液混合,然后咽下,进入食道,送到胃肠中,继续消化,营养吸收,渣滓排出。大家都知道细嚼慢咽既有利于肠胃消化和身体健康,又可以防止发胖,尤其对于老年人,更要吃得慢一些。随着年龄增加,食管内壁的弹性会减弱,不能适应突然挤压,严重时食道可能被胀破,因此老年朋友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切不可囫囵吞枣。
吃饭的时候,在反复细嚼的过程中,由于条件反射,胃、肠、胰、胆便开始转入活动状态;待食物咽下后,胃、肠、胰、胆的分泌或蠕动便可以进入到活跃状态之中,使消化过程顺利进行,不至于产生嗳气、吐酸水、胆汁逆流等病理反射。这就像游泳运动员在岸上先做准备活动一样重要。同理,有些中老年人吃饭过急,发生呃逆的症状,这种食道痉挛收缩,重要的原因是狼吞虎咽使食道没有充分准备。
细嚼慢咽是中老年人需要养成的好习惯。细嚼慢咽除了能够有助于中老年人消化功能的协调,还有如下好处:
日本口腔学者的一项研究发现,喜硬食者视力较好,而视力差的人牙齿的咬合力量较正常人低。牙齿是口腔肌肉活动的感受器,当我们吃较硬的食物时,颌面部的肌肉收缩力加强,通过牙齿传入中枢的冲动信号随之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对随意动作的调控能力也有所加强。所以,喜硬食者,其视力、体质等状况都比较好。
咀嚼可促进面部肌肉细胞的新陈代谢。医学专家发现,每天若能咀嚼15~20分钟口香糖,将有助于美容。咀嚼2个月以上,能使颜面皱纹减少,面色逐渐红润。但是,有的人长期养成单侧咀嚼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对侧面颊部失用性萎缩。从外观上看,咀嚼侧较丰满,废用侧较瘦瘪,从而失去了对称美。
咀嚼是颌骨的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颌骨发育。古代人咀嚼运动强度大,因而颌骨发育较好,牙病也较少。现代人由于缺少适度的咀嚼,颌骨逐渐退化,从而在牙的生长过程中,常会出现“无地容身”现象——排列拥挤。
在一定程度上,食欲要靠味觉对食物的感受来增强。如果长期缺少有力的咀嚼运动,舌和牙齿得不到应有的刺激,就会导致唾液分泌不足,不能很好地溶解食物中所含的味觉物质。这样,不仅失去了品尝佳肴的“口福”,而且还会使食欲逐渐衰退。
咀嚼与消化关系密切,食物通过咀嚼与唾液充分混合,得到初步消化。在食物未接触胃酸以前,咀嚼引起的唾液消化作用可在胃内持续约30分钟。但是,有些人吃饭习惯于狼吞虎咽,或常吃精、细、软的食物,没有进行充分咀嚼,致使唾液分泌不足,增加胃的负担,久而久之,易患胃病。
为什么老年人吃饭宜八分饱
老人因体内的器官日趋老化,消化及吸收力减退,所以饮食宜八分饱,如果长期贪多求饱,既增加胃肠的消化吸收负担,又会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甚至猝死。
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试验:一组老鼠限制饮食,只给吃八分饱,一组老鼠自由取食,随便吃,结果发现,只吃八分饱的老鼠寿命比较长。美国人用蠕虫、白鼠、老鼠和猴子做观察,把它们摄入的食品减少30%的热量,则它们的寿命比普通饮食的同类长30%。观察人类,长寿者肥胖的少。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南宁北郊山区,经济欠发达,却是长寿县,年逾百岁者很多见。他们的养生之道之一就是吃饭只吃八分饱,而且经常素食。当然,长寿的后天因素还有很多,养生之道的方法也不少,但长寿者们食不过饱,只吃八分饱的习惯是值得仿效的。
在中国民间有“少吃香,多吃伤”和“饥不暴食,渴不狂饮”的谚语。《寿亲养老新书》有言:“尊年之人,不可顿饱。”《内经》强调:“饮食有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些都是长寿者的经验总结。如果热量摄入过多,造成人体肥胖,则会产生“富贵病”,自然短寿。
过量饮食不仅会使血液大量流向胃部,导致供给大脑的血液减少,造成脑功能的衰退,还会加重大脑控制消化吸收的神经的负担,使其经常处于兴奋状态,这就必然造成大脑内的语言、记忆、思维等智力活动神经经常处于抑制状态。由此可见,长期饱食会导致大脑的早衰。
长期过量饮食还会导致营养过剩,如果平时再运动不足,就会造成大量的脂肪和垃圾在体内堆积,这也是中老年人肥胖症产生的重要原因,而肥胖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何做到“八分饱”?首先要有毅力,面对山珍海味不动摇,在还稍有饥饿感的情况下,毅然离开饭桌。饭前先喝汤或粥会提前产生饱腹感,有助于防止暴饮暴食。
不吃主食,只吃蔬菜水果好吗
许多老年人秉持“少吃点儿饭,多吃菜”的饮食理念,认为菜是好东西,比饭好吃,也比饭有营养,还能控制体重。这样真的好吗?
少吃饭,多吃菜,饭没有营养,营养都在菜里。从表面上来看这似乎很有道理,然而,从科学营养的角度来看,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对身体健康极其不利。
米饭以及面食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所需的主要“基础原料”。在合理的饮食中,人一天所需要的总热能的50%~60%来自于碳水化合物。如果老年人每顿都少吃饭,多吃菜,那么就不能摄取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来满足人体的需求,长期下去,就会营养不良,疾病也会不请自来。
另外,老年人为了减肥,就尽量少吃饭多吃菜,甚至光吃菜不吃饭,这也是不可取的。肥胖的根本原因在于摄取热量过多而消耗过少造成热量在体内的过度蓄积,而产生热量最多的营养成分是脂肪,所以胖人往往在食量过大、吃肉过多而运动过少的人群中产生。单从饮食上讲,米、面等主食中含有的脂肪成分并不算多,而往往由副食中的油和肉类中获得。多吃蔬菜不是坏事,但大部分蔬菜要用油烹调才可口,这样不仅容易造成热量蓄积,达不到减肥的目的,而且吃下去容易得病。
按照中国人的体质状况,一个成人每天应当至少吃6两米饭,否则,如果长期吃含有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的菜,极容易得高血压、心血管病和肥胖病。因此,老年人一定要抛弃“少吃饭,多吃菜”的观点,把主食与副食科学合理地搭配。
食物“趁热吃”好吗
中老年人往往有这样一个饮食观念:吃什么都是越烫越好。其实,这个观点并不完全正确。生物在进化中都有自身最适合的温度,进化程度越高,要求最适宜的温度越严格。所以,食物要在合适的温度内被摄入,才能确保身体健康。
中医从不主张饮食过热,这是因为人的食道壁是由黏膜组成的,非常娇嫩,只能耐受50~60℃的食物,超过这个温度,食道的黏膜就会被烫伤。过烫的食物温度在70~80℃,像刚沏好的茶水,温度可达80~90℃,很容易烫伤食道壁。如果经常吃烫的食物,黏膜损伤尚未修复又受到烫伤,可能形成浅表溃疡。反复地烫伤、修复,就会引起黏膜质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变成肿瘤。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的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和热饮热食可能有关,就是说有可能某些黏膜上皮的肿瘤是“烫”出来的。中国新疆哈萨克族居住的地区喜欢饮用热奶茶,一日数次;东南沿海潮汕地区喝“工夫茶”,也是趁热饮用;移居到新加坡的中国福建人后裔仍有喝热饮的习惯;太行山区的大碗热粥也是趁热才吃。这些地区都是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区。当然,肿瘤的发生原因复杂,均非单一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太行山区的食管癌高发区除热食外,饮食还有粗、快、硬等特点。
研究发现,人体在37℃左右的情况下,口腔和食管的温度多在36.5~37.2℃,最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40℃,一般耐受的温度最高为50~60℃。当感到很热时,温度多在70℃左右。经常热食的中老年人,在温度很高的情况下也不觉得烫,但是在接触75℃左右的热食、热饮时,娇嫩的口腔、食管黏膜会有轻度灼伤。因此,“趁热吃”并不是健康的饮食习惯。
剩菜打包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时下,去饭店吃饭的人越来越多,中老年人通常勤俭节约,经常会把吃不了的饭菜打包回家。然而,您是否知道,哪些食物适合打包?打包回家后该怎么食用?这可都是有讲究的。坚持以下的做法,就可以把健康贯彻到底了。
(1)蔬菜不宜打包:在制作过程中,素菜一般用盐比较少,但做好的素菜在温度比较高的情况下放的时间一长,菜里面的细菌就会大量繁殖,硝酸盐在细菌的作用下会被还原成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在自然界极易与胺合成亚硝胺,亚硝胺是强致癌物。如果中老年人长期食用剩的蔬菜,对我们的健康是不利的。
(2)剩菜的存放时间以不隔餐为宜:早上的剩菜中午吃,中午的剩菜晚上吃,最好能在5~6小时内吃掉剩菜。
(3)鱼类和海鲜类再食前要彻底加热:中老年人将鱼类和海鲜类打包回家后,要尽快把它放进冰箱里,而且食前一定要彻底加热,还应另加些酒和葱、姜等作料,不仅能保鲜,还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若放置时间长,食用前应用醋腌制10分钟左右,以杀灭可能潜伏其中的副溶血性弧菌。
(4)肉类加热要加醋:肉类及动物类的食品打包回去之后再次加热,最好是加上一些醋。因为这类食品都含有比较丰富的矿物质,这些矿物质加热之后,都会随着水分一同溢出,那么,在加热的时候加上一些醋,这些物质遇到醋酸就会合成醋酸盐,不仅提高了它的营养价值,同时还有利于我们身体的吸收和利用。如果您想让它们的口味变得更加丰富的话,还可以适当加一些糖来调调味道。
(5)淀粉类食品最好在4小时之内吃完:由于富含淀粉的食品易被葡萄球菌寄生,而这类细菌的毒素在高温加热下也不会分解,解决不了变质问题。所以富含淀粉类食品最好在4小时内吃完。
另外,吃剩水饺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即便在感官上正常的也必须彻底加热后才可食用;剩下的汤菜、炖菜和炒菜等,必须先烧开热透;装在有盖的容器中,放入冰箱中冷藏,吃时还要烧开热透,剩下的凉拌菜,酱、卤肉类应立即放入冰箱冷藏,吃时一定要回锅加热,或者改制为汤菜、炖菜。
早盐晚蜜是最适合中老年人的饮食习惯吗
许多中老年人都会感觉四肢总是胀胀的,是因为人体内积蓄了过多的水分、脂肪和老旧废物所呈现出来的水肿。而体内寒湿重时,就需要更多的热量来祛寒,因此身体就会囤积更多的脂肪。早盐晚蜜就能很好地祛除体内的寒湿气,减少脂肪囤积。
所谓“早盐”,就是每天早上空腹喝一杯加了1小勺竹盐的纯净水。这能促进肠蠕动,解除便秘,减少脂肪在肠道中的堆积和过量吸收,减少肥胖。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盐能“调和脏腑、消宿物、令人壮健”。竹盐比一般的盐更具有解毒排毒功能的原因是它的提炼技术。用竹盐做按摩能消肿,这是因为竹盐中的有机物能够渗入皮肤,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当您在按摩的过程中感觉到浑身发热,就表明体内垃圾正在伴随着汗水和您说拜拜了。
所谓“晚蜜”,就是睡前用温开水调服10~20毫升蜂蜜。蜂蜜味甘、性平,自古就是滋补强身、排毒养颜的佳品。《本草纲目》记载它可以“不老延年”,对润肺止咳、润肠通便、排毒养颜有显著功效。近代医学研究证明,蜂蜜中的主要成分葡萄糖和果糖,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常吃蜂蜜能达到排出毒素、美容养颜的效果,对防治心血管疾病和神经衰弱等症也很有好处。
“早盐晚蜜”的排毒效果虽好,每个人也要考虑自身的体质,因为竹盐中含有较多的钠,会引起血压增高,而蜂蜜中含糖量较高,所以,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要慎用此法。
此外,盐水和蜂蜜结合起来喝也很不错,因为二者有互补作用。蜂蜜中钾的含量较高,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钠。当然,在此基础上,平时还要注意多运动,以促进体内机能的正常循环和代谢,才能排毒健康两不误。
为什么说中老年人“早吃生姜赛参汤”
生姜具有温中止呕、解表散寒的作用,其杀菌作用不亚于葱和蒜。生姜还能刺激胃液分泌,可促进消化;生姜中还含有较多的挥发油,能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防止肝脏和血清胆固醇的蓄积。
虽然生姜的好处这么多,但吃生姜是要分时间的,早上吃对身体有好处,晚上吃就变成了毒药。
这是因为,早上人的胃中之气有待升发,吃点儿姜可以健脾温胃。并且生姜中的挥发油可加快血液循环、兴奋神经,使全身变得温暖。在冬天的早晨,适当吃点儿姜,还可驱散寒冷,预防感冒。到了晚上,人体阳气收敛、阴气外盛,因此应该多吃清热、下气消食的食物,比如萝卜,这样更利于夜间休息。而生姜的辛温发散作用会影响人们夜间的正常休息,且晚上进食辛温的生姜容易产生内热,日久就会上火。说其像砒霜有些夸张,但确实对健康不利。
生姜的吃法很多,晨起含姜片与喝生姜大枣汤都是中老年人健康的吃姜方法。
早晨起床后,先饮一杯开水,然后将生姜去皮,切成薄片,取4~5片用开水烫一下,再将姜片放入嘴里含10~30分钟,咀嚼。坚持食用,可预防感冒。
早晨取大枣10枚、生姜5片、红糖适量,煎汤代茶饮,每日1次,可有效改善冬季手脚冰凉。
需要注意的是,生姜性属微温,过量食用会伤阴助阳,因此阴虚火旺的中老年人不宜多吃。腐烂的生姜中含有有毒物质黄樟素,可诱发肝癌、食道癌等,因此千万不能食用。
中老年人饭后的错误习惯有哪些
错误的饭后习惯不利于身体健康,中老年人常见的错误饭后习惯有:
有句运动健康谚语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科学。从消化生理功能来说,饭后胃正处于充盈状态,这时必须保证胃肠道有充足的血液供应,以进行初步消化。饭后适当休息一下,可保证胃肠道得到更多的血液供应量。如果餐后马上散步,血液需运送到全身其他部位,胃肠的血液供应就相应减少,食物得不到充分消化。如餐后散步,胃部在活动中快速蠕动,把没有经充分消化的食物过早地推入小肠,使食物的营养得不到充分的消化与吸收。有些人的“吃饱”,不过是胃感觉到了胀满,而营养却没有吸收进体内,身体仍然处于“饥饿”状态。这个时候匆忙起身而走,势必会有一部分血液集中到运动系统去,这样就延缓了消化液的分泌,破坏了胃的正常消化,容易诱发功能性消化不良。
当食物进入人们的胃以后,必须经过一到两个小时的消化过程,才能缓慢排出。如果人们在饭后立即吃水果,就会被先到达而又不易消化的脂肪、蛋白质“堵”在胃里,水果在胃里“驻扎”时间过长,就会影响消化功能。因此,饭后立即吃水果是不明智的,要吃也要在2小时以后再吃,把水果作为两餐之间的零食才是最佳的做法。
饮水会稀释胃液,饭后大量喝水全使胃中的食物没有来得及消化就进入了小肠,同时削弱了胃液的消化能力,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如果饭后喝的是汽水对身体就更为不宜了,汽水产生的二氧化碳容易增加胃内压,导致急性胃扩张。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饭后一根烟,快活似神仙。”但是科学研究表明,饭后吸烟的危害比平时更大。这是因为人体在饭后肠胃蠕动十分频繁,血液循环也随之加快,消化系统开始了全面的运动。如果在这个时候吸烟,肺部和全身组织吸收烟雾的力度大大加强,致使烟中有害成分大量被吸收,对呼吸、消化道都有很强的刺激作用,会给人体机能和组织带来比平时吸烟大得多的伤害。
饭后放松裤带,会使腹腔内压下降,这样对消化道的支持作用就会减弱,而消化器官的活动度和韧带的负荷量就要增加,容易引起胃下垂,出现上腹不适等消化系统疾病。
老年人不宜过多食用蛋白粉
儿子孝敬父亲,让父亲天天吃营养品补充蛋白质,谁知反而使父亲患上肾病。专家提醒,补充蛋白质适量,过多摄入蛋白质会伤肾,主要是和它单一的成分和结构有直接关系。
人吃进体内的植物蛋白质经过代谢变化,最后大部分成为含氮废物,由肾脏排出体外。像蛋白质粉等保健品中所含的蛋白质量很高,在体内要经过肝脏分解,再合成人体自身组织成分,其代谢产物又要经过肾脏从尿液中排出。对于消化、吸收等胃肠功能正常的人群只要健康饮食,无须补充蛋白质。
对于那些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消瘦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群可以适当地补充蛋白质。但老年人的肾脏排泄功能有所下降,长期服用蛋白质粉就会加重肾脏的排泄负担,导致肾功能损害。所以对于慢性肾功能损害的病人,长期、大量服用蛋白质粉是加重肾脏病进展的肯定因素。单纯吃蛋白粉还不如多吃豆腐、瘦肉等食物来补充蛋白质。注意营养搭配、平衡膳食,才是最健康的。
膳食“十不贪”,长寿就这么简单
老年人身体器官日渐衰老,器官的功能也日渐弱化,对营养的消化吸收大不如青壮年人群。这就需要老年人在选择食物时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改善饮食结构,为身体吸收营养创造一个好的条件。在老年人饮食中,应注意“十不贪”。
(1)不贪肉。老年人过多食用肉类食物,会引起营养平衡失调和新陈代谢紊乱,从而易患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不利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
(2)不贪精。精细米面中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含量较少,营养不及粗米粗面,因此老年人应适当多吃些粗粮。
(3)不贪硬。老年人的胃肠消化、吸收功能较弱,如果贪吃坚硬或未熟烂的食物,时间长了易患消化不良或胃病。
(4)不贪快。老年人往往牙齿脱落不全,饮食贪快易造成咀嚼不烂,从而增加胃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或胃部不适。同时,饮食太快还会增加发生鱼刺或肉骨头鲠喉等意外事故的危险。
(5)不贪饱。老年人饮食应七八分饱,如果长期贪多求饱,既会增加胃肠的负担,又会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发生猝死。
(6)不贪酒。老年人长期贪杯饮酒会使心肌变性,失去正常的弹性,还会加重心脏的负担,损害肝脏,引起血压升高等。
(7)不贪咸。老年人摄入过多的钠盐,容易引发高血压、中风、心脏病及肾脏疾病等。因此,老年人的日常饮食应清淡一些,且要少吃咸菜。
(8)不贪甜。老年人经常食用过多的甜食,可造成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引起肥胖症、糖尿病、瘙痒症、脱发等,不利于身心健康。
(9)不贪迟。老年人的三餐进食时间宜早不宜迟,这样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饭后休息,可以避免积食或发生低血糖。
(10)不贪热。老年人的饮食宜温不宜烫。过烫的饮食易烫伤口腔、食管和胃黏膜,时间长了还易引发食管癌和胃癌。
老年人的饮食应遵循这“十不贪”,才能让食物的营养尽快并全面地被吸收,补充体内流失的营养,延缓衰老,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