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老年患者的麻醉注意事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各国人口均出现老年化趋势。目前,用以划定老年的标准是人为的从管理和流行病学角度来衡量的。与国际上将65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人的通常做法不同,我国界定60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衰老是全身各个系统器官储备功能的进行性丧失,但大多数老年人生理代偿功能是正常的,只有在生理应激状态下,如患病、围手术期才能表现出生理储备功能受限。在门诊口腔治疗中,对于老年患者的评估,除参照其实际年龄外,还应根据其病史、用药情况、认知功能、生活自理能力、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对其全身情况、脏器功能做出评估,更应注意其并存症所造成的威胁。
一、老年患者的特点

(一)神经系统呈退行性改变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神经元进行性减少,脑组织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各种受体和神经递质的数量和功能发生改变。具体表现为老年人的记忆力减退,视、听、说、写以及认知能力减弱,理解力逐渐下降,反应时间延长等。常见的疾病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俗称老年痴呆症,或者更常见的轻度认知损害,介于正常老化和痴呆之间。国外的研究资料表明,65岁以上老年痴呆的发生率为2.5%,75岁以上则为14%。据文献报道,目前我国老年痴呆患者约有600万,并随着人口老龄化而逐年增加,估计2025年将有2 500万人患有老年痴呆。轻度认知损害主要特点是客观存在的认知损害,但还未严重到需要他人协助才能完成日常活动,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10%~20%,表现为记忆、执行功能、注意、语言或视觉空间能力等下降。同样,自主神经系统也会出现相应的衰老现象。老年人自主神经反射的强度、速度均减慢,自我的调控能力也减弱,故应激状态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不容易维持。

(二)常合并不同程度的多系统疾病,病情复杂多变

老年人生理差异和镇静考虑见表3-9-1。
表3-9-1 老年人生理差异和镇静考虑

1.心血管系统

约有50%~65%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而高血压、冠心病是最常见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血管壁、心室壁增厚,血管硬度增加,心肌弹性减弱,平均动脉压、脉压增大;超声多普勒常显示有主动脉瓣钙化、二尖瓣轻度反流及左室顺应性降低,绝大多数EF(心脏射血分数)在60%~65%。而冠脉病变亦随之增加。有研究表明,在55~64岁的老年患者中,冠脉至少有一支存在梗阻,且梗阻程度≥50%。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随着年龄而增加,以室上性和室性期前收缩多见。由于心血管疾病可导致脑供血不足或脑压增高,而会出现一系列脑功能失调的症状或突然昏倒。

2.呼吸系统

常见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支气管哮喘。在就诊时,常有咳嗽、咳痰、气喘和气促的表现。同时,老年人呼吸功能日益减退,特别是呼吸储备和机体交换功能下降,有资料显示,肺残气量以每10年5%~10%的幅度增加,而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 1)则以每10年6%~8%的幅度减少。因此,在应激时老年人发生低氧血症、高二氧化碳血症和酸中毒的概率也相应增加。

3.内分泌系统

常见疾病为糖尿病。老年人的糖耐量降低,可能是由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功能不全引起。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肌肉等无脂肪组织减少导致可储存碳水化合物的场所减少,也与糖尿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时,可引起多器官功能出现异常,常见的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也可致免疫力降低,从而增加术后感染的概率。

4.其他疾病

痛风、帕金森病、老年性关节炎可使患者下肢肌张力降低,活动受限。而导致视物模糊的相关疾病如老花眼、白内障、青光眼等可使患者行走不便,及面对突发状况时的应急能力减弱。

(三)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异常和情感障碍

老年人由于经济问题、家庭问题、社会交往、孤寂以及对牙槽外科治疗的不了解等因素,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及恐惧情绪。国内有报道称,老年患者抑郁的发生率最高为56.2%。在门诊就诊时,有的患者表现为焦躁、多疑,同一问题反复询问,遇事反应激烈,固执己见,不能接受医务人员的诊疗意见。有的患者则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医务人员需询问多次才能获得病史详情,有时患者甚至带着悲观的情绪而就诊。

(四)药物的耐受性和需要量降低

随着年龄的增大,脂肪组织增加,肌肉组织减少,体液总量减少,使药物在体内的表观分布容积增加。而在老年人,药物的物理特性、受体数量及其敏感性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从而改变了药效动力学,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药物进入机体后,主要通过肝肾代谢。老年人肝组织减少,肝血流减少,白蛋白减少,肌酐清除率降低,使经肝肾代谢的药物的清除率降低,而血浆中游离的药物浓度增加,这些改变均影响老年人的药代动力学。老年人对药物敏感性增强,对药物的反应比年轻人更强。资料表明:成年人(18~60岁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而老年人(60~79岁组)为15.4%~21.3%,≥80岁组达25.0%。

(五)口腔情况对全身情况的影响

老年患者由于牙列缺失,咀嚼功能差,营养吸收不良致免疫力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老年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普遍较差,口腔感染、呼吸道感染和吸入性肺炎的患病概率相应增大,且口腔感染后所致的疼痛,往往易引起血压升高,增加心脏供血供氧的需求,从而诱发脑出血、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甚至心衰等心血管系统疾病。
二、评估及围手术期处理
1.详细了解患者过去和现在的疾病史(包括全身各系统情况)、用药史以及心理状态,评估治疗风险,制订适当的口腔科和镇静药物治疗计划及判断预后。对于年龄大,存在多系统疾病的患者,应在心电监护下完成治疗。治疗结束后,应让患者至少留院观察半小时以上,且生命体征平稳后再离院。
2.对于行动不便或受限、视力或听力障碍而无家属陪同的老年患者,应及时安排医护人员全程看顾陪护,询问需求,提供帮助,尽量简化就诊流程,缩短就诊时间,避免患者跌倒,减少就诊的不便。
3.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无法准确描述患病的情况且较难配合就医,应在监护人的陪同下就医。同时,由于AD患者丧失部分或全部认知和行为能力,无法较好地执行医嘱,医护人员应向监护人交代清楚患者的病情、注意事项,尤其是术后用药,以避免出现服药过量或不足的情况。口腔治疗及镇静镇痛治疗均需取得监护人的同意。
4.患者就诊后,应认真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了解病情并细致讲解治疗的步骤、方法,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及应对技巧。牙槽外科治疗的各种操作如麻药注射、敲、磨等均可引起患者的焦虑恐惧,医护人员应妥善应用语言及肢体动作缓解患者的情绪,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帮助老年人树立信心,提高就诊质量。完成治疗后,应详细交代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并帮助其完成病历的打印。
5.高血压患者应及时测量血压,了解降压药的服用及血压的控制情况。轻中度的单纯性高血压不用特殊处理,当血压高于180/100mmHg时,应先控制,待血压降至160/90mmHg以下时再行治疗。局麻药应选用不含或少含肾上腺素的药物,以利多卡因为首选。注药前应回抽,并注意用量和注药速度,避免入血。注入局麻药后,应观察至少10min,如血压波动不大,患者无明显不适,再进行后续治疗。
6.局麻药注入后,常出现低血糖反应,故患者就诊时应询问进食情况。糖尿病患者尤应注意,治疗前应检查血糖水平,空腹血糖应控制在8mmol/L以下为宜。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一旦出现低血糖反应,如面色苍白、冒冷汗等,应立即停止治疗,及时补充糖含量、吸氧等。为避免糖尿病患者术后发生感染,各项操作应严格无菌,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7.对于6个月以内发生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常规口腔治疗应适当延缓,待临床症状消退及心电活动稳定后再治疗。对于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应根据治疗的具体情况适当停用抗凝药,以避免术后出血增多甚至出血不止的情况。对于无禁忌的冠心病患者,须常规备用扩血管药物、氧气及抢救设备和药物。
8.由于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和需要量均降低,以及门诊治疗的特殊性,镇静药物应酌情减量并根据个体情况适当调整,推荐的镇静方式为笑氧吸入辅以局部阻滞麻醉。治疗过程中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氧饱和度和心率(图3-9-1)。当出现呼吸道阻塞或呼吸骤停时应及时处理。
图3-9-1 老年人镇静监护下口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