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安全监管领域信息化发展现状

1.3.1 安全监管领域信息化的发展成效

“十一五”期间,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切实加强政务信息化建设,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基于互联网的外网平台和涉密网平台,通过开展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金安”工程)一期项目、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项目等一批重大政务信息化工程,初步构建了基于政务外网的专网平台及数据库。安全生产信息化服务体系如图1-4所示,其为安全监管监察、应急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技术保障。

图1-4 安全生产信息化服务体系

同时,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引导和推动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了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管理、应急避险和隐患排查治理等一批安全生产信息化工程,不同程度地提升了企业防范安全事故和实现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及部分地方安全监管监察机构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应用和服务等工作开始步入规范发展的轨道,信息化为政府实施安全监管监察以及企业加强安全管理提供了保障,主要成效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金安”工程一期项目

“金安”工程一期项目的实施,为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构建基于安全生产基础业务的资源专网及其应用系统提供了支撑。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和多种网络资源,该项目建成了覆盖全国各级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省级安全监管机构和大部分市(县)级安全监管机构的互联互通的广域网络,实现了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间数据、语音和视频信息的传输和处理;初步建成了面向安全监管监察及行政执法、调度与统计、矿山应急救援等业务的信息系统;建立了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事故和执法统计等基础业务数据库;建成了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非涉密业务办公、网络舆情分析和电子公文传输等系统。项目为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的日常行政办公、安全监管监察和事故应急管理等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数据支撑,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信息化对安全监管监察和行政执法的保障能力。

2.推进安全生产政务公开和网上为民服务

依托互联网推进安全生产政务公开和网上为民服务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面向社会公众和企业的服务水平。全国省级以上的安全监管监察机构、80%的市(地)级和50%的县级机构基于互联网络建成了政府门户网站系统,及时发布安全生产政务、政策法规、事故调查处理情况、为民服务等信息,提供安全生产信息查询、政府信息公开、安全生产建言献策等公共服务。一些地方安全监管机构开通了“12350”安全生产举报投诉特服系统,进一步改善了面向社会公众和企业的信息服务。

3.涉密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得到进一步提升

涉密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的进一步提升,加强了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效果。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按照涉密信息安全保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涉密计算机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分级管理和保护工作。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扩容和升级了机关内部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了机关涉密网办公系统的功能,通过了国家保密局组织的安全保密检查和测评,为安全监管机关提供了安全的业务信息处理环境。

4.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框架基本建立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平台是“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信息化的重点工程,各地区积极开展了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北京、河北、辽宁、福建、江西、山东、湖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各市(地)级及部分县级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工作也取得了进展,大连、青岛、南京、沈阳、南昌、南宁、威海、秦皇岛等城市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安全生产应急资源数据库逐步扩充完善,全国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救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技术保障。

5.高危领域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领域的相关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国有重点煤矿全部安装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和井下通信联络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以及其他应急避险系统也开始全面建设;大型危险化学品企业建设了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危化品车辆运输监控系统;化工园区建设了安全管理与应急救援信息系统;非煤矿山企业建设了尾矿库安全监测系统。高危领域的企业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等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管理和事故风险防控能力。

6.安全生产信息系统运维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通过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信息系统运行环境和安全保障系统,初步建立了运维保障制度。

1.3.2 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还不能完全满足安全生产工作的现实需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信息基础设施仍不完善

目前,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的全国安全生产专网没有完全覆盖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信息网络、信息安全、运行环境等信息基础设施尚不能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

2.安全生产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难以发挥整体效用

安全生产信息化状况在各地区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各类型企业之间差异较大。安全生产信息资源尚未被全面规划,更难以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企业与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之间尚未建立信息互联互通的传输通道,无法实现安全生产信息的交换与共享。信息化进程在加强政府安全监管监察、应急管理和企业事故预防等方面的整体保障作用不明显。

3.信息化尚未深度融入安全生产的核心业务

目前,信息化驱动安全生产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力度仍有待加强。信息技术尚未全方位融入安全生产的核心业务,安全生产的业务流与信息流尚未达到深度融合与有机关联,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的成效。

4.安全生产信息化标准体系仍未建立

目前,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项目由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自行组织实施,缺少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系统之间缺少互联互通。应用系统和数据库分类不同,库表结构和编码规范不一,严重影响了信息系统的应用推广和功效发挥。

5.安全生产信息技术支撑体系落后

目前,从规划设计、系统研发、工程实施到运维管理的信息技术支撑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面向安全生产领域的信息产业没有形成。基层安全监管监察机构、高危领域的企业信息化人才紧缺的问题突出,专业化、复合型人才不足,安全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知识和操作技能滞后,影响了信息化应用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