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性与天道:孔子的哲学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去世于公元前479年,春秋末年的伟大哲学家。在对此前两千多年文明积淀的总结、提炼和升华的基础上,孔子的哲学突破为此后的中国文明奠定了新的基础。

讲明孔子的哲学,首先要解决的是资料边界的问题。因为在先秦典籍中,以“子曰”“子云”或“子言之”等形式出现的孔子的话太多了。《论语》之外,《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左传》《易传》和《礼记》[1]等书当中,都有大量孔子的话。但究竟哪些是孔子本人的言论,哪些是孔子后学对其思想的发展(或者干脆是后人杜撰出来的),则很难确定。出于审慎的考虑,我们这里完全以《论语》作为理解孔子思想的文本基础,以呈显出信实可靠的孔子的哲学肖像。

[1] 《礼记》虽编成于西汉,但其中的主要资料应该撰成于战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