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墙非我意·读书真性情
2014年11月5日星期三
上个月有起周某诉其邻居的排除妨害案。其邻居用砖把双方的风道口垒了1米多高,但辩称是怕孩子们进去玩(攀墙)不安全,并说既然周某不乐意,那回去掀了就是了。
70多岁的周某可不这么想,他猜想邻居垒风道主要是出于迷信,可能是在调整利己而害人的风水。但邻居当面这么轻易答应掀了,也就没啥说的了,撤了诉。
回去没两天,周某又跑来法庭“严重”地说:“不行,邻居没有掀,还出去打工了。不能再相信他,你们得给我掀了。”
电话联系其邻居,说是打工走得急,回来一定掀。如果等不及,让周某自己掀也行。
周某一听忙摆手,“说那可不行,我可不动人家的东西,还是你们去好,法院不是为民办事的吗?”
肯定是,就去吧。上午我带小曹、小张去了,小孙开的车。到那里一看,是1.5米左右的单墙,水泥垒的。先与邻居的妻子作了沟通:同意掀。为避免矛盾和意外,我们交代她掀墙时不要出门。周某不在家,也没有工具,小孙一咬牙,抬脚把墙踹翻了,又上前补了几脚,掀到底了。
路边已聚了不少人,有人说:这老头啥人?左邻右舍都对不住他吗?法院这事儿也来管,咋不管管他干的坏事?
我对小孙说,别听闲话,快撤吧!
晚上回老家赴宴,小学同学的儿子结婚。说是小学同学,名副其实,他们有好几个根本没读过初中!不过这两年,农村的日子相当不错,当老板的,当村干部的,开着好车跑来跑去不知干啥的都有,总之表面上风生水起:抽着名烟,喝着好酒,洗着桑拿浴,唱着KTV,把我们两个上班的同学衬得寒酸不少。办喜宴的这位同学前几年开煤场挣了不少钱,今天摆了十多桌专门请同学朋友,上的是苏烟和108元一瓶的当地名酒。
因在法院上班,我一坐下,便过来几个做生意的同学,东一句西一句问些法律方面的事,当然也少不了问挣多少工资(我都不好意思说挣3000多,只说有饭吃吧),直到开席。
席间,一位从小要好的同学问我有啥爱好,老话题,让我纠结了多年,因为我真不知道自己爱好什么。今天便随口说是看书,马上有位同学说你读的肯定是《周易》(可能他以为这个最“实用”),我说正在读1959年版的《史记》,也不知他们听懂了没有,反正没一个人有反应,当时就后悔说了。
说这干什么呢?是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吗?还是出于虚荣?现在读书早成了非主流,还有谁把读书作为爱好的(读也是读一些功利性的书)?不过回答打麻将、斗地主,我真的不会啊!
过时了吗?书呆子吗?我倒也不怕他们耻笑。从开始读经典时的举步维艰,一路坎坷,到现在的顺水行舟,如履平地;从字面到文化精髓,从厚重到升华,自己经历了多大的成长与充实!
在从右到左的竖版文字中,体会着史的沧桑与悲壮,睿智与雄浑;感知着它千百年来循环不息的温度。曾几何时浮躁不安的心渐趋平静,“道家为体,百家为用。”目睹着先哲前贤们为整个社会发展开出一副副的“良方”,跨越千年,惊心动魄,却收获着平静,这是多大的收获啊?意欲何求?复欲何求?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实非虚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