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
导入案例
晚会上我的眼泪在飞[1]
至今无法忘记,那个令人感动的晚上,那台令人热泪飞洒的晚会。那是一次“诗歌和情感的盛宴”,五十几个孩子的文艺潜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当我走进教室,坐在他们为我安排的凳子上的时候,当主持人王小玲为我宣布“欢送会现在开始”的时候,当同学们为我唱了一首首送别的歌、诵读了一首首他们临时赶写的“送别诗”和一篇篇饯行的“赠言”的时候,当全班同学全都趴在桌上啜泣、年轻的班主任林老师为每一个上台来的“小演员”们拍下一张张感人的镜头的时候,我早已是“情真无遮掩,英雄泪满襟”了……
两年多了,这些孩子如今也大都上高中了,两年来,这些资料我却一直小心翼翼地珍藏着……我想,或许,在那年里,我真的做了一点一个老师“应该做的教育”?
点评
不同的从教感受
教师职业到底是令人愉快的还是痛苦的?不同时期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感受。如何让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变得快乐而丰富?教师需要了解职业生涯周期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本节重点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周期的理论知识。
一、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涵义与特点
(一)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涵义
职业生涯周期,是指一个人从开始从事职业活动到完全退出职业活动的全过程。美国生涯发展专家舒帕(Super)认为,生涯是个人终其一生所扮演角色的整个过程。它包含三个层面:第一,时间,指一个人的年龄和生命周期,可以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等五个阶段;第二,广度和范围,指一个人一生所扮演的各种角色,比如儿童、学生、公民、职业者、消费者、家长等;第三,深度,指一个人扮演每一个角色所投入的程度。[2]职业生涯是每个人生命周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同每个人的生命机体会经历出生、成长、成熟到衰老乃至离世的过程。职业生涯周期不是仅指从事某一职业的过程,而是要强调其发展变化的阶段性特点。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是指个人预备或选择进入教师行业,从适应行业对教师的规定和要求到在行业中扮演和学习各种角色,逐渐由入职、适应到发展乃至最后离开教师职业的整个过程。
每位教师的职业生涯周期是不一样的,受到年龄、性别、学历、适应能力、心态、工作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作为专门的职业人员,教师要经历一个由相对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动态适应与主动发展过程。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正确的设计,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不断地修正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才能演绎出教师职业的精彩之处。
(二)教师职业生涯的特点
第一,个人生涯的独特性。教师的职业生涯是每位教师为实现自我而展开的一种独特生命历程。每位教师的职业生涯在形态上或有类似之处,但其实质可能有诸多的不同。例如,教师可能会经历迅速发展的阶段,但每个人发展的目的、追求都有所不同,这些追求促使个人不断地变化与成长,使得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呈现出独特性。
第二,生涯发展的连续性。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是教师在岗位上所度过岁月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是衔接的,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是在前一阶段成果的积累上进行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准备或发展的基础。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是一种与教师职业相关的连续经历。但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并非线性的,各阶段之间仍有许多循环转折甚至是停滞或倒退。
第三,影响的多方面性。职业生涯不完全是个人所支配的,它还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除了本人对职业生涯的设想与规划之外,还有家人的理解与支持、组织的需要与人事计划、社会环境的变化等。
第四,职业生涯的综合性。教师职业生涯包括教师在工作时期进行的各种活动和行为,也包括了教师个人的价值观、态度、需要、动机、能力和发展趋向等。外在的行为与内在的态度、动机相互融合,构成了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综合性。
二、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概述
一般来说,职前的准教师对即将从事的职业活动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入职后,教师通常要面对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忙于适应新的角色,很少有时间去思考相关的职业生涯问题。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揭示了各个阶段所呈现的规律和特征。掌握相关理论,有助于教师全面认识职业生涯,反思各个阶段的特点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关于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福勒(Fuller)、纽曼(Newman)、费斯勒(Fessler)、司德菲(Steffy)、休伯曼(Huberman)等人的理论,我们将列举有代表性的教师职业周期理论。
(一)关注阶段论
教师发展阶段的研究始于美国学者福勒。20世纪60年代末,福勒在得克萨斯大学从事职前师范课程的研究。经过大量的研究,福勒认为师范生在成为教师的过程中,所关注的事物是依据一定的次序更迭的。以教师关注的内容焦点为主线,根据关注事物的不同,将教师由师范生到专业教师的成长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 任教前关注(pre-teaching concerns)阶段。这一阶段是职前教育时期,师范生还没有承担教师角色,所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生对于教师角色的认识源自于自己的想象。他们还没有实际教学经验,也没有从教的经历,因此他们所关注的多是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这些未来的教师往往以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任教教师。
2. 早期关注生存(early concerns about survival)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是新入职教师,他们所关注的多是自己的生存问题,是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例如,经常关心的问题是:“学生真的喜欢我吗?”“同事们认为我是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领导对我的印象如何?”等等。新教师对自身的关注,使得他们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如何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个人关系上,或是如何在学生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部分人会由于过度关注生存问题,而忽视了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或促进学生的学习。
3. 关注教学情境(teaching situation concerns)阶段。当教师适应了新的生活,就会逐渐关注教学工作,关注自己的教学质量以及会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与学生对自己的评价相比,此阶段的教师更希望了解自己在教学上的表现。这一阶段,多数教师还不能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到学生的学习方面。
4. 关注学生(concerns about students)阶段。处于此阶段的教师开始步入成熟期,把关注的焦点转向学生,开始自觉关心学生的发展、学习情况以及自身对学生的影响。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要,某些学习材料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教师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可以认为,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表3-1 教师职业生涯关注阶段论
福勒的研究以教师关注的内容为切入点,根据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关注的发展重点来展开对教师的研究,为教师发展阶段的理论研究找到了新的视角,开辟了新的领域。然而,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很复杂,仅从教师关注的焦点来探讨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特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职业生涯”阶段论
“职业生涯”阶段理论主要以生命周期的发展规律研究教师职业的发展过程。美国学者纽曼等人通过生命周期与职业生涯相结合的方式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根据人的生理周期成熟和发展的规律,将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20~40岁阶段是教师步入职业生涯和初步发展阶段,在此期间,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了初步的认识,从事教学的目标和志向发生转变;40~55岁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黄金阶段,褪去了入职期的青涩与拘谨,明确了职业的目标和志向;55岁以后面临职业生涯的结束,工作的热情和拼劲不足,依靠从前的工作积累吃“老本”。
表3-2 教师“职业生涯”阶段论
纽曼等人的研究虽然能够体现生理年龄对职业生涯所产生的影响,但因影响教师个体发展的因素较多,仅是从年龄划分的视角研究,会得出过于武断的结论。例如,纽曼所论述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黄金阶段,每位教师所呈现的特点可能相似,但出现的时间则会有非常大的差距。
(三)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
20世纪80年代,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费斯勒等人经过对160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长达八年的追踪研究,提出了“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周期模型”。费斯勒等人没有根据生理年龄划分职业生涯周期,而是将教师的发展回归到教师所在的现实世界中去,将教师作为发展的个体放入各种对其产生影响的背景环境之中。此观点认为,人的发展受环境的影响,如果想研究教师的职业生涯周期,必须考虑环境的作用。研究视角定位在个人生活环境和学校组织环境互动的背景之中,研究将教师的职业生涯周期分为八个阶段。
第一阶段,职前准备期(pre-survive)。职前准备期是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的起点。这一阶段通常是在学校接受培育的学习时期,以及在职教师初入新岗位时的再培训。
第二阶段,入职初期(induction)。此阶段是指教师任教的前几年。新任教师努力寻求学生、同事和上级的认可,虽然缺乏足够的经验,但工作态度表现为认真和积极。
第三阶段,构建能力期(competency building)。此阶段的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容易接受新的事物,也愿意寻找机会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因此,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培训和交流研讨活动,接受各种新的教育观念。这一阶段的教师能够获得迅速的专业成长。
第四阶段,热心和成长期(enthusiastic and growing)。教师的教学能力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教育观念也日趋成熟。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热爱自己的工作,也愿意不断改进、创新自己的教学活动,高度的职业满足感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
第五阶段,生涯受挫期(career frustration)。此阶段多数发生在职业生涯的中期。部分教师丧失了工作的热情,开始怀疑自己最初的职业选择的正确性。工作满意度开始下降,工作中往往产生挫折感并逐渐出现职业倦怠感。
第六阶段,稳定和停滞期(stable and stagnant)。这一阶段的教师在工作上安于本分,不愿意主动追求发展。往往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来完成工作,过去的工作热情开始淡化,不再追求高质量的工作效果,步入职业生涯的高原期。
第七阶段,生涯消退期(career wind down)。这一阶段的教师处于一个低潮期,一些教师可能会准备离开教育教学岗位。部分教师低潮期的时间可能会延续几周或几个月,有的教师会持续若干年。
第八阶段,生涯退出期(career exit)。这是部分教师离开工作岗位的阶段,有的是到了退休年龄,有的是因各种因素被迫或自愿性离职。原因不同,处于生涯退出期的教师表现出的态度会完全不同。
表3-3 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
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展现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师职业生涯周期,因考虑环境因素较多,对相对稳定、具有持久作用的影响因素探讨较少,该理论显得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四)教师职业周期主题理论
20世纪90年代初,休伯曼等人将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提出了教师职业周期主题理论。此理论对教师职业生涯周期作了阶段性的划分和研究,探索了每一阶段的发展主题。依照教师对发展主题的认识和理解,划分出不同的发展路线。与前面的研究者相比,教师职业周期主题理论更加详细和具有针对性,每一时期的发展主题真实地反映了教师的实际发展路线。
该理论认为,教师职业生涯过程可归纳为5个时期。
1. 入职期(career entry),为入职的第1至3年。一方面,新入职的教师对教育教学环境持有陌生感,经常会出现工作失误,导致新教师对自身工作能力产生怀疑。新教师迫切希望较快地获得教学知识和技能,使工作步入正轨。另一方面,新教师有了自己的班级和学生,有着初为人师的积极热情。
2. 稳定期(stabilization phase),时间是工作后的第4至6年。入职期时的压力和不适已经消减,教师逐渐适应了教学工作,形成了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工作信心有了提高,能够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知识,提高教学技能。
3. 实验和歧变期(experimentation and reassessment),步入工作后的第7至25年。教师逐步进入职业生涯的转变期,转变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方面,教师能够熟练地驾驭课堂教学,教育教学知识日益丰富,开始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并关注学校的发展,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另一方面,重复性的工作会让教师对职业选择产生质疑,尤其是开始质疑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意义,是否需要重新选择新的职业。
4. 平静和保守期(serenity and conservatism),时间在从教的第26至33年左右。经历过实验和歧变期,此阶段的教师在工作心态方面趋于平静。多数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教学经验日益丰富,能够游刃有余地进行教学工作。但同时,教师工作也变得越来越保守,对教学改革和职业的反思相对减少。随着职业预期目标的实现,教师的志向开始下降。工作带来的满足感减低,逐渐开始丧失工作热情和发展动力。
5. 退出教职期(retire phase),工作第34年以后,教师进入退出职业生涯的阶段。
表3-4 教师职业周期主题理论
教师职业生涯周期主题理论结合了个体生命周期与教师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特点,将教师的专业发展置于个人生活和工作的场景之中进行分析。但没有把教师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作为发展背景来进行深入研究,使理论本身缺乏足够的可信性。
(五)教师生涯发展模式
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斯德菲依据自我实现理论建立了教师生涯发展模式,将教师职业生涯周期划分为五个阶段。
1. 预备生涯期。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为新任教师或重新任职的教师。初任教师通常需要三年的时间才会进展到下一个阶段,而重新任职的教师则很快超越此阶段。此阶段的教师富有理想主义,在工作上积极进取,努力向上。他们往往有活力,创造力较强,容易接受新观念。
2. 专家生涯期。教师已经具备较高水平的教学能力与技能,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对学生都抱有高度的期望,能做到随时掌握学生的一举一动,进行有效的教学和班级管理。
3. 退缩生涯期。退缩生涯期分为初期退缩、持续退缩和深度退缩三个层次。处于初期的教师是工作中的边缘群体,他们往往不愿意从事教学革新,所讲授的教学内容多是重复性的。多数教师表现为随波逐流,消极行事。如果行政人员给予适时且适当的支持与鼓励,部分教师会恢复到专家生涯期。
有些教师没有恢复到专家生涯阶段,进入持续退缩时期。工作倦怠感较强,面对变革时表现出极大的抗拒情绪,甚至漠视教育行政部门的指令。处于这一时期的教师,或是独来独往,或是行为极端,或是喋喋不休。部分教师人际关系、家庭生活问题较多。部分处于深度退缩阶段的教师,在教学方面表现出无力感,对工作产生厌烦心理;与人交往中呈现焦虑性情绪,经常回避自己的问题。
4. 更新生涯期。处于初期退缩阶段的部分教师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开始采取积极的对策。他们选择了各种改变自己的措施,如参加研讨会、进修课程等。与处于预备生涯阶段的教师不同,更新期的教师多致力于追求专业成长,吸收新的教学知识。
5. 退出生涯期。一些教师到了退休年龄或由于其他原因离开教育岗位,退出了教师的职业生涯。
表3-5 教师生涯发展模式
(六)“教师社会化”阶段论
“教师社会化”阶段理论是以社会人的视角来考察教师的变化过程。教师专业社会化的过程,也是教师职业融入社会、被社会认可的过程。教师专业的社会化与教师个体社会化的过程相互融合且相互影响。台湾学者王秋绒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分为师范生、实习教师和合格教师三个阶段,根据个体社会化过程的发展特点将每一阶段分为三个时期。[3]
师范生阶段的第一个时期是探索适应期,社会化的主要任务是专业社会化,即增进人际关系,适应师范环境。第二时期是稳定发展期,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人际关系。第三个时期为成熟发展期,是师范生专业的社会化时期,重点在于如何将学习到的教育教学技能应用于教育实践。
实习阶段教师的专业社会化同样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蜜月期,实习教师进入学校,开始享受工作为其带来的快乐。第二时期为危机期,面对工作环境中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和教学问题,教师产生危机感和压迫感。第三时期为动荡期,通过实习工作对教师工作有了更理性的认识。有的教师通过自我调整重新制订了发展目标,有的教师则在失落中选择了放弃教师工作。
合格教师专业社会化的第一时期为新生期,通过实习训练,教师已能够适应工作需要。第二时期为平淡期,工作两三年后,教师步入稳定发展阶段。工作的挑战性逐渐减弱,教师的工作感觉趋于平淡。第三时期为厌倦期,也是分化时期,有的教师寓教于乐,积极感受着工作的乐趣,有的教师则对教学工作产生倦怠,失去发展的动力。
表3-6 “教师社会化”阶段论
[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0bdc86010005uo.html.
[2] 钟祖荣.现代教师学导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263.
[3] 王秋绒.教育专业社会化理论在教育实习设计上的蕴义[M].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1.转引自季诚钧,陈于清.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