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岁丧母

努尔哈赤青少年时期受到第一次大的磨难,是他在十岁时生母故去,继母那拉氏(又作纳喇氏)又待他刻薄寡恩。《满洲实录》记载:


汗十岁时丧母。继母妒之,父惑于继母言,遂分居,年已十九矣,家产所予独薄。(《满洲实录》卷一)


努尔哈赤十岁时亲生母亲故去,继母又生同父异母弟,他在家中处于一种困难的境遇。十九岁就分家单过,分得的家产非常少,所以生活一度陷入贫困。《满文老档》记载:“英明汗自幼贫苦”,这应合乎实情。他在青少年时期曾参加劳动。在三月至五月、七月至十月的采集季节里,努尔哈赤同伙伴们一起,进入莽莽林海,搭棚栖居,白天采撷,夜晚棚宿。他挖人参、采松子、摘榛子、拾蘑菇,赶往抚顺马市进行贸易,用赚来的钱维持或贴补家庭生活。这一时期因亲自挖人参、卖人参,接触部民,对他尔后的政治生涯有着很大的影响。如原先女真人与明朝的人参贸易货品是生参(鲜参),明朝在制裁女真时停止人参贸易,致使大量新鲜人参烂掉,损失惨重。努尔哈赤发明人参煮晒法,就是将新鲜人参煮熟晾干,可以长久储存,从而打破明朝霸市,造福女真部民。

努尔哈赤的母亲后被追谥为“宣皇后”,这是青玉“宣皇后之宝”

当时,汉人与女真人、蒙古人的贸易,集中在镇北关(在开原城东北七十里)、清河关(在开原城西南六十里)、广顺关(在开原城东六十里靖安堡)、新安关(在开原城西六十里庆云堡)和抚顺关(在城东三十里)等地。这种集市开始以买卖马匹为主,叫作“马市”,规定:“每月初一日至初五日,十六日至二十二日开市两次。各夷止将马匹并土产货物,赴彼处委官验放入市,许赍有货物者,与彼两平交易。”交易市场外面加一道围墙,将参加贸易的人圈在围墙内,所以叫“市圈”。当“市圈”开市时,汉人、女真人、蒙古人等熙熙攘攘,融汇一市。女真人带着人参、黄芪、鹿茸、熊胆、虎骨、松子、榛子、蘑菇、木耳、蜂蜜、东珠、麻布、马匹、狐狸皮、貂皮、猞猁狲皮等参加贸易。他们从汉人那里买去耕牛、铧子、木锨等生产工具,布匹、铁锅、碗盆、针线等生活用品。互市贸易,使汉人和女真人等加强了经济交流,促进了文化发展,丰富了物质生活,密切了民族关系。

努尔哈赤往来于抚顺关马市贸易,广交汉人,了解汉地经济实情,熟悉明朝政治动向;结识汉族知识分子,受到汉族文化熏陶。他在集市贸易的交往中,熟知了辽东山川形胜与道里险夷。他在同蒙古人和汉人的广泛接触中,学会了蒙古语,并粗懂汉语、略识汉字。黄道周说努尔哈赤“好看《三国》《水浒》二传,自谓有谋略”。但是,至今还没有材料证明努尔哈赤能看懂汉文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明万历刊本)

不过,朝鲜人申忠一在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到佛阿拉(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二道河子村),见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家的大门上,有一副残破的对联:上联剩下的字是“迹处青山”,下联剩下的字是“身居绿林”。这反映他们喜爱汉文章回小说,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总之,抚顺关马市贸易像一所大学校,使努尔哈赤从中学习社会和经济、政治和文化、民俗和语言、军事和地理,从而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胸怀,磨炼了意志,丰富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