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传

《公羊传》,全称《春秋公羊传》,又称《公羊春秋》,是一部专门解释《春秋》义理的儒家经典,与《左传》、《穀梁传》并称“《春秋》三传”。其作者,旧题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相传他曾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但它最初只是作为家学,代代口耳相传;至汉景帝时,才由公羊高的玄孙公羊寿及其弟子胡毋子都“著于竹帛”。

《公羊传》既为解释《春秋》之作,其起迄年代与《春秋》一致,即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它与《左传》详于记事不同,而与《穀梁传》略似,重在阐释《春秋》的微言大义,尤以阐发大一统、尊王攘夷、拨乱反正等思想为主,倾向于法治,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在西汉景、武时期尤为兴盛,对后世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体裁方面,《公羊传》经传合并,以自问自答的形式,逐句解释经义,自然以议论为主,但有时也间有一些记述文字,饶有趣味。在叙事方面,读者可以和《左传》进行比较。阅读《公羊传》,可用中华书局1980影印阮元主持编刻的《十三经注疏》本,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王维堤、唐书文著《春秋公羊传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