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ECE.02
宿命

外滩有着全上海最坚固的大楼,最结实的保险箱,在世界最强大的帝国护卫之下。但“上海迟早要毁灭”的断言,从来没有停息过。这似乎是外滩奇迹般的宿命,人们带着先知般的感慨与顺从,判断它的使命。

1953年,在外滩邮船班轮码头,从上海出发的最后一班邮船启航,前往澳大利亚。此后,由于美国舰队封锁公海,从上海码头出发的所有邮船停航,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叶,一直繁忙的航线便永远关闭了。此后,上海侨民离开中国,必须从天津转去广州,然后再转往香港。

2005年,在美国中部小城的一张阳光耀眼的厨房桌上,我将这张照片递给劳拉。照片的主人佛朗兹·勒贝(Fritz Leid),在上海一直住到朝鲜战争爆发,才离开。这张照片,是他去外滩送别遣返澳大利亚的犹太朋友时拍摄的。到他本人离开中国时,已必须从天津中转。

劳拉用满是皱纹的手指点着码头的地面:“是的,我记得那里。”她1946年离开上海,还是从这个码头上了船。那条船开往阿根廷,满满一船都是逃避中国内战的侨民。从1937年汇中饭店顶上的亭子被炸塌后,码头上便常常挤满了逃离上海的侨民。

“我只记得码头上挤满了人和行李,还有小偷和苦力,得一路死死抓着自己的包。没想到码头上的情形竟是这般荒凉。”她端详着照片。

照片上,邮船是背影后面的影子,拖着两道航海时代大船标志性的浓烟,挥别上海。送行者双手高举,竭力想抓住船上人最后的视线。

“原来一个时代就是这样结束的。”她又说。

“是的。”我说。

佛朗兹·勒贝记录了旧世界的最后一瞥。此后,一座在向东方殖民的航线上诞生的伟大而肮脏的都会,一个曾经成全过无数点石成金梦想的通商口岸,上海,终于成为中国地图上长江下游的一个褐色小圆点。

摄影: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