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架构世界》2020金融刊:DevOps与微服务在金融业的应用
- 普元信息
- 2691字
- 2020-11-18 15:22:07
二、服务治理体系
服务建模
服务建模是一个收集、分析、识别的过程。
业务需求的收集和整理。 :
包含特定的场景、用户群、业务目标等硬性指标,还可以包含如用户体验、较之竞争对手的一些特色等的软性指标。
业务分析。 :
可视化业务建模。与业务领域专家一起使用通用语言文档化整个业务过程。
识别候选业务过程需要的所有服务。 :
这些服务有些是新实现的,有些是已有的。有些可能是在微服务架构体系下通过
网关调用实现的,有些可能是通过 调用实现的。包含:. 原子的(单步的);
. 组合好的(多步的,操作类流程,有无工作流皆可)
. 已有的虚拟服务流程(如:承保、核保、风险指标或登记的计算)
. 基础设施(如:邮件通知、短信通知、在系统中生成一条代办事项)
对上一步识别的服务所使用的对象确定并可视化其状态和行为。 :
服务识别过程成果基于服务模型等规范的落地实现 :
服务识别成果与对于服务模型、元数据的对应归纳、分类和具体实现设计、编码、复用等工作
服务的发布 :
服务在开发、测试、生产环境中的部署、调试和上线
服务在运行态的监控、发现与治理 :
元数据模型
元数据模型分为静态和运行态两类
元数据模型-静态
静态包含:按层级划分为:平台定义、系统定义、应用定义和服务定义。根据业务变化,可以在对应分类中,扩充属性。
元数据模型-运行态
运行态模型包含:应用实例、服务实例及服务流水。
模型之间的关系
我们看一下各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首先从组织层面的隶属关系来看,一个部门可以负责多个平台,一个部门下的一个团队可以负责一个或多个系统,一个团队下的一个小组或个人可以负责一个应用或多个应用。
一个平台包含多个系统,一个系统包含多个应用,一个应用包含多个服务。应用实例是应用定义对象的实例化。服务实例是服务定义对象的实例化。
一个应用实例,通常会支撑提供多个服务实例。服务之间的调用,产生服务流水。
模型按照“平台-系统-应用-服务”这样的层级建立关系。
依赖关系的梳理
依赖关系有归属关系、记录依赖关系和调用依赖关系。
服务生命周期数据流和控制流
在控制流的干预下,数据流在不同的时点上呈现出不同的变化,例如婴儿只有姓名标签,没有学号标签,等他上学了才有学号。
服务生命周期中的服务治理模型的标签亦是如此,会随着所处的服务生命周期发生一些变化。
服务生命周期数据流
服务的生命周期我们定义为规划、设计/开发、测试、运行四个阶段,数据流的规范是指各类对象属性在生命周期各阶段中,哪些被赋值和初始化,哪些值会有更新。就像上面提到的人的一生的标签。
. 在规划阶段根据业务需求,平台、系统、应用和服务都将对划分、归口、相关定义类的数据进行初始化,对于平台和系统,生命周期和分布式架构相关属性也会有值。
. 在设计/开发阶段,系统、应用和服务将被具体实现,所以这三类的几乎所有属性都将被初始化。
. 在测试阶段,应用和服务将被实例化,实例将从定义对象中继承大部分属性,并且动态更新自己的运行态属性。
. 在运行阶段,应用和服务实例只是换到了生产环境运行,同样实例将从定义对象中继承大部分属性,并且动态更新自己的运行态属性。
服务生命周期控制流规范
服务在整个生命周期,它的生成、交互、变更、销毁都会对周边的系统、应用、服务造成影响,那如何来评估和控制影响带来的成本压力和风险?这需要我们在关键点上加必要的控制点,这就形成了我们的控制流规范。在规范中,控制点分为两类:建议的必要流程和参考流程。必要流程即为必选,参考流程可以根据组织自身情况来选用,达成风险控制与效率的平衡。
控制流的抽象模型-
,是在流程应用中抽象出的业务模式,是用来明确组织过程中各个角色及其相关责任的方法,其中:
• 谁负责(
= ),即负责执行任务的角色,他/她具体负责操控项目、解决问题• 谁批准(
= ),即对任务负全责的角色,只有经他/她同意或签署之后,项目才能得以进行• 咨询谁(
= ),拥有完成项目所需的信息或能力的人员• 通知谁(
= ),即应及时被通知结果的人员,却不必向他/她咨询、征求意见我们对于控制流的表述,是通过
的模型来进行的,简单来说,就是针对这条流程谁来负责、需要谁批准,有问题可以咨询谁,流程到达特定环节需要通知谁。角色定义
服务开发团队:负责需求分析,服务的设计、开发、测试、部署、运维等具体工作的角色团队;
架构管理团队:是关于系统、服务、业务以及
相关事项的最终决策者。负责审批微服务体系战略方向/架构、资源、成本等的管控/服务治理原则的把控等管理职能;生产运维部:负责生产环境的部署、变更、运维、安全风险评估等工作的角色团队;
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重要业务系统的业务相关风险评估;
业务管理团队:是关于业务需求提出、服务资金、激励分配相关事项的最终决策者。
服务新增审批流程
服务新增审批流程,由服务开发团队提出申请,经架构团队审核批准,审批通过后录入服务治理平台。
输入为业务流程分析的相关成果,服务识别相关成果,治理平台中注册的已有服务。
主要活动,评估是否有必要新增服务,并评估新增服务带来的人员、资源等成本压力。
输出为:新增服务的相关属性定义到治理平台。
服务变更审批流程
服务变更审批流程,由服务开发团队提出申请,经架构团队审核批准,审批通过后录入服务治理平台。
输入为业务流程分析的相关成果,服务识别相关成果,治理平台中注册的已有服务,以及服务之间的依赖管理。
主要活动,评估是否有必要变更服务
,是否有必要进行服务的重构,评估变更和重构带来的人员、资源等成本压力。输出为:新增服务的相关属性定义到治理平台。
服务调用审批流程
服务调用审批流程,由服务开发团队提出申请,经架构团队审核批准,审批通过后录入服务治理平台。
输入为业务流程分析的相关成果,服务识别相关成果,治理平台中注册的已有服务。
主要活动,评估是否有必要跨系统进行服务调用,评估变更和重构带来的人员、资源等成本压力。
输出为:新增服务的相关属性定义到治理平台。
服务上线审批流程
服务上线审批流程,由服务开发团队提出申请,如系统等级为
、 则由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其它等级经生产运维部审核批准,审批通过后录入服务治理平台。输入为服务生成过程中的相关成果。
主要活动,评估是否具备上线条件。
输出为:新增服务的相关属性定义到治理平台。
服务销毁审批流程
服务销毁审批流程,由服务开发团队提出申请,经架构团队审批,审批通过后录入服务治理平台。
输入为服务间依赖、服务实例运行态的数据以及服务流水数据。
主要活动,评估是否具备销毁的条件,以及销毁带来的人员和资源成本压力。
输出为:新增服务的相关属性定义到治理平台。
服务治理平台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这个关系的梳理也是按生命周期这个维度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