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鞠躬尽瘁

郑众死后大半年时间,朝政才算是真正的安稳下来。

借着李岑这把刀,徐防和陆珩用了短短半年时间便将牵涉贪腐的官吏全部整肃一清,朝野上下呈现出许久未有的一片清廉气象。

更另邓绥欣慰的是刘怙的成长。

在徐防的悉心教导下,凭借先天过人的聪慧和勤奋好学的品性,刘怙已经迅速的开始显现出明君的样子。

身为帝师的徐防更是欢喜。

今年是徐防的六十大寿,这么多年为国事鞠躬尽瘁,几乎耗尽了这位老臣的心血。邓绥早早的给少府下了旨,命令他们务必尽心尽力的为徐防操办一场隆重的寿礼。

然而就在寿礼前不到一个月,一场偶然的风寒却让徐防身陷险境。徐防出身行伍,年轻时曾在军中效力,虽然年逾花甲,身体一直还算硬朗。偶感风寒之后,起初徐防尚不以为意,只是抓了些寻常的药草服用,便继续忙碌于朝政事务,就这样拖了十几日,直到开始咳血。

秦太医诊脉之后回禀邓绥,徐防的脉象已显油尽灯枯之势,这让邓绥大为震惊。太医说,这么多年来的殚精竭虑,已经耗尽了老太傅的全部心血,硬是靠着一口气在撑着,如今天下太平,教导新帝的重任也已完成,老太傅心里提着的一口气终于可以松一松了。可就是这一松,整个身体便以大厦倾倒之势迅速垮塌。所以,今日这场大劫,并非偶然,也并非突发,而是必然之事,药石无济。

后来徐防病势的发展果然印证了秦太医的推断。任凭邓绥广召天下名医,用尽珍奇药材,徐防的身体仍然像一片摇摇欲坠的枯叶,毫无任何起色,及至寿诞这一日,已然气息奄奄。

太医赶紧进宫通传老太傅已病入膏肓余时无多,邓绥听闻后,放下手中一切政务,带着刘祜急匆匆的赶来了太傅府。

见到太后和刘祜前来,徐防努力打起所剩无多的几分精神。

刘祜看到老太傅油尽灯枯的景象,想起三年来对自己倾注全部心力的教导,不由潸然泪下。徐防以平静而慈和的目光注视着刘祜,殷切道:“陛下切莫过于伤心,老臣天命已至,应当欣然而受。看到陛下如今英明贤德,老臣死而无憾。”

刘祜愈发伤心不能自已。自从他登上帝位那一刻开始,内心深处一直惶惶不安,加之父母的骤然离世,更令他在不安之外多了几分忧惧。虽然这些年来邓太后待他也是极好,但他总是莫名的畏惧她,不敢亲近她,更不敢在她面前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唯一让他感到踏实的、可以信赖的人,就是老太傅了。只有在老太傅面前,他可以高谈阔论自己的见解和治国的抱负,对了,老太傅的脸上会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的笑容,错了,老太傅也会谦恭而又耐心的告诉他应当如何如何。

可如今,他唯一可以仰仗与信赖的老太傅竟然要撒手人寰了。

邓绥见刘祜悲痛万分,心里也甚是哀伤。徐防以微弱的气息对邓绥道:“太后,老臣有几句话想单独和您说······”

邓绥知道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徐防要对自己说的话必是极为要紧的。于是她让秋蓉和内侍们搀着悲伤不已的刘祜先到偏房内平复,屏退了众人后,移步到徐防的榻前。

徐防勉力支撑着病体坐直了身子道:“太后,老臣一生为大汉社稷鞠躬尽瘁,自问无愧于先帝,也无愧于黎民百姓,唯有一桩事,老臣始终放不下······”

“何事放不下?太傅直说无妨。”邓绥道。

徐防神色庄重而肃穆的说了这样一番话:“想当年,吕太后独揽朝政,迫害刘氏宗族,致使天下动荡;前朝窦太后内戚干政,朝廷内外风声鹤唳,勾心斗角从未停止······太后,老臣知道您与当年的吕太后、窦太后,不是一样的人,您心怀天下,心怀百姓,绝非为一己之欲而置黎民于水火之人,可是,老臣只怕,人言可畏,更怕,权力会让人改变初心啊······”

听到徐防临终前说出这样的肺腑之言,邓绥难免有几分怅惘,轻叹道:“老太傅还是不放心孤啊······”

“太后恕罪······”徐防剧烈的咳嗽着,神色悲戚而又无奈。身为汉臣,身为先帝临终托孤的国之柱石,他不能不担心,也不能不提防。

邓绥沉默了片刻,很快还是谅解了徐防的一片苦心,便推心置腹道:“太傅忠勇直言,何罪之有。你说的对,权力,的确可能让一个人变得面目全非,即便孤此时此刻能够问心无愧,也不敢保证有朝一日,是否会因为种种缘故而变了初心。”

徐防如释重负般的长舒了一口气道:“太后能这么说,就代表老臣当初的选择没有错······那么,就请太后恕老臣直言了。陛下天资过人,睿智贤明,更难得的是有一颗仁政爱民之心,假以时日,必能成为一代明君。陛下今年已满十五岁,是该到了亲政的时候了······老臣如今只有一个请求······”

话未说完,又是一阵撕裂肺腑的咳嗽,喉咙中的一股腥气直冲鼻息,徐防拼尽全力要说完这最后一句话,却只觉气息难继。

邓绥亲自上前扶住徐防,将他缓缓放平在榻,目光中透着坚定道:“老太傅放心吧,孤会尽快归政于陛下。”

两行热泪从徐防的眼角缓缓落下,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对邓绥感激的点了点头,然后永远的闭上了双眼。

三朝元老,国之柱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