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本规范,是使财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见图1-1)。其中,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关键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等质量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对某些特殊交易或事项进行处理时,需要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另外,及时性还是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制约因素,企业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

图1-1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会计信息要有用,必须以可靠为基础,可靠性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关键所在。企业以虚假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属于违法行为,不仅会严重损害会计信息质量,而且会误导投资者,干扰资本市场,导致会计秩序混乱。例如,企业根据虚构的、没有发生的或者尚未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或者编制的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内容等存在随意遗漏或者减少应予披露的信息,这就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可靠性原则。

【例1-2】 兴华公司20×8年年末发现公司销售萎缩,无法实现年初确定的销售收入目标,但考虑到在当年春节前后,公司销售可能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公司为此虚构了一部分客户,在20×8年年末制定了若干存货出库凭证,并确认销售收入实现。公司这种处理不是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事项为依据的,而是虚构的交易事项,违背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可靠性原则,也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预测。相关性要求体现在:第一,决策有用性。对相关性的主体财务报告使用者来说,会计信息应该是满足所有信息使用者的通用信息。第二,具有反馈价值,即把过去决策产生的实际效果反馈给决策者,以验证过去决策是否有误。第三,具有预测价值,即能帮助决策者预测未来的可能结果,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可靠性、相关性是整个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最重要的两个要求,是由财务报告的目标引申出来的。可靠性、相关性信息质量要求与财务报告目标的关系为:决策相关目标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是相关性,受托责任目标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是可靠性。

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具有价值,关键是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是否有助于决策或提高决策水平。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的决策,证实或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因此具有反馈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预测价值,有助于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例如,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区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以及适度引入公允价值等,都可以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两者是统一的。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在可靠性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怎样将专业的会计信息提供给社会大众、非财会人员,使之对其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财务报告不仅包括表内信息,还包括大量的文字说明。

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而要使用者有效利用会计信息,应当能让其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弄懂会计信息的内容,这就要求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满足向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要求。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通过阅读、分析、使用财务报告信息,能够了解企业的过去和现状以及企业净资产或企业价值的变化过程,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做出科学的决策。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可比性有横向可比和纵向可比两层含义。

(一)横向可比

横向可比,即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可比性。不同企业发生相同或相似的交易、事项时,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对于相同或相似的交易、事项,不同的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的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二)纵向可比

纵向可比,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对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以使不同时期的会计资料相互可比。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大多数情况下,经济业务的法律形式反映了经济实质。在有些情况下,当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不一致时,企业应该按照经济实质为标准进行会计核算。例如,售后以固定价格回购的商品,不应当确认销售收入;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视为自有资产进行核算管理。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在多数情况下的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也会出现不一致。例如,企业按销售合同销售商品但又签订了售后回购协议,虽然从法律形式上看实现了收入,但如果企业没有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则没有满足收入确认的各项条件,即使签订了商品销售合同或已将商品交付给购货方,也不应当确认销售收入。又如,在企业合并中,经常会涉及“控制”的判断。有些合并从投资比例来看,虽然投资者拥有被投资企业50%或50%以下的股份,但是投资企业通过章程、协议等有权决定被投资企业财务和经营政策的,就不应当简单地以持股比例来判断控制权,而应当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来判断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程度。

【例1-3】 兴华公司20×8年3月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来讲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权利;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等,因此从其经济实质来看,兴华公司能够控制融资租入资产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上就应当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列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某项企业的会计信息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做出经济决策,则该信息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个方面来判断其重要性。

例如,我国上市公司要求对外提供季度财务报告,考虑到季度财务报告披露的时间较短,从成本效益原则考虑,季度财务报告没有必要像年度财务报告那样披露详细的附注信息。因此,《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规定,公司季度财务报告附注应当以年初至本中期末为基础编制,披露自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之后发生的、有助于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变化情况的重要交易或事项。这种附注披露就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要求。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企业如果故意低估资产或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计提各项资产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等,都是谨慎性的体现。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如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售出存货可能发生的退货或返修等。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例如,企业对发生的或有事项,通常不能确认或有资产;相反,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而且构成现时义务并能够可靠计量时,企业应当及时确认为预计负债,这就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又如,企业在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时,只有在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暂时性差异时,才应当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而对发生的相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企业应当及时足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这也是会计信息谨慎性要求的具体体现。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应符合及时性要求。一是要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交易或事项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或凭证;二是要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及时对经济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并编制财务报告;三是要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时限,及时将编制的财务报告传递给财务报告使用者,便于其及时使用和决策。

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所有者或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具有时效性。可靠的、相关的会计信息如果未被及时提供,也就失去了时效性,对使用者的效用就大大降低,甚至不再具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