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的三位一体类比

上帝既是“一”又是“三”,这让人们难以理解,因此奥古斯丁用了不少的受造物作“类比”来说明上帝“三”而“一”的特征。除了《论三位一体》之外,如上面所说,他还在一系列的反阿里乌派的著作中提出一些类比,有些是从以往教父那里继承来的,而由人的心灵活动所作的类比,则多可算作他的独创。较低的类比他称为“踪迹”(或痕迹),高级的类比他才称为“形象”(只包括心灵之自我记忆-理解-爱及其对上帝之记忆-理解-爱)。

法国学者波塔利(Eugene Portalie)在其名作《圣奥古斯丁思想导论》里,对奥古斯丁的三一类比作了一个总结,图示如下:注20

三一痕迹与形象


image

波塔利在这里共列举了22项三一类比,相当精要地总结了奥古斯丁的“形象”说。如果我们“纵观”此图,那么可以看出,与“圣父”对应的类比项一般跟“是”(esse,to be,存在)相关,跟万物的起源有关,这与圣父作为创世主是离不开的,主“是”;与“圣子”对应的一般跟“知识”、“理解”、“逻各斯”相关,主“知”;与“圣灵”对应的一般跟“意志”、“爱”有关,主“爱”。

但应当指出的是,这个图表列入的类比无论是单从《论三位一体》来看,还是从奥古斯丁涉及三一的其它著作来看,无论是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是不够的。除了表中所载明的出处,奥古斯丁尚在别处提出过三一类比,如书信11等;除了静态的类比,尚有动态的类比;除了三一类比,尚有“言成肉身”的类比,如子由父“生”,动态地对应于内言由记忆而“生”;以及在存在方式上的类比,即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时间”中有着作为上帝存在方式的“永恒”的形象;在“心灵对它自己的记忆-理解-爱”这一个“真正的形象”上,波塔利也没有指出其实它可以分为一“潜”一“显”两个类比,“潜”意识层面上的心灵“总是”不间断地记忆、理解、爱自己,“显”意识层面上的心灵在明确地进行自我反思时记忆、理解并爱自己(但并不“总是”如此)。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不应当孤立地看待奥古斯丁的这些三一类比,而应将之放到其整个神哲学系统中去审查,从而才能对其位置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注21波塔利还认为,奥古斯丁的这些类比有些偶然,是兴之所致的产物,但实际上,奥古斯丁显然从389年甚至早至386年起就一直在深入地思考三一的理解问题,他所寻找的这些类比是长期思索的结晶,虽然有不少“变项”,但里面的“常项”也是明显的,有着明确的神学旨趣和含义。注22

上面说过,三一类比实际上还包含了“言成肉身”的类比。在《论三位一体》第1卷,奥古斯丁隐含了对次位论(将圣子视为低圣父一等,甚至视为受造物)的批驳,指出圣子与圣父平等,因此上帝乃是三位一体而不是只有圣父一位。但是对这个三一上帝,信徒将在何时看到?如何看到?奥古斯丁找到的关键经文是《马太福音》(5:8):“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再加上另外两段关键经文,即《哥林多前书》(15:24-28):“再后,末期到了,那时基督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都毁灭了,就把国交与父神。因为基督必要作王,等神把一切仇敌都放在他的脚下。尽末了所毁灭的仇敌就是死。因为经上说:‘神叫万物都服在他的脚下。’既说万物都服了他,明显那叫万物服他的,不在其内了”;《腓立比书》(2:5-7):“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他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注23但人要享受“荣福直观”(见到三位一体),那只是末时的事,而在今生,他们只能凭着信仰基督去模糊地看到一些。正是基督耶稣这一个神人之间的中介,使他们得以对三一上帝有所了解。

在奥古斯丁看来,圣子之被称为“圣言”(Logos),就意味着“说”出来,而“说”话总有“说”的对象,那就是圣子“言成了肉身”,以具体的、“奴仆的形象”进入历史,进入时间之中,显现在以人为代表的受造物而前,引导他们回归天国。奥古斯丁对这个“言”作了发挥,在这部著作中,他也为“言”找到了类比项,那就是在人的心灵里面,也有“言”之被“说出”,进入具体的存在(成为物质的响声)。在三位一体类比中,圣子是“理解”(意向性的思想),同时也是“言”,(内在之言),就三位一体内部关系而言,“言”生自“记忆”(父),但又异于“记忆”,是“记忆”的一种明晰化的状态。就三位一体与外部(受造界)的关系而言,明晰化了的“言”更被圣父“说出”,正如人的心灵中的“内在之言”(明晰化了的思想)之被“说出”,通过声音的震动和传播,抵达他人的耳中,使他人明白到我的意思。虽然人的“内言”之被“说出”与上帝的“圣言”之被说出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无疑可以用前者来类比后者,因此,前者亦可算后者的一种“形象”(15: 20)。

由于“言成肉身”在三位一体的上帝和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得大音稀声的上帝得以被听见,大象无形的上帝得以被看见,不至成为一个空洞的概念,因此,这个类比自有其重要性。从人对上帝的了解来说,必得借助于基督耶稣这个中介,才能得窥三位一体的奥秘。倘若没有基督之化身成人显现在人面前,三位一体也就无从捉摸,成为空谈。因此,了解言成肉身就成为进入三位一体的不二法门和惟一道路。在这个意义上,奥古斯丁说基督既是“道路”,又是道路最终要抵达的“家乡”,注24信基督的人,是从作为人的基督抵达作为上帝的基督。

在13:24,奥古斯丁从基督中心论的角度谈到了“在基督里”的“智”、“识”的统一:

这样,我们的知识(scientia)就是基督,我们的智慧(sapientia)也是基督。正是他将关于尘世之物的信仰置于我们眼前,正是他将关于永恒之事的真理置于我们心中。我们藉着他而走向他(per ipsum pergimus ad ipsum),藉着知识走向智慧,而又不曾偏离了这同一位基督。

在这里,基督论是放在三一论的背景中谈论的。基督作为神人二性统一的位格,他既能“显现真理”(作为父的形象),又能派出圣灵,将“信仰”植入人心。如此基督就既启示了三位一体,又将人带入三一生命及工作(亦见14: 24)。

要达到作为人的至福的荣福直观,就得从信仰基督出发,一直修炼,直至将来得见三位一体。这个过程,在今生就是“成圣”的过程。而这个“成圣”的过程,从三一神学的角度来看,就是上帝预定一些人,使之在听闻基督事迹时被圣灵感动,而被上帝“圣化”的过程。因此,表面上看上去是人凭着自己的努力在“成圣”,实际上却是圣灵在使人“圣化”,是圣灵使人获得一种能力,达到真实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