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骨科常用治疗技术及护理配合
第一节 气压止血带的应用
一、概念
气压止血带是一种新型外科四肢手术的辅助治疗工具,可通过连接的压力表控制及调节其压力大小,并有定时报警系统,避免了旧式止血带使用的盲目性与不科学性,利于操作,使用安全。
二、仪器简介(图2-1-1、图2-1-2)
图2-1-1 手动气压止血带
图2-1-2 电动气压止血带
1.工作原理
通过止血带对肢体主要动脉形成机械压迫,封闭血管,阻断血液流通,达到止血效果。
2.优缺点
(1)优点:
阻断远端肢体的血液循环,止血效果可靠、彻底。
(2)缺点:
加重肢体缺血,使用不当会造成组织损伤。
3.适用范围
(1)多用于四肢手术,如胫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
(2)肢体肿块或囊肿切除。
(3)神经、肌腱、血管探查、修复、吻合术。
(4)骨髓移植。
(5)关节镜手术,指关节、肘关节、膝关节手术。
(6)截肢术。
(7)断肢、断趾再植术等。
4.部位
(1)上肢:
上臂上1/3(图2-1-3)。
(2)下肢:
大腿中上段(图2-1-4)。
图2-1-3 气压止血带在上肢的位置
图2-1-4 气压止血带在下肢的位置
三、病例简介
患者,男,35岁,因机器绞伤右上臂致桡动脉损伤损伤,大量出血,送入医院急诊给予加压包扎、间断使用气压止血带,迅速补液,至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入手术室。
【专科检查】
患者右前臂疼痛、肿胀。查体见上臂缩短、畸形,骨折处反常活动,肱动脉损伤,大量出血。
【影像学检查】
X线示肱骨上段骨折。
四、操作步骤
1.抬高患肢(图2-1-5)。
图2-1-5 抬高患肢
2.垫衬垫(图2-1-6)。
3.放置并固定止血带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止血带,缚于患者手术肢体的适当部位。一般距离手术部位上方10~15cm以上(图2-1-7)。
4.设置参数 分别设定保修压力、工作压力及工作时间。一般工作压力小于保修压力5~10kPa,上肢工作压力不超过35kPa,下肢不超过75kPa。工作时间不超过1小时。
图2-1-6 垫衬垫
图2-1-7 放置并固定止血带
对于儿童应严格掌握压力大小,一般在30.4~45.6mmHg(4.5~6.1kPa),上肢在30.40mmHg(4.5kPa)以内,下肢在45.60mmHg(6.1kPa)以内。
5.泵气 手术开始,驱血带驱血或抬高患肢后按开始键,止血带自动泵气并稳定于工作压力,时间以倒计时显示,患肢血运被阻断(图2-1-8)。
图2-1-8 泵气
6.记录止血带应用时间 冬季每隔半小时、夏季每隔1小时要放松30秒。再次使用时放置部位要上、下略有移动。对大出血患者,在应用止血带的同时,尽快送医院治疗(图2-1-9)。
图2-1-9 记录止血带应用时间
7.自动报警提示 当工作时间剩余10分钟、5分钟、1分钟时都会自动报警提示。到达设定的工作时间,气泵自动停止泵气,排气阀打开,止血带压力迅速下降,肢体血运恢复。
8.手术结束先缓慢放气,关闭主机开关,再断开电源。
五、注意事项
1.前臂和小腿不可应用止血带,因该处两骨伴行,血管走行于两骨之间,应用止血带起不到压迫血管的作用。
2.上臂的中1/3部位亦不能使用,可能引起桡神经损伤。
3.捆绑止血带时,要与肢体垂直,尽量选择肢体粗细较一致的地方捆绑,外用绷带缠绕固定,绷带边缘应超过止血带。
4.粉碎性或开放性骨折的患者由于使用止血带,需要反复在患肢上缠绕,有可能使碎骨片移位,加重对局部血管,神经的损伤,应该谨慎使用。必要时,要将患肢远端尽力牵拉,最大限度地保持患肢功能位,防止肢体扭曲、成角。对开放的创口部位要先用无菌纱布垫好,再缠绕驱血带。
5.对于患肢软组织内异物取出的患者,不能使用驱血带,因为驱血带缠绕过程中对肌肉的挤压有可能造成异物移位。
6.对有患肢静脉曲张伴血栓形成的患者,手术时不宜使用驱血带,因为有可能在驱血时造成血栓脱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7.对于患肢有肿瘤尤其是可能为恶性肿瘤的患者,该肢体手术时不能使用驱血带,因为驱血时有可能造成肿瘤细胞脱落、血行转移。
六、安全提示
1.止血失败
止血带气囊长度不够,特别是较胖的患者,止血带未能绕肢体一圈,会造成止血失败。
2.疼痛
止血带袖带过窄会导致疼痛增加。
3.肢体组织坏死
止血带压力过高不但会使肢体组织坏死,并且会使患者耐受止血带疼痛的时间缩短,压力的增高与疼痛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