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死亡,当如何?
人生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好长”,我们把这个印象烙印在心上,然后呢?人生永远戴上了“好长”的面具,掩盖了它快速流逝的本质,只有等到面具自己裂开,我们才能把它看透,可到了这日,我们恐怕只有等待“明日”的死亡了。
人生对于我来说也是“好长”的,所以我有想过做好多的事情,不过好像只是停留在“想过”的层面上。
我有时想写一则故事,一则关于“你”的故事,把人生中的“你”都写完,订成一本厚厚的书,放在床头,用我的一生去翻看。有时我又想写一首诗,一首蕴涵万物的诗,嵌在古老的挂钟里,打破午夜的宁静,携着躲在角落里哭泣的人们走过人生的灰暗。可是最后浓黑的笔墨一次次浸透纯白的纸张,却终未汇成一个个鲜活的字体。
有时我也想背上行囊去见证百慕大的诡秘、埃及法老的诅咒、黑洞的恐怖,感受峨眉山的佛光、爱琴海的海风、宇宙中太阳的炽热。但我更想找到无故消失的楼兰古城、传说中早已沉没的大西洲、浩瀚无垠的宇宙的边界,刨开历史的尘埃,还历史一个真相。可最后行囊却始终散落在房间的角落,终身离散,永不欢聚。
这时候我似乎才明白,人生其实不过虚虚几载,我们又日复一日,然后死亡便化为了明日清风,在我们期待的“明日”中悄无声息的结束了我们的人生,只留下厚厚一沓人生的计划书。
是了,“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们把一切想的太过简单,又把一切想的太过复杂。一切简单得我们可以轻易书写,却又复杂得我们难以实现。于是我们把所以的一切放在了“明日”,直到死亡的那个“明日”的到来,我们才幡然醒悟。于是我们又开始彷徨,疯狂的把厚厚的一沓人生计划书撕得粉碎,然后又哭着把它拼凑,回忆着它们简单的模样,哭着哭着也便自嘲的笑了,最后带着遗憾,绝望的等待即将到来的“明日”,迎来不可抗拒的死亡。这似乎是注定的结局,却未必是唯一的结局,若当机立断撕开人生的面具,有一个欧·亨利式的结局在等待着我们也未必。
(推荐理由:“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几句古诗我们从小就在背,但只是停留在会读音节上,又有多少人惜时、说到就做到呢?xx属于勤奋努力的孩子,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能看到她的自省。指导老师: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