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特色海洋共同安全观研究
- 万祥春
- 6259字
- 2021-03-29 01:37:30
第一节 海洋经济思想的持续发展
欧洲历史的地理大发现(Age of Discovery),又称大航海时代,是指15—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新的海洋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大航海时代开辟了新的海洋航线,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在世界上逐渐占据统治地位。
一、海洋新航线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加速器
(一)海洋新航路的开辟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在海洋新航路发现之前,欧洲的资本主义虽然已经出现,但是发展缓慢,原因就是资本原始积累还是非常缓慢。而新航路的开辟,美洲新大陆的地理大发现大大加快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形成工场手工业的最必要的条件之一,就是由于美洲的发现和美洲贵金属的输入而促成的资本积累”。资本家除了掠夺金银,还在美洲、非洲等地方推行殖民制度,贩卖黑人奴隶,获得了更多的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时代的早日到来。“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原始积累的增加最终使大工业出现,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而这一切都发端于新航路的开辟,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对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联系做了精辟概括:“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新航路的开辟,使西方列强发现了比本国大许多倍的市场和贸易,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和航海业加速发展,加快了欧洲各国内部资本主义代替和战胜封建主义的历史进程。
在资本主义社会,大工业和海洋交通等行业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大工业的建立促进航海业等交通业的发展,交通业反过来又促进了大工业的扩张,并使资产阶级最终战胜封建地主阶级,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地位。马克思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同时,随着工业、商业、航海业和铁路的扩展,资产阶级也在同一程度上发展起来,增加自己的资本,把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一切阶级排挤到后面去。”
(二)太平洋新航线的开辟加速了美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184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美国迅速掀起了一股淘金热。马克思和恩格斯立刻敏锐地意识到了这将给世界市场的布局和海洋航线带来历史性的改变。在《时评(1850年1—2月)》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写道:“美国最大的事件,比二月革命更重要的事件,是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仅仅过了差不多18个月,现在就已经可以预料到,这一发现带来的后果甚至将比美洲大陆的发现还要大得多。在330年中,欧洲同太平洋的全部贸易一直是以非常感人的耐性绕道好望角或合恩角进行的。所有打通巴拿马地峡的建议都因贸易国的偏见和猜忌而搁浅。从发现加利福尼亚金矿到现在,仅仅过去18个月,美国佬就已经着手修建铁路、宽阔的国家公路,开凿以墨西哥湾为起点的运河;从纽约到查格雷斯,从巴拿马到圣弗朗西斯科已经有轮船定期航班;太平洋的贸易已经集中在巴拿马,绕道合恩角的航线已经过时。”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开采,使美国获得了大量资本,有实力去开凿巴拿马运河,大幅缩短海洋贸易距离。
巴拿马运河的成功开凿,连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促进了太平洋上海洋航线的发展。虽然海洋运输公司之间存在着激烈竞争,但是也促进了海洋运输效率的提高。“不管有多少个公司破产,轮船还依然存在,而这些轮船将加倍发展大西洋上的运输,开辟太平洋上的交通,把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中国跟美洲联系起来,把环球旅行时间缩短到四个月”。
太平洋新航线的开辟促进了太平洋沿岸国家,尤其是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条跨越30个纬度的海岸,世界上最美丽、最富饶的海岸之一,以前几乎荒无人迹,现在正迅速地变成一个富足的文明区域”。太平洋新航线的开辟还会促进世界贸易中心和世界交通枢纽转移到太平洋。马克思指出:“加利福尼亚的黄金流遍美洲,流遍亚洲的太平洋沿岸地区,甚至把最倔强的野蛮民族也拖进了世界贸易,拖进了文明。世界贸易第二次获得了新的发展方向。世界贸易中心在古代是推罗、迦太基和亚历山大里亚,在中世纪是热那亚和威尼斯,以前还曾是伦敦和利物浦,而现在则是纽约和圣弗朗西斯科、圣胡安和莱昂、查格雷斯和巴拿马。世界交通枢纽在中世纪是意大利,在近代是英国,而目前则是北美半岛南半部。旧欧洲的工业和贸易如果不愿意像16世纪以来意大利的工业和贸易那样衰败,如果不愿让英国和法国变成今天的威尼斯、热那亚和荷兰,就必须作出巨大的努力。再过几年,我们就将有一条固定航线,从英国通往查格雷斯、从查格雷斯和圣弗朗西斯科通往悉尼、广州和新加坡。加利福尼亚的黄金和美国的不断努力,将使太平洋两岸很快同现在从波士顿到新奥尔良的海岸地区那样,人口也那样稠密、贸易也那样方便、工业也那样发达。”马克思认为太平洋沿岸国家人口众多,资源丰富,随着这些国家发展机器大工业,必然会成为资本主义发达地区,甚至可能代替大西洋的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对于太平洋的未来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预测指出:“那时,太平洋就会像大西洋在现在,地中海在古代和中世纪一样,起着伟大的世界水路交通线的作用;而大西洋的地位将要降低,而像现在的地中海那样只起一个内海的作用。太平洋实际上只是现在才被打开并将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大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些伟大预见被历史的发展证实无误。世界市场上美国取代了欧洲的位置,跨太平洋贸易把中国和美国牢牢地联系在一起。这个时候世界市场已经不再是工业国生产商品在落后国家市场销售这样简单了,世界市场还意味着商品生产在世界各地的展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普及和推广。环太平洋地区在世界海洋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太平洋取代了大西洋,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
二、对外开放的海洋经济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资本主义阵营的经济封锁,我国经济对发达国家开放的一扇大门被迫关闭了。后来,中苏关系恶化,我国经济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的另一扇大门也关闭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认识到:“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关起门有两种,一种是对国外、还有一种是对国内,就是一个地区对另外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对另外一个部门。两种关门都不行。”邓小平认为,开放分成两种:一种是打开国门,对世界各国开放;另一种是在国内,打破计划经济条块分割的状况,使各个地区和部门相互开放,使经济要素自由流通。
后来,邓小平把开放思想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理论。1988年5月,邓小平在会见莫桑比克总统希萨诺时说:“建设一个国家,不要把自己置于封闭状态和孤立地位。要重视广泛的国际交往,同什么人都可以打交道,在打交道的过程中趋利避害。用我们的话讲叫对外开放。”对外开放要从发达国家学习和引进什么呢?那就是我国紧缺的先进科学技术、建设资金和管理经验,用这些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指出:“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外国资本家当然不会把比较先进的机器设备、资金和技术白白地送给中国,我国只能遵循等价交换的市场规则,外国来中国投资,就会获得利益或利润。邓小平针对外国投资人作出承诺:“为了发展中外的经济合作,中国要创造条件,发达国家的经济界也要创造条件,首先的一条就是不要怕冒风险,不必担心我们的政策会变,胆子放大一些,合作的步子更快一些。历史最终会证明,帮助了我们的人,得到的利益不会小于他们对我们的帮助。”邓小平还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大趋势,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谁也阻挡和改变不了的,中国也绝不会走回头路。邓小平指出:“谁也不能阻挡中国的改革开放继续下去。为什么?道理很简单,不搞改革开放就不能继续发展,经济要滑坡。走回头路,人民生活要下降。改革的趋势是改变不了的。”
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经济政策是从经济长远发展角度来考虑,为了防止改革开放的发生风险,打消人们的顾虑,改革开放先是在东南沿海地区选择一些城市试点,搞好了再向全国推广。对外开放经济战略不是一边倒,而是面向海外所有国家的全方位开放。邓小平强调:“一个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我们吸收外资、引进技术等主要从那里来。一个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这也是一个方面。国家关系即使不能够正常化,也可以交往,如做生意呀,搞技术合作呀,甚至于合资经营呀,技术改造呀,156个项目的技术改造,他们可以出力嘛。还有一个是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这些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这里有很多文章可以做。”邓小平认识到,发达国家有资金和技术的优势,苏联和东欧国家有一定的市场和技术优势,发展中国家有资源上的优势,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全方位开放有利于中国取长补短,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
总而言之,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经济政策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突破了“闭关自守”,首先在东南沿海地区打开了国门,使中国真正融入和走向世界,也使世界了解和接近中国,中华民族在对外开放中迈出了复兴的坚实步伐。
三、“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海洋开放战略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改革开放初期缺乏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的局面得到很大的改善,国内建设资金还有了一定的剩余。这就要求改革开放战略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进行转型升级。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会见全国外资工作会议代表时指出:“‘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们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方面,缺一不可……不仅要积极吸引外国企业到中国投资办厂,还要积极引导和组织国内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到国外去投资办厂,利用当地的市场和资源;视野要放开一些,既要看到欧美市场,也要看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在努力扩大商品出口的同时,必须下大气力研究和部署如何走出去搞经济技术合作。”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的关键是“有领导有步骤地组织和支持一批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走出去,形成开拓国外投资市场的初步规模”。由于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在改革开放中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并且实力雄厚,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它们就成为走出去的“先锋”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战略举措——“这是一个大战略,既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实行对外开放,既要向外国开放我们的市场,引进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又要开拓海外市场,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都不是完整的对外开放战略。“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们对外开放战略的两个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方面,不可偏废任何一个。这就要求我们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的关系。江泽民同志形象地说:“‘引进来’与‘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动起来。”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现代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和我国较好地融入WTO,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条件更加成熟了,要求也更迫切了。尤其是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和海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必然选择,是逐步打造我国世界著名的品牌和形成我们自己的大型跨国公司的重要途径。这个战略实施好了,对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四、海洋经济和科技是提高海洋安全水平的重要支柱
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21世纪是海洋世纪的时代要求出发,提出了大力发展海洋科技,实施海洋开发战略的重大部署,以此提高我国海洋安全水平。
(一)实施海洋开发战略
海洋经济是建设和谐海洋的基础,只有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才能提高国家海洋实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和谐海洋的早日到来。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开发海洋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战略任务,他指出:“开发海洋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要加强海洋调查评价和规划,全面推进海域使用管理,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促进海洋开发和经济发展。”过去,我国的经济活动主要在陆地上进行,对于海洋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这就需要全国上下增强海洋意识,重视发展海洋经济。2006年12月,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他说:“在做好陆地规划的同时,要增强海洋意识,做好海洋规划,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各项基础工作,从政策和资金上扶持海洋经济发展。”到了党的十七大,胡锦涛就把发展海洋经济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提出了实施海洋发展战略。他在报告中指出:“发展海洋经济。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发展海洋油气、运输、渔业等产业,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强渔港建设,保护海岛、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环境。保障海上通道安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根据他的讲话精神,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上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深化港口岸线资源整合和优化港口布局。制定实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推进山东、浙江、广东等海洋经济发展试点。”此后,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安排,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有关省市就掀起了规划和开发“蓝色经济区”,大力发展“蓝色经济”的建设浪潮。
在传统上,我国把经济各个产业划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这三大产业之下,又可以分为不同的小产业。随着海洋世纪的到来,海洋产业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需要我国大力发展,以此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海洋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高度重视、提前布局、重点扶持,才能带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二)大力发展海洋科技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要开发海洋,离不开海洋科技这根支柱的强有力支撑。海洋科技对于提高我国海洋开发水平,促进海洋经济迅速发展起着第一推动作用。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在生命科学、空间海洋、地球科学、纳米科技等领域抢占未来科技竞争制高点。”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一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发展海洋科学技术,他说:“发展海洋战略高技术,提高我国海洋经济水平,保护海洋航运安全,开发深海资源;发展生物安全应对技术,有效防控对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生物威胁;发展信息网络战略高技术,建设基于网络信息的社会态势预警、分析、监控、应急体系,维护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安全。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科学创新,在生命科学、空间海洋、地球科学、纳米科技等领域力争取得原创性突破。”海洋科学技术是19世纪4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门学科,在海洋世纪,海洋战略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有利于中国更好地开发海洋、利用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