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方士乞求“不死药”

炼丹术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方士(其实就是古代巫师的化身)对神仙信仰和“不死药”的寻求。

《诗经》中就有对“眉寿”(长寿)的渴望,比如“以孝以享,以介眉寿”“以此舂酒,以介眉寿”。《山海经》中则出现了最早记载的关于不死药的传说:西王母在昆仑山有不死树,青鸟采集果实,玉兔将它们捣碎后制成不死药。后来后羿得到了不死药,嫦娥偷吃后飞到月宫变成仙子。还有诸如“有轩辕国,不寿者八百岁,寿者数千岁”“有不死之国,阿姓,甘木是食”及“开明东有巫彭、巫抵……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等记载。

甲骨文“丹”字,很像采丹井或盘子一类的容器,中间一点像丹药在其中。

方士们根据这些记载,想到通过炼制一些自然矿石和金属,来得到所谓的长生不老神丹和人工淬炼的金银,希望服食以后能长生不死。这也是炼丹术被称炼金术、黄白术的原因。

当然,炼丹术的兴起离不开远古时期的采矿和冶金技术。原始社会的后期,我国已有冶铜术,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冶铁术。在冶炼金属的过程中,人们积累了很多知识,创造了很多冶金方法,炼丹术随之出现。

当时一些统治者为了长生不死,继续统治人民,就开始想方设法找能成仙的药。他们一开始并没有想到炼金术,而是先在动植物中找,失败以后,才开始主攻矿物,之后便乐此不疲。

在矿物里找长生不死的金丹妙药,自然离不开中国古代五行学说的支持,即其中的“土生金”。当时的人认为,矿物埋在土里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比如雌黄经过千年会变成雄黄,雄黄再经过千年会变成黄金;朱砂经过200年会变青,再过300年会变成铅,再过200年变成银,再过200年就变成金。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就有了“夺天地造化之功”的思想,上层人士就想用当时的器具——鼎,来达到“千年之气,一日而足,山泽之宝,七日而成”的目的。

古人炼制朱砂提取水银——将朱砂加热蒸馏,即可获得液态的汞,这种方式曾是过去人工提炼水银的主要途径。

战国时期,炼金术逐渐成形。《战国策》中就有一则不死药的故事:“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有人给楚王献长生不老的药,传递人拿着药进入宫中。有个宫中卫士看见后问:“这东西可以吃吗?”答说:“可以吃。”卫士竟然当着他的面强行把药抢过来吃了下去。真是“勇气可嘉”。

大思想家、大哲学家庄子在他的著作里幻想了理想中的“仙人”模样:皮肤像冰雪一样,身姿绰约,不吃五谷杂粮,只喝风饮露,能腾云驾雾游四方……之后,一些文学界的大家也“锦上添花”,在自己的著作里大肆渲染。大诗人屈原的《离骚》《九章》就有不少幻想成分。在这种神仙思想的“引导”下,炼丹术逐渐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