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胆固醇的定义及人体为何需要胆固醇

几十年来,善意的医疗专业人士一直告诉我们“人体不需要胆固醇,胆固醇含量太多不利于人体健康”,并且还专门开发了攻克这一问题的药物疗法。因此,当你在本章中看到我关于人体为何需要胆固醇的论述时,你可能会觉得很好笑。不过,事实很简单:没有胆固醇,人体就无法存活。

专家解析

胆固醇对于人体而言必不可少。没有胆固醇,人体就无法存活。事实上,人体血液中的大部分胆固醇来自人体本身。我认为,很多人不清楚这一点。人们错误地认为,他们体内的大部分胆固醇来自食物。实际上,这并不是真的。人体内的胆固醇可合成雌激素、睾酮等激素,可进入肾上腺帮助合成激素,修复神经,生成消化脂肪的胆汁。它是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还可合成维生素D,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体真的需要胆固醇。人体内的胆固醇水平如果太低,也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胆固醇水平太低是人体自身免疫病乃至癌症的征兆。

——卡西·比约克

专家解析

胆固醇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分子之一:没有胆固醇,人体很快就会死亡。胆固醇关系着维生素D的生成以及许多重要性激素的形成;它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也是胆汁(胆汁对人体乳化和消化脂肪的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合成的必要成分。

——马克·西森

胆固醇是一种蜡状的、类似脂肪的物质,主要在肝脏中形成。对人类和动物的生命而言,胆固醇必不可少。没有它,我们的细胞就无法自我修复,我们无法维持适当的激素水平,我们无法从阳光中适当吸收维生素D,我们无法调节体内的水盐平衡,我们也无法消化脂肪。是的,胆固醇还能改善记忆力,提高血清素(一种让我们快乐的化学物质)水平。听起来,胆固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你不觉得吗?但是请等等,胆固醇还有更多的作用。

专家解析

从化学上讲,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与人体所摄入食物中的胆固醇是同一类物质,因为只有一种分子可以被认定为胆固醇分子。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体内的大部分胆固醇来自食物。这是因为人体对胆固醇有一定的需求,但人体对胆固醇需求的调节相当严格。因此,如果我们摄入大量的胆固醇,我们的身体就不会产生胆固醇;如果我们摄入较少的胆固醇,我们的身体就会产生较多的胆固醇。大多数人血液中的胆固醇大部分源于自己的身体,他们所摄入的含有胆固醇食物的数量不会对他们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产生很大影响。虽然每个人摄入的胆固醇可能各不相同,但一般来说,饮食中的胆固醇从来不是血液中或人体中胆固醇水平的决定因素。

——克里斯·马斯特约翰博士

2013年4月,我参加了美国肥胖症治疗医师协会在圣迭戈举行的医学会议。彼得·阿提亚(Peter Attia)博士当时作为发言人之一,在会上发表了一场名为“胆固醇内幕”(The Straight Dope on Cholesterol)(在Google上检索此关键词,可以查阅到阿提亚博士就此主题发表的10篇博客系列文章)的演讲。他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通过饮食摄入的胆固醇只有15%被人体吸收和利用,而剩余的85%全被排出体外。于是,他得出了结论:人们通过饮食摄入的胆固醇与其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几乎没有关系。鉴于人们狂热地从饮食中消除富含胆固醇食物的行为,我当时真的很难理解阿提亚博士的这一观点。

你是否知道,胆固醇有一定的抗氧化特性,可以帮助你预防心脏病?这很讽刺,不是吗?人体内胆固醇水平升高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人体对抗炎症的反应(详见本书第2章),也可能是人体某一部分出现异常(例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征兆。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讨论可能导致胆固醇水平升高的所有原因。现在,你需要知道的是,当你的免疫系统受到攻击时,胆固醇是一条主要的防御线。因此,通过药物降低胆固醇水平,可能会使你的身体无法抵御那些会严重损害健康的细菌。你是不是对胆固醇越来越感兴趣了?也许,只是有了一点兴趣?

专家解析

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相当于人体的侦察兵或哨兵,负责探测细菌等外来威胁。低密度脂蛋白颗粒的蛋白非常不稳定,很容易发生氧化。一旦接触到细菌细胞壁的成分,它很快就会变成已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无法被吸收脂肪的细胞所吸收。不过,已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能够被人体内的白细胞吸收,因此人体对那些能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微生物产生适当的免疫反应。这就是已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与许多健康问题有关的原因。因此,一旦你的已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就意味着你的体内有很多不应该存在的外来物质正在刺激你的免疫系统。

——保罗·杰米内

不过,我还是担心胆固醇会“堵塞”我的动脉

专家解析

我认为,仅从表象上看,当前盛行的胆固醇理论确实很有说服力。如果你挑开一段已堵塞的动脉,你就会发现内部有胆固醇。从这点上来说,胆固醇与心脏病的关系似乎一目了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然比胆固醇复杂得多。但是,胆固醇存在于已堵塞动脉内的不争事实,再加上某些高胆固醇与心脏病相关的证据,全都导致当前盛行的胆固醇假说变得十分合理,至少乍看之下确实如此。

——约翰·布里法博士

因此,人们就顺理成章地认为:摄入大量饱和脂肪和胆固醇会堵塞人体动脉,就像油污会堵塞厨房水槽下方的管道一样。哇,这真是一种形象生动的说法!但是,这样的论述大错特错,因为人体内的动脉与水槽下方的管道根本就是两码事。人体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饱和脂肪在这样的温度下会融化。这就好像你在炎炎夏日里放了一块黄油在屋前门廊上,过了不久,你就会发现门廊上有很大一滩融化的黄油。

专家解析

脂肪和胆固醇在人体内的输送方式十分有趣,它们没有直接从肠道进入血液,而是通过淋巴结输送到通向心脏的大静脉。基本上,人体先将胆固醇和脂肪输送到心脏,确保心脏可以优先吸收胆固醇和脂肪,因为它知道心脏需要胆固醇和脂肪,所以必须首先保证心脏得到足够的脂肪和胆固醇。换句话说,心脏渴望得到饮食中的胆固醇和脂肪,肠道则优先将胆固醇和脂肪提供给心脏。这一事实明确告诉我们,心脏需要胆固醇和脂肪。相比之下,其他的营养物质在被身体各个部位吸收利用之前都直接进入肝脏。

——斯蒂芬妮·塞内夫

克利夫兰诊所的迈克尔·罗斯博格(Michael Rothberg)博士撰写了一篇名为《冠状动脉疾病如同堵塞的管道:一个概念错误的模型》(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s Clogged Pipes:A Misconceptual Model)的文章,并发表于2013年1月美国心脏协会的科学期刊《循环:心血管质量和结果》(Circulation:Cardiovascular Qualities and Outcomes)。他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回应他在《纽约时代杂志》上看到的一则极具煽动性的健康广告。这则广告采用一张堵塞管道的图片来宣传一家心脏导管实验室。罗斯博格博士在文章中指出:是的,这张图片“简单、熟悉、令人印象深刻”。不过,他补充道,即便如此,“这也是错误的”。

安塞尔·基斯与脂质假说:错误信息的简史

专家解析

在朝鲜战争之前,没有人特别关注胆固醇,但战后,我们发现许多年轻人的体内有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于是,所有人立刻开始兴奋地研究这个课题。我们很早就知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含有胆固醇和其他细胞碎片,但我们直至此时才将注意力转向胆固醇。

——德怀特·伦德尔博士

专家解析

大多数心脏病专家认为,胆固醇是心脏病的头号诱因。如果现在是1963年,那么这种观点还有一定的价值。

——威廉·戴维斯博士

1856年,德国病理学家鲁道夫·菲尔绍(Rudolf Virchow)首次提出,胆固醇在人体动脉壁内的积聚会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这一论断在1913年获得了其他专家的支持。当时,俄罗斯病理学家尼古拉·安尼奇科夫(Nikolai Anitschkow)发现,给兔子喂食胆固醇,会导致兔子体内产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过,兔子大多吃素食,在生物学上并不适合吃含胆固醇的食物,这一事实却从未有人提及。)1951年,乔治·达夫(George Duff)和加德纳·麦克米利安(Gardner McMillian)在《美国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脂质假说》(Lipid Hypothesis)的文章。于是,“抗胆固醇”理论像滚雪球一样愈演愈烈。

《脂质假说》一文引起了美国科学家安塞尔·基斯(Ancel Keys)的注意。这位科学家后来被公认是“胆固醇诱发心脏病”的假说之父。1956年,美国心脏协会批准了安塞尔·基斯的《七国研究方案》。该研究旨在证明饮食中的脂肪和胆固醇会引起心血管疾病(顺便说一句,安塞尔·基斯当时正在推广一种目前仍被认为是健康的地中海饮食法)。我将在下面更深入地探讨安塞尔·基斯在胆固醇假说中所扮演的复杂而不幸的角色。不过,汤姆·诺顿(Tom Naughton)导演的滑稽又翔实的纪录片《胖头》(Fat Head)和盖里·陶比斯(本书撰稿作家之一)撰写的《纽约时报》畅销书《好卡路里,坏卡路里》中给出了关于安塞尔·基斯论断有缺陷的更多具体证据,并且他们都详细描述了安塞尔·基斯如何捏造数据来证明自己的假说。

随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在1973年至1984年期间出资支持冠状动脉一级预防试验(简称“CPPT试验”),人们对膳食脂肪的诽谤达到了狂热的程度。CPPT试验的结果显示,人们如果想要保持心脏健康,最好摄取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并服用降胆固醇的药物。然而,这项试验存在缺陷,背后隐藏着不道德的阴谋,但它开始对人们洗脑。医生、政府、食品制造商和各个媒体都建议美国人大幅减少脂肪摄入量。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所有关心自己健康的人都会顺从地遵循这个完全未经证实的建议。

基于CPPT试验的错误数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未经任何验证试验草率地声明:“我们已经证明降低血液胆固醇的价值……现在是时候进行治疗了。”美国心脏协会在另一份声明中响应了这一观点。两大机构一起鼓励制药公司开始研发降低血液胆固醇的药物,也就是后来的他汀类药物。毫不夸张地说,这就是人类医学史上最大的一次失误。直到3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在自食其果。

安塞尔·基斯和CPPT试验的结论(即摄入饱和脂肪会导致胆固醇升高和动脉堵塞)一直无人推翻,这导致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其中一个严重后果就是,美国人的饮食习惯自此发生变化,而且绝大部分变化都导致美国人的整体健康水平进一步下降。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服务局在1977~1978年以及2005~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人切切实实地将脂肪摄入量从85.6克/天减至75.2克/天。同一时期,脂肪提供总热量的百分比从39.7%降到33.4%。从那以后,美国人的肥胖症、糖尿病和心脏病的发病率又是如何呢?想必,你已经知道答案了:心脏病现在已是美国人的第一健康杀手。每年,有将近100万美国人心脏病发作。肥胖症和糖尿病已经成了美国人的流行病。仅仅是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费用现在就已经接近1 100亿美元/年,并且这笔费用仍在增长。

如果饮食中的脂肪和胆固醇是心脏病的罪魁祸首,那么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局面又是怎么回事呢?答案显而易见:脂肪和胆固醇并不是罪魁祸首。新的证据显示,所谓的健康专家大错特错,但他们仍然坚持这种过时的、有害的说法。你可能已经发现,这些专家不喜欢被人质疑,也不愿承认自身过错;除非有确凿的证据摆在面前,否则他们绝不会改变看法。所幸的是,关于胆固醇真相的证据越来越多,尽管进度缓慢,但却扎扎实实。真相终将大白天下,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专家解析

膳食中的胆固醇并不是问题的根源。我在1979年1月《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中已经进行了相关说明。我们在研究中发现,饮食摄入的胆固醇不会诱发心脏病。

——弗雷德·库默罗博士

你的头号健康倡导者是你本人

专家解析

聪明人与蠢人的做法完全不同。聪明人一开始就把健康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因为他们已经看到我们当前所谓的“健康行为”根本不可行。我们的饮食有问题,因为我们有70%的人口存在超重和肥胖问题,2 900万人患有糖尿病,7 500多万人沦为糖尿病前期患者,不少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是糖尿病前期患者。我们意识到当前的措施完全无效,并且正在寻找其他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自己动手保健和自我监控将成为常态的原因。

——德怀特·伦德尔博士

我大力提倡人们应该为自己的健康负责。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需求。不过,在健康方面,我们却被医学界当作试验的小白鼠。我明白为何许多人不再对自己的健康负责。这是因为“照着所谓专家说的去做”更加简单。然而,这显然行不通:科技总在不断进步,医学专家和营养专家无法跟上。他们如何能够解答所有问题?食品公司和药品公司并不在乎你是否健康。他们让你觉得他们的产品正在改善你的健康,实际却一心追求利润。很遗憾,事实确实如此。这是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如果你想要健康,那你就必须自己来实现!所以,你必须学习正确的健康知识,然后学以致用!你必须成为自身健康的最终仲裁者。

专家解析

大多数医生在遇到一个奉行低碳水高脂肪饮食法的患者时都会感到震惊。他们通常告诉患者,这样的饮食具有很大风险,很快就会导致患者死于心脏病。但是,如果患者在奉行低碳水高脂肪饮食法之后健康有所改善,如体重下降,体检指数正常,可以停用胰岛素和糖尿病药物等,那么患者就不用在意医生的警告。

——乌夫·拉文斯科夫博士

专家解析

我记得,早在20世纪60年代,食用猪油和肉上含有很多脂肪都不成问题。那时的甜食就像是一种犒赏。人们只在聚会和特殊场合才能吃到甜点,甚至喝点软饮料。

——肯·斯卡瑞斯博士

下面将详细介绍胆固醇检测和血液检测的相关术语。现在,你需要了解的一个术语是炎症。我们将在下一章讨论炎症问题。实际上,导致心脏病的罪魁祸首是炎症,而不是胆固醇。如果体内没有炎症,胆固醇就会在体内自由移动,永远不会在血管壁上积聚。当接触到毒素或人体无法处理的食物时,人体就会发生炎症。然而,所谓“人体无法处理的食物”并不是黄油、肉类和奶酪中的饱和脂肪,而是市面上销售的“有利于心脏健康”的食品。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事实!说胆固醇是心脏病的诱因,就如同说消防员会引起火灾一样,实在荒谬至极!众所周知,身处事故现场,并不意味着就应该受到惩罚。

专家解析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造成心脏病的罪魁祸首”这一说法之所以长盛不衰,是因为这种说法不仅简单明了,而且符合医生的所知所信。他们觉得,没有必要把事情复杂化,也没有必要提高检测成本,这样才能获得最大利润。这一领域的权威人士倾向于认为,坚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造成心脏病的罪魁祸首”的说法能够让他们有利可图,也会让外人相信他们正在尽最大努力帮助患者。毕竟,误诊几个患者不过是生活中必须付出的一点代价而已。

——盖里·陶比斯

本章关键概念

·人体需要胆固醇才能存活。

·胆固醇对人体健康有许多重要作用。

·“动脉阻塞”的概念完全错误。

·人们尽量减少脂肪摄入量,但心脏病发病率却在持续上升。

·你才是你自己最好的健康倡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