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节
司马衍登基

晋明帝司马绍奖赏平定王敦叛乱的功臣,王导进位为太保,兼领司徒府,封始兴郡公,食邑三千户,赐绢九千匹,可以享受当年王敦的待遇——“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这封赏太厚,王导坚辞不受。其他人,西阳王司马羕兼太尉,应詹为江州刺史,刘遐为徐州刺史,苏峻为历阳内史,庾亮为护军将军,温峤为前将军。

太宁三年(325)七月,司马绍任命尚书令郗鉴为车骑将军、兖州刺史,兼都督徐、兖、青三州诸军事,镇守广陵(今安徽淮安市)。八月,任命尚书左仆射荀松为光禄大夫、录尚书事,尚书邓攸为左仆射。

晋元帝司马睿当初为琅琊王时,他的王妃叫虞孟母,但虞王妃不幸于永嘉六年(312)早早去世,年三十五岁,没有留下子嗣。现右卫将军虞胤是虞孟母的弟弟,他跟任左卫将军的南顿王司马宗都深得明帝司马绍的信任,两人共同执掌禁军。虞胤和司马宗心怀叵测,暗地里招纳了许多勇士作为自己的心腹。

王导和庾亮对虞胤他们的所作所为非常担忧,经常向明帝司马绍坦率直言。但人和人的关系很微妙,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好感的时候,他对这个人的缺点就会视而不见。司马绍认为是王导和庾亮在嫉妒他和虞胤、司马宗的关系亲近,根本没把王、庾二人的话当回事,反而对虞胤、司马宗更好了,甚至把宫门的钥匙都交给他们保管。

晋明帝司马绍今年才二十七岁,正是盛年,但他突然感觉身体不适,生病卧床了。有天夜里,庾亮因有表上奏,派人到司马宗那里要钥匙,司马宗非但不给,还训斥来人道:“这难道是你家门的钥匙吗?说要就要!”庾亮闻听大怒。

明帝司马绍病情加重,不想见人,大臣们谁也无法见到他。经过钥匙的事,庾亮开始怀疑这是司马宗、虞胤以及司马宗的哥哥司马羕在捣鬼,于是强行入宫,见到司马绍后痛哭流涕,说司马宗他们想要辅政,排斥朝中大臣。司马绍听了若有所思,沉默不语。庾亮进一步要求要罢免他们的官职,司马绍没有同意。

太宁三年(325)八月十九日,司马绍下发诏书:“昔日周武王攻克殷商,封比干之墓;汉高祖巡视古赵国之地,录用乐毅的后代。追思先贤,是为了激励后人。吴国将相名贤之后,有恪守家训、忠孝仁义的,州郡中正要及时上报朝廷,不得有遗漏。”

司马绍又安排太宰司马羕、司徒王导、尚书令卞壶、车骑将军郗鉴、护军将军庾亮、领军将军陆晔、丹阳尹温峤共同辅佐太子,轮流领兵值班。同时授予卞壶右将军衔,任命庾亮为中书令、陆晔为录尚书事。司马绍给他们下诏书道:“当年周公匡辅成王,霍光辅佐孝昭(刘弗陵),他们的忠义记载在典籍上,功冠两代,这难道不是忠臣应该弘扬的吗?各位公卿是当世之贤臣,接受了朕托付的重任,就应该团结一心,共同辅佐王室。诸方征镇、刺史负责守卫城池,受命于外,虽然与朝中公卿内外有别,但目标是一致的,譬如唇齿,互相依赖。你们应该勠力一心,符契相合,共同为朝廷效力。文武百官,应该勤于政事,听命于冢宰,保护幼小的皇帝,共度时艰。这样一来,则朕没于地下,也会无恨黄泉。”各位辅政大臣含泪接旨。

太宁三年(325)八月二十五日,晋明帝司马绍驾崩,终年二十七岁,庙号“肃祖”,葬于武平陵(今江苏南京市鸡笼山北)。晋明帝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他机智敏捷,有勇有谋,遇事果断,以弱势斗败王敦,保住了司马家基业,但上天没有留给他更多施展抱负的时间,很可惜。

八月二十六日,年仅五岁的皇太子司马衍继位登基。司马衍,字世根,是明帝司马绍和皇后庾文君的长子。他登基后大赦天下,将文武官员的待遇普遍提高了两级,尊庾文君为皇太后。

司马衍实在太过年幼,大臣们奏请皇太后按照东汉时候的先例临朝听政,庾文君先后四次推让,最后才同意。

九月十一日,皇太后庾文君正式临朝。她任命司徒王导为录尚书事,和中书令庾亮、尚书令卞壶一起,共同辅佐朝政,但因为庾文君是庾亮的妹妹,朝政大事基本都由庾亮裁决。她又任命郗鉴为车骑大将军、陆晔为左光禄大夫,都兼开府仪同三司;任南顿王司马宗为骠骑将军,虞胤为大宗正(掌皇家事务)。